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被著名学者钱钟书誉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的杨绛女士与世长辞。这位和辛亥革命同龄的老人生前给了我们太多的传奇和故事。也许,当初我们只知道杨绛女士是钱钟书的妻子,对这个称号之外的事情我们一概不知。但当钱钟书去世以后,我们开始关注并且爱上了这位爱读书、懂翻译、会写作的世纪老人。
杨绛女士翻译的《堂吉珂德》是迄今为止被认为翻译界最好的版本;杨绛女士的小说《洗澡》关注知识分子在特殊历史大潮中的困境和挣扎。这部小说是“影响中国的三十本书”之一。杨绛女士生前一直笔耕不辍,晚年也坚持读书和写作。她93岁高龄撰写的散文集《我们仨》,以浪漫主义笔法和诗意的语言回忆了她、钱钟书和女儿钱瑗三人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
还记得,这部散文集《我们仨》的第一版文字的部分内容,我还是在大学期间书店里站着阅读的呢。现在,这部散文集已畅销多年,再版多次,我依然没有完整地阅读全本。2016年5月25日,当我得知杨绛女士逝世以后,我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我无法描绘我当时的心情,我只知道惟有阅读杨绛女士的书籍才是对这位老人最大的祭奠。于是,在2016年年末,我终于阅读完了这本杨绛女士晚年的散文集《我们仨》。
这本书很薄,但读起来很沉重。杨绛女士没有更多华丽和深刻的语言。她的语言平淡如水,但细琐入心,文字的风格颇有明朝文学泰斗归有光作品的影子。整本书是杨绛女士晚年的回忆录,但此书只有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属于杨绛女士对逝去家人的回忆。这部分文字细水长流,自成体系。杨绛女士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娓娓道来,语言丝毫没有半点的修饰,甚至语言朴实的让我们惊叹。她把学者家庭的琐事和平凡展现地一览无遗。我们心中那个高大的学者钱钟书没有了,反而她丈夫的形象更加真实了。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家里有贤惠的妻子,有可爱的孩子,还有那个认真的丈夫。此书第三部分,杨绛女士不厌其烦地讲述她和钱钟书的相识、相知、相爱,并有了爱情结晶的全过程。虽然语言很平淡,但我们却从语言中感受到了这个普通家庭生活的温馨。杨绛女士的语言“哀而不伤”,平淡却融痴情、真情于一体。作者拥有何等坦然和豁达的胸怀,这是晚年杨绛女士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最真实的家庭回忆。
丈夫钱钟书的光环太刺眼,把这位贤惠的妻子深深地遮盖住了。整本书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就显示出了杨绛女士巧妙的构思和诗意的语言。我们都知道,杨绛的女儿和丈夫都在她之前相继去世。这对于一位非常深爱他们的亲人来说,这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但当杨绛女士晚年开始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她反而变得很冷静。她要铭记每一段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她把他们所有的美好都通过想象的语言给我们展现出来的。杨绛女士在此书采用浪漫主义笔法。她用中国人惯有的梦境来展开论述。杨绛女士作了一个梦,“这是一个万年的长梦,一个老人希望自己永远都在梦里的长梦。于是第二部分出现了梦境的场景。一个古代的驿站,三个人聚在一起。虽然,梦里还是有分离,但毕竟贤惠的妻子还是能经常能够看到自己的丈夫。这就够了,哪怕这是梦。每当读到这段的时候,我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一位93岁的老人依然作着少女般的梦,这是一位让我们心疼的老人。
这本散文集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杨绛女士奉献了许多他们仨珍贵的照片和书信。就是这些非文字的资料更能使我们走进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者家庭。通过这些,我们看到的是温馨,我们看到的是真情,我们看到的爱恋。任何事情在他们看来都已显得不重要了,唯有家人才是值得我们回归的依靠。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女儿钱瑗撰写的《我们仨》提纲和部分书稿。我在想象,这又将是一本什么风格的散文呢?但我可以确信,文章的核心都是一样,爱永远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钱钟书和杨绛女士互相为对方剪发。这是一对令我们羡慕的学者夫妻,伉俪情深;在这里,我看到了杨绛给丈夫写的书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女儿钱瑗给父亲画的不同时期的画像;在这里,……。总之,这是一本很有爱的散文集。似乎每一件他们的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本书也在督促我们关注我们仨的故事。
2016年,5月25日,杨绛女士与世长辞。我想她是笑着离开我们的。这个万年的长梦,老人终于醒了。他们仨的故事应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在那个古驿站,那个曾经漂泊不定的船终于驶向了码头。我似乎看见了,可爱的女儿钱瑗,古朴真实的钱钟书,正挥着手,向杨绛女士缓缓走来。他们仨的故事还在继续。人间我们仨的故事也在继续。因为人间有爱,家才是千千万万我们仨永远的港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