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 藏经阁想法散文
【学生作文】妙俗之隔,在深浅之间

【学生作文】妙俗之隔,在深浅之间

作者: 晋梅一枝香 | 来源:发表于2022-06-16 19:01 被阅读0次
            妙俗之隔,在深浅之间

                高一(23)班  陈绘笾

常言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深思远虑,方能落子无悔。我们常仰望高台之高,而忘却地基之实;常感叹树木之峻,而略过树根之深;常赞美妙手之精,而忽视本手之作用;常唏嘘俗手之蔽,却从不追根溯源去反思。其实,妙俗之隔,就在深浅之间。

我们知道,在围棋中,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也是初学者学棋的必由之路。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却忽视了本手,热衷于学习妙手。但若没有对本手的深刻理解,哪里会有妙手的出人意料呢?若只是粗略地理解本手的作用,一味地追寻所谓的妙手,这种行为,其实何尝不是一种“俗”呢?

假使我们认知事物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深入地理解,那么我们眼中的事物又会如何?就拿下围棋来说,初学者为了风头无限的神来之手而苦练妙手,棋风诡谲,而后在棋场中,遇到的全是所谓的“妙手”,此时,这所谓的“精妙之棋”光彩还依旧吗?到了这时,往日里被忽略轻视的“本手”在不正之棋风中就显得格外出挑。这都是因为没有深入地理解本手的含义,浮于表面,最终也如水中浮萍,留不下一丝痕迹。

那么,怎样才叫做深入地理解呢?落一万次棋子,悟出一招妙手,这种在长期的、本原的训练中悟出的精妙之理,方能说得上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荀子所理解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荡涤俗气,方能换得“妙手偶得”的精妙。

如果不理解,不探求事物的本质,不深切地去体味“本手”,那么”妙”与“俗”便没有太大的区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言得之。马克思写出了巨著《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便出于他不懈地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理解,而非浅薄的附和,妙与俗的区别,深与浅的沟壑,终使他站在光辉的顶点,而那些不知思考一味唱赞美诗的俗人,终究与妙区别开来。对事物深浅的理解,致使两个不同的结局。

树之所以高峻,并非一夕揠苗所致,而是因为其树根扎地之深。茅草之所以轻飘,并非是上天厌恶,而是因为其根系的短浅。高树或是茅草,妙手或是俗手,其中的分别,往往就在于对生命、对事物理解的深浅之间。

相关文章

  • 【学生作文】妙俗之隔,在深浅之间

    妙俗之隔,在深浅之间 高一(23)班 陈绘笾 常言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深思远虑...

  • 深浅之间

    深浅之间 当海水流替的时候 总有浅水鱼的身影 它在深深的望向黑蓝色无尽的海底 当日月轮转的时候 总有深海鱼的身影 ...

  • 深浅之间

    去呢还是不去?子墨透过窗看着朝阳洒满院。他姐姐,马员外的媳妇,找她有点事儿。思前虑后的到了他三姐家,已经近午了,他...

  • 人生的“本手、妙手和俗手”

    2022全国高考卷作文题目:本手,妙手,俗手。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 妙...

  • 在雅与俗之间徘徊

    上一篇文中我用一位简友的文做了个反面教材,怕太偏激,今天又去看了一遍,还是保留昨天的看法。 那篇文近万字,第一次硬...

  • 人缘

    人与人之间 缘与缘之间 有时也不过一线之隔 过了 缘在 差了 缘失

  • <第三天>简妙作文

    打卡第3天:今天翻看杂志《小学生简妙作文》(京东活动购),感觉前面部分孩子作文加教师点评,后面是优秀示范,有点名家...

  • 妙音诗集(下集)《寿世养生》——救赎(俗)

    救赎(俗) 三十三面妙公主,每面都在人间赎。 俗人俗面俗世女,俗去俗来为俗出。 赎救人间苦难史,赎尽人间疾病无。 ...

  • 槛内槛外

    宝玉在恭贺妙玉芳辰的拜帖中曾经自比为“槛外人”,而将妙玉称为“槛内人”,槛内槛外,一墙之隔,那是两方完全不同的世界...

  • 【学生作文】黑白之间,万绪浮沉

    黑白之间,万绪浮沉 高一(23)班 汪千然 小王有个专教下棋的师父,这师父其实是小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生作文】妙俗之隔,在深浅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ex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