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1813天2023—6—2
贝克认知治疗
( Beck Cognitive Therapy )
20世纪60年代初,由A.T.贝克在《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首次提出认知疗法。
《抑郁症的认知治疗》全面阐述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治疗过程与技术应用,是当前国际上影响较深、应用较广的心理疗法之一。
CB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1.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
2.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
3.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
基本原理
1.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
焦点解决的重新建构就是让当事人对事件有重新的建构,重新的认识,看到更多面向,比如例外、成功经验、想要的、已经得到的、已经做到的等,从更多视角去看,从而改变认知。
2.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有的学派注重先改变认知,因为认知改变后情绪会随之改变。有的流派注重行动,在行动中会有体验,认知和情感也会得到改变。
3.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矫正,患者的情绪暗碍必将获得讯速改善。
认知曲解,比如,我必须……人就应该……学习好才有价值
一、贝克认知疗法治疗原理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
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
功能失调性假设:
源自童年,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假设。
特点:僵硬、极端、消极
容易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自证预言”。
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把自己圈在自己的假设中出不来,不能用更多面向去看世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建构的世界中。
自证预言,比如认为自己不行,一遇到挫折就退缩,不敢再次尝试。
功能性失调假设的三大类:
1.成就(需要成功、高的操作标准)
2.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
有的人失恋之后会抑郁,因为他感觉自己不被人爱,是没有价值的。
3.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成为强者)
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的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随即上升到意识领域,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会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
有情绪要自我觉察,看看到底是怎么想的,自己的认知是什么。
童年早期经验→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的发展→关键性事件→核心信念及中间信念的激发→自动思维→情绪、行动和生理反应
咨询师要去做自我成长的咨询
三、情绪障碍认知模式的几个关键成分1.负性自动想法(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
2.中间信念
3.核心信念
自己设想的故事情节很多,属于自我假设的部分,就是常说的内心的戏有很多。
1.负性自动思维
含义: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常常不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大多数患者往往觉得这些想法很有道理,对其情绪影响甚大。
1)负性:这些想法总是和不愉快的情绪有关;
生日没有收到礼物,怀疑爱人不爱自己,就疑神疑鬼。
2)自动:想法突现在脑中,不是周密推理的产物;
3)负性自动思维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事件的消极解释。具有无限追加性:一次偶然的失误被体验成重大的失落,一连串的自动想法频繁出现。
讲课中出现一些差错,会认为自己不行,不适合讲课。
贝克的七种歪曲认知(认知曲解,逻辑错误)
贝克的认知疗法:贝克认为可以导致系统推理错误的认知歪曲。
1.主观判断:没有支持性或相关根据就做出结论;
(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一个朋友没跟自己打招呼,于是想:“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为什么生我的气?”
2.选择性概括:根据一两件事或细节就做出结论;
(浅尝辄止,否定全局)
邀请一个女孩看电影被拒绝,于是认为自己不是女孩喜欢的类型。
3.过度概括:将偶然事件得出的一种极端信念不适当地运用到不相似的情境中;
孩子生病了,便认为是自己的错,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4.夸大或缩小:用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做成了一笔业务,认为纯属侥幸,微不足道。
5.个性化: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外部事件与自己相连;某朋友过生日邀请自己,但是有事没去,事后朋友因酒后驾车去世,就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要是接受了邀请,也许朋友就不会去世。
6.贴标签或错贴标签:根据过去的缺点或错误来描述和定义某人的本质;认为自己笨得像头猪,丑恶可恨。
7、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黑或白、是或不是来思考和解释一次
做事情失败,便认为全完了,这辈子没希望了。
主观推断举例
咨询师:你为什么要死?
求助者:丈夫要和我离婚。离开他我怎么生活-----没有他,我不可能生活得快乐----但我的婚姻已无法挽回了。没有他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咨询师:你说没有他你的生活没有意义,那么,你在和他相识之前你是否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呢?
求助者:不,我觉得那时候我是一个活泼,自信的女孩子。
咨询师:你是说当时没有他你也能过有意义的生活,对吗?
求助者:我想是的,没有他我还是能过有意义的生活。
选择性概括举例
求助者:一进宿舍我就难受,呆不下去。
咨询师:为什么?
求助者:所有的人都跟我过不去。
咨询师:是吗?那是怎么一回事?
求助者:我和上铺以前发生过矛盾,所以现在他处处跟作对,让我心里不痛快。
咨询师:那的确不好受。其他人都是这样吗?
求助者:仔细想想好象也不是,但是也不知为什么,我一进宿舍就会这么想,然后就觉得很压抑。
可以用具体化技术打破标签、打破概括、打破各种认知曲解。
过度概括举例
求助者:我总是这样没用,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如别人好。
咨询师:是吗?什么事情让你觉得这么没用?
求助者:上英语课时我的发音总是不准,老被人笑话。你说连话都说不好,我还能干什么?我真是对自己没信心了。
咨询师(故做夸张):你是说,因为发音不准,所以你的英语阅读和写作也就不会好,甚至数理化也一定一塌糊涂了?
求助者:.....好象也没那么重.......不过我就是会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
夸大与缩小举例
求助者:要是这次高考再失败,我这一辈子都完了。
咨询师:是么?你是说这次高考再失败,你这一辈子都完了?
求助者:是啊!我都复习两年了,要是再考不上,我还有啥前途啊?
咨询师:你觉得考不上大学就等于没有前途,是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是不是所有落榜的同学都没有前途了呢?
求助者:那也不是。有的还可以再考,我那有脸面再复习啊!
咨询师:你是说再复习会很没面子?
个性化举例
求助者:我真是太没用了,连本职工作也应付不了了。
咨询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求助者:我班上有一个学生退学了,连学生都留不住,我还算什么老师。
咨询师:他因为什么原因退学?
求助者:厌学,不愿意来学校。如果我是个好老师,他怎么会不愿意来学校呢?一定是我做的太失败了。
极端思维举例
求助者:一想到那件事情我就睡不着,心慌,胸闷。
咨询师:它让你想到了什么,会让你如此不安?
求助者:因为做了这样一件事,我不再是个好人,就象白纸被弄脏了,永远都恢复不了纯洁了。一想到这,我心里就很难过。
咨询师:你是说只有象没有任何污点的白纸一样的人才是好人,是吗?
求助者: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保持纯洁,做个好人,现在全完了。
2.中间信念——态度、规则和假设
态度:态度指的是消极情绪。通常会被来访者认为“......是糟糕的/可怕的/危险的”。
(例: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我的课是可怕的。)
规则:规则是对自己行为的具体要求,通常以“应该/必须......"的句型呈现。
(例:我必须尽我最大努力利用全部时间备课。)
假设:是个体认为出现某种情况会导致某种结果的预期,包括积极假设和消极假设。通常以“如果......那么.......”句型呈现。
(例:如果我工作努力,那么学生们就会喜欢听我的课)
3.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信念的最根本环节,是整体的、牢固的和全面概括的。(从童年开始,人们已对自我、他人及世界形成了一定的信念。他们的最中心或最核心的是根深蒂固的被接受得,即这种核心信念人们自己通常不能清晰表达,但他们认为这些信念绝对是真实和正确的。
归类:
a.无能类(无能力、易受伤害、失控、陷入困境、低劣、不被尊重,失败者等)。
b.不可爱类(没有价值、不受欢迎、被人忽视、多余的、注定孤独等)。
c.二者兼有。
我无能
"我无力量”
"我软弱”
"我易受伤害"
"我贫穷”
"我陷入困境"
“我不适当”
"我不起作用"
"我不胜任"
“我是失败者"
"我不被尊重”
“我是有缺陷的人”
"我不够好"
我不可爱
"我被人嫌弃"
"我不受人欢迎”
"我是多余的人”
"我被人忽视"
"我真坏”
"我没有价值"
'我与众不同(多指是自己是最不幸
的人)”
“我是有缺陷的人(认为别人因此一
定不会喜欢自己)”
“我不够好(渴望得到最好——追求完美的境地,认为只有如此别人才会重视自己)”
"我必定被拒绝"
"我必定被抛弃”
"我必定孤独"
陪伴这些人,可以去找例外,这些认知会松动,慢慢改变。
一般资料:女,34岁,公司员工。
主要问题:婆媳矛盾,婚姻冲突,对丈夫非常不满,烦躁抑郁1个月。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烦躁抑郁呢?
求助者:那还用说,还不都是婆婆来我家住,才把我家闹得鸡飞狗跳的,丈夫还老偏向他妈妈,不能听我说他妈半个“不”字,气死我了,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儿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咨询师:哦,你是说婆婆到来影响了你们夫妻关系,是吗?
求助者:那当然了,现在谁还愿意与父母一起住呀,婆婆一来,我的倒霉日子就开始啦。
咨询师:你是说,婆婆来你家住是导致你目前情绪状态的直接原因吗?虽然现在和父母同住的年轻夫妇比较少了,可是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呀。这些儿媳妇是否都像你这样郁闷呢?
求助者:唉,当然也不全是。
咨询师:她们的反应为什么与你不同呢?
求助者:还不是个人想法不同呗。
咨询师:对呀,这样看来你之所以郁闷是与你的想法有关啦。
求助者:可能是吧,可是我也不清楚我的哪些想法不合理。我对我爱人非常好,不管我父母还是我姐姐她们说我爱人哪点不好,我都极力维护他。不像他,我与他妈妈有不同意见时,他从来都是站在他妈妈一边,他妈妈一来,我就一点地位也没有了。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像你对他那样对待你吗?(反黄金法则)
求助者:对呀,他就应该这样做呀。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这样做妈?
求助者:(沉默)难道我的要求过分了吗?(求助者低头小声自语)可是我是这样对他的呀。
Q:试找出案例中来访者的负性自动情绪、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参考答案:
自动思维:婆婆一来,丈夫偏心,我受到了伤害。
中间信念:
态度:我的地位受人挑战,太可怕了。
规则:我必须对丈夫非常好,来赢得保护。
假设:如果我极力维护丈夫,他就会同样对待我。
核心信念:我易受伤害,不被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