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庚子朝议
满朝文武官员,对我不闻不问,唯恐避之不及。身边的太监一天鬼灵精怪,甚至私藏偷盗本已寒酸的瀛台诸殿御用器物。皇后整天围着太后转圈,涵元殿的门冲那边开,估计都不记得了。也罢,随她去吧。
要是珍妃在身边,陪我说说话也好。唉,可惜啊…..。想起庚子年来我就血往上顶,伤心愁苦又能奈何呢?珍妃是唯一让我在深宫里感到温暖的人,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被投进深井。
那年,从山东兴起拳民结社。百姓疾苦自是到了一定的份上,才致丢下手中生计,聚众练拳自卫。朝廷久处浑浑噩噩,不思变革,百姓感觉暗无天日,无路可走,便迷信怪力乱神,泄私愤于外洋事物。谁知,原本是地方性地聚众活动,却导致了席卷整个直隶山东甚至山西等北方数省的大规模拳民事件。
端王载漪可恶朝中竟然没有一个明白人敢说真话,在端王的撺掇之下,太后竟迷信拳民可以抵挡刀枪火器,欲以私心用之。无知加上无畏,保守加上偏激,拳民终于成了一头被释放出来的猛兽,北京城顿时陷入混乱。城里家家焚香设坛,普通百姓人人自危,相互指认教民,随意滥杀无辜,甚至最后冲击使馆,猎杀外人。
事态恶化,太后紧急调董福祥部甘勇入京,维持秩序,不成想兵勇也受到蛊惑,误杀德国公使和日本使馆书记官。西洋诸国开始调兵至渤海口,形势一触即发,万分危急。
第一次御前会议上,端王提出“请攻使馆”的奏议,实属居心叵测,丧心病狂。朝臣人人明哲保身,只有工部侍郎许景澄独自一人提出反对意见。
第二天御前会议,太后怒火冲天,大学士徐桐等人悲情万状,领衔军机的北洋大臣荣禄一言不发。端王极尽添油加醋之事,竟然鼓动太后对西洋诸国宣战!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甲午年因朝鲜之事,北洋对垒东洋小国日本尚不能胜,终至割地赔款。当下大清国力日衰,何以对诸国宣战。端王一天不学无术,不知外人专务实务已何等发达,而反观我大清,官凋民蔽,不思进取,如此下去,我确是痛心的很啊!
乾清宫内景端王近来确是越加跋扈,不就是儿子被接入宫内做了大阿哥嘛。我也早已觉察,太后想行废立之事。那就请便!我还不想做这个木偶了!如若让我做这个皇帝,就给我权力,如若不给,我做与不做这个皇帝又有何区别。天天眼睁睁地看着列祖列宗传于我的万里江山被搞得乌烟瘴气,痛心疾首,又奈何不得!世人可曾知我一日如何熬过?千秋史册如何记我所作所为!
朝堂之上人人热血沸腾,几乎一边倒的要求宣战!
不行,我要说话!
我心急如焚,站起来对诸位王工大臣说到,“甲午一年与日本小国交战,方不能胜。今日以一国敌十余国,盖前所未问也,何以取胜?”
我俯视着跪在地上的这么多所谓的朝之重臣,人人都把头深埋于伏地的两臂之间,帽后的顶戴高高翘在半空。太后似对我的表态颇感意味和不以为然,但没有说话。
我走下御座,抓住许景澄的手,问道,“你曾出过洋,又在总理衙门当差多年,外间情势,你应知晓,能否一战要明白告我”。我言未毕,许景澄已泪如泉涌。
“陛下,太后”。他几乎是哀嚎道。“不能战啊!攻杀使臣,不仅史上所无,也是诸国间闻所未闻啊。以一国而向十余国宣战,更是亘古未有之事啊。”
他说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诸臣之中,稀稀拉拉有四五人哭出声来,三三两两道,“太后,陛下,臣等附议,义和团虽忠心可嘉,但终不能敌洋人啊!”
立马又有几人高声嚷嚷道:“太后,许景澄出过洋,他是二毛,是洋人的走狗!”,听得出为首的正是端王。
工部侍郎许景澄我用余光扫视了一下高坐在御座上的太后,他脸色极为不悦。国家一命悬于此,我也顾不了那么多。
看到朝廷仍有许景澄此等谔谔之士,我也禁不住泪从眼出。我让许把话说完。他压低哭声说道,“当前唯有保全各国使节,令其下旗生还,再次寻机斡旋解决,方可维持大局,防止事态蔓延!一旦寻衅开仗,事态势必失控!”
说罢,他递上了和大理寺卿袁昶联名早已写好的折子。
“够了!够了!”太后终于怒了,激动地从御座上站起来。朝堂之上,气氛顿时紧张凝重。
这时我才看清,附议许景澄的几位大臣分别是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还有与其联名的太常寺卿袁昶。指责嚷嚷他们的,应该是端王、大学士徐桐、协办大学士刚毅、刑部侍郎徐承煜等。
情势危急,我提起朝服衣摆跪在地上,“亲爸爸,此事万不可……”。
“皇上!”她高声打断了我的说话。这一声似乎用出了全身的气力,声震屋瓦,久久在大殿里回荡。下面的嚷嚷声也没有了,朝堂死一般的沉寂。
她环视了一下众臣,我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沉默数秒,她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皇上累了,扶他下去休息吧。”
……
我还想说话,忽然感觉自己显得那么无力,什么话都是那么苍白。我就像影戏上的皮影,演着演着自己进入了角色,而忘记了背后的那只大手,他随时可以拉扯丝线,让我退场。
我悻悻然退下来,走到了侧边暖阁。
后来的事,天下尽知。太后以“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之罪,在朝堂上推出联名奏事的许景澄、袁昶两人立斩,并收监徐用仪、立山、联元三人。
顿时人人言战。
我内心如火烧,似油烫,既为这些忠义有识之士,也为我大清苍生。我已预感到,京城必将内乱,国家即将万劫不复。
愤懑煎熬,又苍白无力。我清楚地知道我敌不过太后及诸保守昏愦之臣,只能拖延拟旨。太后见我不予配合,最后自行拟旨,以我的名义向德、英、法、美、奥、日本等十一国宣战。
斡旋的希望就此破灭,洋人迅疾炮轰大沽炮台。
天津失守,直隶提督聂士成英勇阵亡。
洋人攻入北京前,按太后懿旨,收监的徐用仪等三名大臣被斩杀于菜市口。
(待续:瀛台风冷愁断肠之三)
网友评论
只可惜身受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