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旅
文/张守权
2018年夏,我与三五好友同游山东,拜三孔,瞻仰圣迹;登泰山,放眼齐鲁。一路慨叹齐鲁历史文化氛围之浓郁,历四日而返。
一、曲阜朝圣三孔
1.陋巷的追思
7月31日,我与青戈、青衣等一行八人,乘坐T244次列车开始了策划已久的山东之旅。列车历经18个小时的颠簸,最后于次日晨7点前抵达泰山站。按计划,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曲阜,考虑到欲将一些暂时不用的沉重包裹放到酒店,于是,我们分两路,一路将这些不带往曲阜的包裹送到入住地金山度假村,另一路直接去往泰安高铁站买票候车。结果,我与青戈在送行李打车赴泰安站时误了车程,只好改签到两个多小时以后的车次。此期间,无所事事,只好在候车室内李先生面馆吃面,顺便给手机充电,暂作休整。
泰安至曲阜距离80多公里,公交车需要近两小时才能到,而高铁仅仅用了19分钟,从上车坐稳,再稍稍说几句话的功夫便到站下车了。出得曲阜东站,一行打车先到了孔庙附近的周公庙,两车打车费用58元。
曲阜鲁旧城遗址曲阜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鲁国都城,华夏文明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包括黄帝)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先河。春秋战国时代的鲁国让曲阜的文明进入了这座城市的青春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大思想家、以曹刿为代表的谋略家、以鲁班为代表的能工巧匠、以左丘明为代表的史学家、以柳下惠为代表的贤士竞相在鲁国这块弹丸之大的舞台上闪耀自己的灼灼光芒,他们不仅妆点国势正在蒸蒸日上的鲁国,更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才干及人格魅力光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册。
周公庙早在我们乘坐出租车的途中,从车窗外的鲁国古城墙、少昊陵及仿古建筑中便能领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在曲阜一带众多活动频频的顶级人才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当属孔子了。正因为有了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存在,令包括周公庙及颜庙在内的曲阜周边的一些与“三孔”同样极具历史价值的景点黯然失色,虽然级别很高,但却是门庭冷落。由此,我们一行也只是在这些景点门口蜻蜓点水的看了一下,拍照留念后便继续前行,这多少有种跟团旅游的感觉。
周公庙石牌坊正午的太阳在头顶炙烤着大地,使得很多柏油路都多少有些粘脚。幸运的是,此刻的我们徜徉在这座城市老城墙的外围,绿柳阴阴中,我们在绿色护城河外的人行道上,步履圣人的足迹,慢慢走进他们曾有的峥嵘岁月。这道明城墙曾于文革时惨遭拆毁,2003年修复。在我们这个国度,有价值的东西难免不遭遇几场浩劫,恰如红颜薄命,可谓命途多舛。穿城而入,老城区的青石板路上,两侧仿古建筑的民居以及板门上的大红手写春联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沧桑历史,追寻圣迹,与颜回约会。
明故城陋巷街位于颜庙不远处,是为颜回故里。颜回乃孔子最得意的门生,被列为孔子七十二贤之首。他聪颖过人,能够较深的把握孔学的主旨,孔子说他能“闻一知十”。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孔子曾云“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生穷困潦倒,但仍能在赤贫的状态下孜孜苦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与孔子本人强调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甘于平淡的闲适生活可谓不谋而合。不幸的是,这位超级精神贵族最后先于孔子而死,年仅三十二岁。忆起自己血气方刚的当年,读《论语》至此,不由扼腕,对颜子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试想,商品大潮的今天,贫贱之中却执着于追求真理却能自得其乐,我不敢确定这样的人是否依旧存在,如果还有,他的身后还会有追随者的脚步吗?
陋巷中的建筑由于贤名,颜回被后世崇尚“外儒内法”的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其中,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曲阜的颜庙也称“复圣庙”。其后人也由此承袭此封号,从曲阜修建得颇为豪华气派的复圣府即可看出历代统治者对颜回及其后人的重视程度。颜回当初如未在陋巷而居此豪华府邸,他的贤名还能流芳千古吗?
启功的题匾2.孔庙仰圣
出得陋巷,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孔庙。曲阜孔庙是全国最大的孔庙,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它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曲阜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成为一组极具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其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1994年孔庙与孔府、孔林均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孔庙大成殿沿着鼓楼北街南行,街道两侧俱为仿古建筑,以《论语》中名句为公益宣传的标语随处可见。此地的邮局以“孔子邮局”命名,这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启功、郭沫若等文化名人的题字处处彰显了圣人故里的儒雅之风。感觉一个人纵使胸无点墨,居住在这样的文化城市里,天长日久也会受到这种极为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的。
郭沫若题写的曲阜师范学校很快到达鼓楼,这里是明故城的南门,虽是近年重修,但修旧如旧,巍峨的城门楼、连绵的城墙,使得这座古城倍显古朴与大气。我穿城而过,西行约200米,绿柳掩映中,孔庙的正门万仞宫墙便呈现在眼前了。万仞宫墙原为明故城之南门,原名“仰圣门”,因子贡曾言孔子的学问之高深如万仞之宫墙而得名。明胡攒宗题写了“万切宫墙”四字匾额镶在仰圣门上。清朝乾隆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则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取而代之。由此可见,在中国这个国度,任何时候,绝对权威的一把手都是好使的。
不土不洋的马车穿过厚厚的城门洞,我来到购票处购票,“三孔”景区的通票票价为140元,但对60周岁以上老人、孔氏家族成员及教师是免费的。教师凭身份证、教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即可兑换免费门票。我很快便兑换好门票,而一位没有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女教师任凭其如何苦苦哀求售票处的工作人员仍然是无动于衷。
进得入口,迎面可见一书有“金声玉振”四字的牌坊,是为孔庙第一牌坊。“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孟子曾云:“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这是对孔子这位世界级文化学者的一个极高赞颂。其中的“玉”字书写可谓别出心裁,一点居然点在中间,据说这是意在突出孔子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
走过牌坊,前面便是棂星门了。在我国,只要有孔庙的地方就有此门。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曲星,把孔子比作文曲星,因此得名。我们让随行的三个孩子于门前留影,寄望他们将来都能得到棂星的护佑,学有所成。
入得棂星门,但见孔庙院内古柏森森,为这座规格极高的九进院落增添了几分庄严和肃穆。这些古柏少则几百年,多则上千年,树干高大挺直,昂首云天,有如圣人人格的伟岸。或表皮剥落,或树干开裂,或树结凸起,或枝柯交错,纵使满面岁月疤痕,但是树冠仍是枝繁叶茂、葱茏劲秀。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通道,浓荫蔽日,款步其中,登时令人心灵澄净,对先哲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它们恰如一位位睿智的圣者,以其历经的千年沧桑和厚重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华夏文明的整体脉络。
千年古柏穿过至圣庙石牌坊、圣时门,前面便是“弘道门”了。弘道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 “弘道门”是孔庙的第三道大门,同后面的“大中门”和“同文门”一样,都是引领朝拜者一步步接近孔庙核心地带大成殿的烘托物。仰望“弘道门”这三个书写中规中矩的大字以及业已褪去原本色彩的飞檐斗拱,我们真的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了。越过弘道门,我们进入了一个较为宽敞的院落,院中造型各异的圆柏让游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我们竞相在此拍摄,将这一个个枝干虬曲苍劲的古老生命作以珍贵定格。
过大中门,前面是奎文阁,是为孔庙的藏书楼。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分两行排列,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俗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历代帝王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及整修庙宇的记录。
大成门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这里已是孔庙的核心地带了。“大成”二字是孟子对孔子的最高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的学识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孔子精通六艺,学识渊博,是世界级别的文化学者,对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认为,此种评价毫不为过。
站在大成门北望,苍翠入眼的古柏中,一座金色琉璃瓦的重檐方亭赫然呈现在眼前。杏坛是身为教师的我神往已久的地方,它位于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是孔子讲学之处。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碑及乾隆“杏坛赞碑”,正是疯狂的红卫兵们顾忌到书写者的姓氏,致使文革时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碑刻幸免于难。亭四周有石栏围护,四方有甬道可通。亭四周遍植杏树,每逢融融春日,杏花怒放,灿然可观。因了孔子于此讲学,后人习惯上雅称教育界为“杏坛”。我们于杏坛前留影,不知通过此种方式可否与先哲孔子实现心灵的沟通。
自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巍然兀立,双重飞檐中高悬一块海蓝色的竖匾,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中,“大成殿”这三个金色大字赫然在目,是为清雍正皇帝手书。 大成殿与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该建筑的详细资料在网络上记录较详细,这里我无需赘述。远远望去,高大森严的建筑果真让人心灵震撼,毕竟这是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是同一规格的古建筑。同北京故宫一样,大殿也被严格保护起来,不许游人进入殿内参观,游人只能通过打开的正门向殿内观望。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孔子塑像,金色帷幔后,夫子正襟危坐,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分别供奉着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孔子像的头顶高高悬挂着两块分别书写着“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的蓝色匾额,是为康熙帝书写,历代帝王对弘扬儒学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大成殿内景沿大成殿回廊后转,层栏围绕,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寝殿后是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的大殿——圣迹殿。此殿系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29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经他建议改为石刻,嵌在大殿内壁上,这就是为数120幅的“圣迹图”。殿内有数种版本的《圣迹图》及《论语》等书籍出售,我于此购得两种版本印刷精美的《圣迹图》。近年来,国内不同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中都选用过《圣迹图》中一些严重与当时的经济文化生活不相符的图画。
圣迹殿内景眼前的这座宏伟的建筑群曾在文革期间惨遭北师大谭厚兰所率的二百余红卫兵的捣毁,孔子像、神龛、匾联、供桌等皆被砸烂,部分石碑被推倒折断,成为孔庙两千年来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的又一场浩劫,造成无可挽回的文物损失。其实,在那个高呼“批林批孔”的年代里,代表“四旧”的孔庙自然难免一场飞来的劫难。好在那些阴暗的日子早已流逝,痛定思痛,近年来我们又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正确传承与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部分内容其实都是对孔子正能量思想的正确继承和发展。夫子如果有灵,九泉之下也该含笑。
孔府“五柏抱槐”此后,我们顶着烈日游孔府,酷暑难当。出得奇花瑞草满园的孔府后花园,我们于一家小卖店稍事休息后,打车前往孔林,于此,我与春沐行传统儒家拱手礼参拜孔子墓。“高山仰止,景行(读háng )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以《诗经》中的诗句如此高度赞颂孔子,孔子所要构建的大同世界实际上也是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年轻时读《论语》,曾一度痴迷于“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颇有些小资情调的闲适无忧生活。读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时,更感觉自己已经与孔子有了心灵上的契合。“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更是警示任何时代的人们只要具备“智、仁、勇”便是你为人处事最大的能量与流量。
孔林正门夕阳西下,三孔的游人仍是络绎不绝,人们来此朝圣的热情恰如这零上三十六度的天气。与国内其他一些游区的喧嚣相比,这里即使游客虽多,但都是安静的,他们都是高素质的。我从他们的举止和目光里读出了崇敬、虔诚,更读出了我们这个民族未来文化的希望。“朝闻道,夕死可矣。”致敬孔子,不虚此行。至此,我如愿完成了曲阜之行的一次心灵朝圣。(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孔子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