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心理学是否是科学的思考
人类的秘密还有很多,最近学习思考研究这类问题,挺有意思的,科学家想的东西,也是极其深刻的,我看一旦有些问题被解决了,自己不了解这些东西,不学点这类东西,我感觉似乎有点以往的时间浪费的感觉。
比如对于弗洛伊德批评,有些人说他是不是科学的搞法,从而又对他进行了一些所谓的批判,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屁股坐在不同位置上,就看你从哪个角度了。人说人家不是科学,人家也承认不是,但你说人家不是心理学,这有点问题了,因为心理学是不是科学,这也没有定论。
但,还有一帮人也在搞心理学,不是以那么科学的方式。问题是逻辑上不通了,他又被称为心理学之父,连之父都不是心理学了,什么是心理学呢?
我只能说,都有道理吧,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学,而这种心理学其实是一种类似于生理学的研究方式了,是偏生物学的研究方式了。而如果从非实证的方式,心理学确实是偏哲学的。心理学是不是科学,看得哪一个流派的研究方法来确定,比如是不是实证的方法,有时候确实也没法实证,都是逻辑的归结与推导,你比如弗洛伊德的很多例子,确实也是来自于生活的,然后再总结出某种规律,但这样就是实证了?
这也不是实证,更多是总结抽象思维的表现。而实证,是用实验用数据的方法来确定事物的本质,但现在的科学最前沿的也没法实证,像爱因斯坦,还有些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倒不是说它不正确,而是说没有足够的器材或精确的方式去验证它正确。
这个对不对,某些方面是对的,对的比率有多少,也只能等以后N百年来确定了,但它还是科学,其实已经偏哲学了,很难详细的区分,因为确实有中间过渡桥梁地带的存在。这个世界本身,也从来不是一分为二,黑白分明,阴阳明辨的。只是人们没办法,研究的需要,截然的产生很多概念,为了方便更好的认识世界而已。
02 人类的秘密
经过我多年的学习和思考,我觉得人类有很多的秘密并没有解决,而现实中的某些解释其实有些是大有问题的,因为人们在传播的过程中,和最初的科学家或哲学家的思考,关系已经不太大了,或者说,人们的理解已经在错误的基础上走得越来越远,而很少人有兴趣或有怀疑精神,去探寻源初的思想的真实与意义,因为一方面这确实很难,另一方面尤其思维惯性,更多的确实也没啥兴趣。
很多都是反常识的,比如水,一般认为大多数物质都是同样的东西,形成了固体密度要比液体重,但冰的密度比水小,否则,冰不会浮上去。这是一个事实,怎么解释?恐怕也只能认为事实如此了,说水分子的运动的活力有问题了,比如在温度下,活力如何?
网友A说:体积越大,分子间力越小。一般而言,温度越高,体积会膨胀,布朗运动会加强,分子之间束缚力会变小。水和冰的问题还真没有思考过。我发现干活的时候不适合进行这种烧脑的思考活动,记得群里有化学专业的朋友,或许能帮我们释疑?
后面再问一句,为什么温度高活力强呢?你再往后继续问下去,基本上也没什么为什么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抵制与固着的心理,人容易陷入一种过于执著的误区,从而一直想下去,也许一直陷入其中,从而无法走出这种困境,人的心理确实是很复杂的,顺其自然其实就是最好的办法,或者说坚持人的本性却是最好的选择,任何反抗与强化,反而会伤害自身。
所以,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我已经写了很多这类的东西,大概已经有几十万字了,我会综合一下我写的东西会写成几本书,这个系列的名字就叫秘密:比如《科学魅影》,《心理魅影》,《哲学魅影》,《生命魅影》……
会以文学,诗歌,对话,玄思,妙想,历史,科学,人文,哲学……统合在一起写作。之所以叫秘密或什么魅影,当然是评判过去的很多东西,这里面基本上都是反常识的,因为常识吸引人或启发人的地方不多,这样也许更有趣一些。
这是未来写作的重点,挺好玩的。
03 关于哲学的思考与学习
网友A:想起乔治奥威尔《1984》中说:当物质极其丰富,所有人都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就可以过上闲适的日子时,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的优越性,就会发动战争,糜废掉大量的物资,使下阶层人的生活继续维持于温饱线上。
还有中学政治书上说的:经济危机爆发时,资本家会把牛奶倒在下水道里,以使其保持较高的价格。
我们一直认为农业代替狩猎—采集是人类一个很大的进步,虽然农业生产也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比较而言,毕竟有序多了。人们惧怕无序,疯狂寻找和获得万事万物的秩序,想掌握自然法则,世界发展的脉络,乃至自己命运的轨迹。这个世界是真的有序的吗,这个秩序为什么会存在,无序为什么会归于有序?狩猎—采集的生活是真的劣于农业生活吗?农业社会才会产生艺术吗?
我:
有道理,这涉及到,何为进步的问题。这也比较复杂,比如对于读书,我读了西方哲学史学术版,我认为这是,中国哲人的精华,但其它人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我认为这些作者都是当前哲学界,佼佼者或牛人。如果国人想了解自己国人的哲学成果之类的东西,不读这些东西,确实也难说自己真的就懂了这些学者们的在研究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然后又说中国学术烂,下这些判断都得有基础的,比如你起码知道人家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是怎么烂的,否则,确实也没什么发言权,更多的也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网友A:
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我是谁。对应到科学研究的基本大问题,生命是如何产生的(生物学),万物是如何产生的(物理学、化学),智能是如何产生的(神经科学、认知科学)。
我:
比如对于学术版嘛,是写给高校的教授看的,方便教学,和马克思没有任何关系,当然是以中国哲学研究者的视角和头脑,来观察西方哲学了。其实,每个哲学家泼墨不多,就是最有影响力的,也最多仅几十页而已。
从第一卷来看,倒真是很重要的,叶秀山与王树人写的,有总览全局的特点。这不是写很普通读者的,感觉是写给高校教育者的,比如讲师或教授啥的。当然,这些著作也有人说是拼凑的或者是完成某一重大研究项目的集成需要,这种书就是个大型项目,立项了就做出来了,然后各个单位收藏一套。
我看确实是这样,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书的质量不高,可能是他们论文的汇总,优中选优的结果。你看前言就明白了。其实这些作者们也都是成名人物了,写来写去就那几个人,比如江怡教授什么的。各哲学领域方向牛人的汇总,不过我看下去,感觉挺有收获的,起码和别人争论起来,专治各种不服。
要想学习哲学,尤其是系统的,具体还得看某个哲学家的原著,我个人倒是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自学时间,导读这这玩意儿也只是起个大概了解的作用。我看到很多人再问,有一些是对哲学著作从来没有读过的,而且很多就是哲学专业的,或长时间对哲学感兴趣的人,什么是哲学?
也许在反应了我们国人的某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凡事都希望能有人帮他解决,国人还是比较喜欢能拥有一个稳定的答案,在他们看来,具体的答案才有安全感。而哲学是什么,这种问题,是永远不能有明确的答案的,这也是国人很多困惑的地方。它本身也不是要寻找答案的问题。对,这适合于科学领域,但人文方面,也谈不上什么答案,比如什么是幸福?
你说你很幸福,但把你的一些体验放到别人身上,别人也会幸福了?因为人不同,像幸福啊这种形而上的概念,很难有什么固定的具体的答案,就是给你了,也不见得适合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