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圣贤书友会简友广场
《孟子》(二)梁惠王下篇6——学之与行之②:逐字稿1

《孟子》(二)梁惠王下篇6——学之与行之②:逐字稿1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2-12-02 11:58 被阅读0次

逐字稿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这一段可是太激烈了,朱元璋就是因为读了这一段拍案而起,大骂孟子,然后把孟子从孔庙里边撤出来,说将来要是我碰见他,我肯定给他杀了。就是孟子跟齐宣王的矛盾已经公开化,齐宣王说,商汤放了桀,就是把桀流放,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代帝王,然后武王伐纣,武王伐商纣,甚至杀了商纣,有这回事吗?孟子对曰“于传有之”,书上是这么写的。

齐宣王就不明白,说“臣弑其君,可乎”,汤和武王,这难道不是夏和商的臣子吗?他们是臣子,他们应该忠于自己的帝王啊,他们怎么能弑其君呢?请各位注意弑这个字,是下边杀上边,这个叫作弑。我们很多人用错,不能说父弑其子,这肯定是错的,子弑其父,父杀其子,这是对的。

“臣弑其君,可乎”,一个做臣子的人杀自己的帝王,这能行吗?然后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贼仁者,贼就是破坏的意思,破坏仁德的人谓之贼,这种人我们把他叫作贼,然后贼义者,就是破坏道义的人谓之残,这种人把他叫作残。“贼残之人,谓之一夫”,一夫是什么?我们过去经常骂一个人说民贼独夫,就是从这儿来的,就是贼残之人,谓之一夫,一个破坏仁德破坏道义的人,我们把他叫作独夫,叫作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孟子说我只听说武王杀了一个独夫,我没有听说过有人杀他的国君,孟子这话说得实在是太大胆了,因为你想你当着一个国君的面,你跟他讲,你说如果这个国君,贼仁贼义,他就是一个独夫,这种人,人人得而诛之,这是大逆不道的话。

所以我觉得孟子在后边所说的那些话,什么“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的话,都是此言非虚,那些东西真的是他的想法,他是一个能够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的人。你注意这里边的用词,齐宣王说的是弒,臣弒其君,孟子说的是诛,说闻诛一夫,就是用词是不一样的,诛是上对下,所以这段话非常完美地展现出了孟子叫帝王师的气概。

就是我们说历史上,能够称之为帝王师的人真的不多,有人说张良算帝王师,有人说刘伯温算帝王师,我觉得跟孟子比起来这些人都不算,他们都是臣子,但是孟子跟齐宣王说话,这是有一种教化的力量在里边,是真的大义凛然的这种态度,根本不会考虑说面子问题,或者你能杀我,你的权力比我大得多,我的命掌握在你手上。

孟子置生死于度外,所以也就是从武王伐纣以后,周朝的人开始思考,说为什么天命会更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中国人发展出了一套道德观,就是我们认为天下是有德者居之,就是周德兴盛,而商德衰败了,所以王朝更替。

这个是在《国史讲话:春秋》里边,顾颉刚先生告诉我们的,所以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听一听,就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我们的王朝更替的观念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二)梁惠王下篇6——学之与行之②:逐字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ge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