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的PET纪事里面分享的更多的是如何积极倾听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今天我想聊聊当孩子只是简单地表达感受,需要被聆听时,我们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回应?
一、妈妈,爱你。
基础倾听的基础是孩子是处于无问题区,也就是他仅仅是为了表达感受,或者讲述事件需要你去回应一下就足够了。
基本倾听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两点:非语言和语音累类的。
非语言类的交流是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例如眼神交流和点头、身体前倾、微笑、蹙眉等其他肢体动作。
来一段我和娃昨天的互动。
娃: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好高兴。
我:嗯。
娃:今天我的同学**跟我一起玩了好久,我发现他很喜欢跟我在一起。
我:是呀。(眼神真切地望着娃)
娃:恩恩,我也很喜欢跟他在一起,不过我就是觉得他是话匣子小孩,有时候要跟他说话,他总是一直说。
我:哦,这样。(眼神继续专注地望着他,我发现孩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失望的表情,所以还是用基本倾听的方法。)
娃:不过也没事,我也没那么多话说哈哈。
娃冲过来抱着我说了句:妈妈,爱你。
这就是简单语音的“嗯、哦。是”加上非语言的拥抱,已经让孩子将感受表达出来,并且受到了相当赞的回馈。
二、我不想说,这是个秘密。
今天看包林运老师讲到家长有时候想培养孩子的习惯,以为行为不断重复是习惯,那么行为就是每一天日积月累地练习。
那么这个行为怎样样能够带来每天不断地练习呢?
答案是,你需要去挖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与孩子的关系紧密,兴趣和关系才是这个驱动力的内核。
就像如果孩子他不想表达,不愿意表达,只是陈述事实,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很不高兴的时候给予很多的关注,导致孩子更不愿意敞开自己,基础倾听有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里感受爱的倾听。
前天和娃的互动让我有新的触动。
娃:妈妈,我今天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哦哦是啥?
娃:我才不告诉你呢。
我:说嘛我很想听。(这个时候我就有些勉强孩子,我看到孩子的不情愿表情,我马上转变基础倾听)
娃:这是我的权利,我才不想跟你说,我要告诉我的好朋友。哼——
我:恩恩,知道了。
娃:我考虑下跟他说好后,再跟你说,恩,还是让我想想,要不要跟你说。
我:没关系,没事的,你想说再说。
娃:谢谢妈妈。
跑过来亲了我一下,就走开玩玩具了。
我发现整个过程我的好奇心是很大的,大到想去侵略孩子的正常地带。当我马上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是,这个时候我已经放下对于秘密的追问,而是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用行动和语言告诉他:我愿意尊重你。
这就是基础倾听的能量,那种流通的毫无障碍地在我们关系中来回游动,带着这份爱,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