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了,最后一晚,大家都守在这儿。
而就在刚刚,我吃了一碗最难吃的面。没有调味,没有汤,没有臊子,面坨了,拌了点涟源奶奶做的咸菜,可是又太辣……是和堂兄弟姐妹一起吃。
这个点了,他们忙前忙后,要给帮忙的师傅们热饭倒茶,要给自家叔伯姐弟妹下面条。我带着耳机自顾看书,什么都没做还放到一旁,在下好面条递到眼前来时还说不用(这时我并不知道下的什么面)。但美莲姐姐还是端到了我手上,说明天得早起、上山,要很晚才有吃的了。一番好意,我赶紧端起。
是真的难吃的那种。换做平日里,我肯定是看一眼便放一旁了,但此刻,我竟一口一口慢慢吃起来,就着咸菜吃,辣点就赶紧夹把面再喝口水,再吃。
都坐在院子里吃,烤着火,围坐一起。这桌子还有点小,不似家中那种大方桌,所以,得靠拢,半匍匐,另外几个人得站着……他们边吃边用方言聊着天,这方言原本是从出生起就说的,但现在竟一句也不会了,我从未想过。因沟通不便,也因久未相处,连日来,我都不曾正儿八经跟他们说过话,现在更是插不进去。但光听着,便觉得熟悉又亲切。不仅仅是这声音,而是此时此刻的场景。
我又记起一点关于小时候的事了。说来奇怪,回来的这几天我一直回想,却似乎忘了曾有的这一段。直到刚刚那一刻才变得清晰,那个时候大家吃饭不就是这样端着饭菜蹲坐一起吗?炎热的夏天,穿着背心,陆续搬出一把椅子或一个小板凳,你推我搡,嬉笑谈话,那个时候哪里还计较什么碗里的味道,反正是吃得愉快非常。就像现在。
我还是插不上话,却听到他们用普通话跟我说:
"是太辣了吧?"
"要去给你重下一点吗?"
"实在吃不了就别吃了啊?"
…………
我忙是摇头,说不用了。赶紧扒几口大的,味道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反倒觉得这样吃面别有一番滋味。
记得前段跟四姨妈在一起的时候无意说道小时候的事,她说,不是那会儿她把我和妹妹"偷"出来,现在我们也该生二胎了吧?因为除我们俩外的其他堂兄弟姐妹都生完二胎了。当时只是玩笑话。刚刚想到,如果当时没被"偷"出去,那么我们也应该是由涟源奶奶带大,和他们一起长大,那么现在,不说已经结婚生子,起码和他们就不那么疏远,现在吃着面也就有一致的话题可聊……
这么想着,不是说当初不该跟四姨妈走。相反,是走了才有了后面成长中的各种精彩,庆幸才是。只是,没想到一走十几年,回来都改了乡音,变了模样,而类似的情景竟也能泛起心底如此的暖意。
是十多年没见了,前年去年也分别见过几个,但都没有这次齐全。虽然这次相聚的理由有点悲伤,但好歹是十几年后又重聚了,中间少了联络与寒暄,又因成长环境和性格的差异少了话题,而一碗难吃的面又把时光拉回了。
记得曾靠在妈妈身边数,"你看,我那边有那么多表兄弟姐妹,这边又有那么多堂兄弟姐妹,我排第几啊,一个两个三个……"纯粹的欢喜,就想着有那么多亲人高兴。
抛开所有,我又开始数了,一个两个三个……两边都数一遍。边数边想间,心底变得柔软,好像亲疏远近都不那么重要了,怎么样这一辈子的情分都已注定,就是亲人。
所以,此刻,心底的温柔是:
总在长大的我们会因各自生活而无法时常联络,因世俗琐事的争吵而导致的疏离疏远也会有,但若相聚,再见面,昔日的美好还是能叫人倍感温暖;若不再重聚,远隔天涯,那么,一想起手指都数不过来的亲友都会是种力量和支持。最重要的始终是亲情。起码,对于我来说,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