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七点半到家,本想写一会作业,但是拿出作业就感觉心累,不知道是排斥,还是身体耳鸣的,感到疲倦。另外,白天刷微博较多,有时又有头条新闻中,贝索斯飞太空的媒体直播活动,朋友圈信息也是不时扫一眼,还有微信群里发出郑州地铁暴雨被浸水,雨水齐胸的视频,多位同学发了“郑州挺住”或是郑州紧急救助电话。重要的新闻面前,尽管自己帮不上任何帮,但还是忍不住关注。之后又抽空读了一篇《蔡昉全面解析人口之惑:中国第二个人口转折点或在2025年到来,供需两侧应对“未富先老”》,公众号的长文。这篇文章和今天的新闻取消三孩政策的相关限制,同时颁布相关配套措施。
这些关注新闻一刷起来,很容易忘记时间。对于这种意外之境,最好的办法,大概就是不去看手机了。包括简书的信息,虽说粉丝不多,阅读量也很一般,有时也会未能免俗不时查看。明知对自己不好的事情,但不会严格按照理想状态执行,这大概是人的众多非理性行为的根源。自律或是非自律,也是需要有外部条件来配合。为了克服掉容易分心,以及拖延症,必须对手机有所限制才行。思维和意念的控制太难了,无形的脑电波控制,的却需要所谓的“毅力”。有关习惯培养的书,之前看过一本《原子习惯》,我还写了书评,如今却把书中的技巧忘的干净,大概任何技巧不反复使用练习的话,都不会成为自己的能力。
有关拖延症的科学研究,目前也有一些成果,据说跟大脑杏仁核相关。杏仁核对人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关于记忆的;一部分是关于情绪的。杏仁核参与调控的情绪就是恐惧。概括来说就是“人在面对恐惧的时候,通常会呈现两种模式:在有退路的情况下体现为逃避,拖延;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体现为愤怒,硬刚”。这条基本定理,是解决拖延症的唯一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