读王维诗《终南别业》

作者: 乔木晨曦 | 来源:发表于2023-12-26 00:18 被阅读0次

01

一年陪伴营今年六月份“唐代文学史”的学习时,我选择的是:走进王维和他的诗。我提交的作业是:

《王维:历经斑驳世事后,在山水田园间寻回内心的宁静》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派的开山鼻祖,而王维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和王维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以前只知道有陶渊明,除了课本学习过的诗以外,都没有额外多读过王维的诗,但陶渊明的诗倒是读过几首。通过陪伴营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了王维。时间有限,才一个月,还有别的事,扎扎实实算起来肯定也没几天,因此,也只能把王维的生平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诗真没读几首。

去年就有友友推荐我去读王维的诗,当时立刻去搜了几本书放在购物车,终究还是俗事繁多而被束之高阁。陪伴营学习的时候,每个月都会买回几本相关的想看的书,这一次终于买回来一本《王维诗集》。书里没有对诗的赏析,只是给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加以注解。或许读诗就该是这样,只要能懂每个字、每个词的基本意思,诗意乃至诗的境界,全凭个人本事,看个人的悟性能理解诗的几层意思,浅显的,深刻的,都可以,就是没有一层不变的标准答案。

只是却苦了我这种资质太浅的,抱着书本也不甚明白,只能到处去找资料查阅。我先把一首诗的大概意思读懂吧。

挑了一首简单的——《终南别业》,瞄一眼后,能看懂大概意思,没有太偏僻的字词。当然,细抠一下字眼,又能理解得多一些。本来诗词的字数就有限,每个字、每个词都不是白用的,是“推”还是“敲”,都能推敲、琢磨好半天功夫。不像我们读网络小说,读了开头就能大概猜出结局,中间一水儿的凑字数。

02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以来很喜欢修道养性,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在终南山边安家,寻到辋川别墅这么一个山水秀丽、田园寂静的好去处。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个人自由自在地前往欣赏终南山的美景。这其中的趣味,这份闲情,这份浪漫,只有自己懂。悠哉悠哉地生活,不受世俗的干扰,独自一人穿梭在山水田园之间。

在山间闲庭信步,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水的尽头。既然再没有路可走,那索性坐下来,看天上的云起云落,风云变幻。水的尽头,或许只是水的来处,别有一番景致在眼前。

偶然间,林中碰到一两个老人,坐下来闲谈一番,相谈甚欢,聊着聊着,竟然忘了回家的时间。

这份悠闲,没有凡尘俗世的烦恼,如行云般自由翱翔,如流水般自由流淌,安然自在,好不惬意。

03

言为心声,景为人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心境,看到的景是不一样的。

杨绛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年轻的时候,也曾侠骨柔肠,也曾鲜衣怒马,也曾意气风发。起起伏伏,进进出出,宦海沉浮几十年后,那份少年心性终被磨平,不再豪情万丈,逐渐厌倦了喧嚣和浮华。只想隐居田园,追求内心的宁静,过着一种忽官忽隐、亦官亦隐、半官半隐的恬淡日子,每天观山间的云雾变幻,听溪水潺潺流过的声音。

走过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后,比起物质的纷扰和世俗的繁忙,内心的宁静和超然才是永恒的。王维在历经斑驳世事后,终于在山水田园间寻回了那份内心的宁静。

王维四十多岁写的这首诗,如今我也四十多岁了,可我还在滚滚红尘里纷纷扰扰,什么时候才能如王维般洒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王维诗《终南别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ok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