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在伟大的小说《安娜 ·卡列宁娜》中说:“幸福的家庭有着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人类同动物驯化之间也是这样一个相亲相杀的过程: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
同驯化野生植物的无意识发展相比,驯化野生动物就艰难得多,也需要更多的智慧。除了大型动物外,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与昆虫对人类也有益,但是它们没有一种可以拉犁或者拉车,没有一种可供人类骑乘,除狗外没有一种可以拉雪橇或成为战争机器。
在食物方面,没有一种像驯化大型哺乳动物那样重要。人类在几千年中是怎么选择可驯化的动物的?又是什么原因让大部分的野生动物最终远离我们的生活?这一章我们讨论一下大型哺乳动物的驯化。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为什么大多数大型野生动物没有得到驯化
人类驯化植物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驯化动物——选择更适合人类意愿与利益的动物。驯化大型哺乳动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动物提供了肉食、奶制品、肥料、陆上运输、皮革、犁具牵引、毛绒、病菌、以及早期战争工具。
在20世纪之前只有14种哺乳动物得到驯化,有9种仅对地球上某些有限地区的人来说重要,如骆驼、印度野牛、牦牛。只有5种遍布全世界而且很重要,这5种驯化的哺乳动物是牛、绵羊 、山羊、猪和马。
驯化的动物产生了很多不同于他们的野生祖先的演变,如牛、猪和绵羊在驯化中体形变小了,豚鼠的体形变大了,绵羊保留了羊绒而减少了硬毛。
欧亚大陆拥有数量最多的陆生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祖先,一直是大型哺乳动物驯化的主要场所。动物的生存环境从广阔的热带雨林、温带雨林、沙漠和沼泽到同样广阔的冻原,应有尽有,也提供了大量可供驯化的候补哺乳动物。
考古证据,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这段时间,早期牧民很快驯化了所有适合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驯化的物种从绵羊、山羊和猪开始,到骆驼结束。
公元前2500年后,世界上全部148种可用来驯化的候补大型动物也已被试验过无数次,结果只有几种通过了试验,剩下就再也没有适合驯化的了。
因此,无论是几千年前的牧人,还是现在遗传学家,都一直未能成功的使古代那14种以外的大型哺乳动物成为有用的驯化动物。
动物驯化差异图
总之,在全世界作为驯化侯补者的148种陆生食草类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中,只有14种通过了试验,其余那些动物注定要永远野生。
是什么使得其余的134种没有能通过试验呢?
答案来自安娜·卡列尼拉原则,就像建立幸福婚姻,能被驯化的动物都跟人类有诸多契合点,不能驯化的动物失败的原因却多种多样。
a、日常食物
喂养驯化动物某种植物或另一种动物时,当它的食物生物量转换效率远远低于100%时(支出大于收益),动物的饲养代价就太高,就会放弃对某种动物的驯化。
b、生长速度
为了值得饲养,驯化的动物必须生长迅速。这个要求把大猩猩和大象给排除了,没有哪个牧场主会在大猩猩或大象的身上花上15年时间去等待它们长大,而把大象直接从野外捉来加以调教则要省钱得多。
c、圈养中的繁殖问题
人类不喜欢在众目暌暌之下性交,有些具有潜在价值的动物也不喜欢这样做。这就是猎豹的驯化中途天折的原因,关在笼子里的猎豹通常拒绝按照人类精心安排的求爱程式办事。类似的问题也使繁殖南美小羊驼的计划受挫。
d、凶险的性情。
任何一种体形够大的哺乳动物都能杀人,有些大型动物比其他动物危险得多。动辄杀人的倾向,使许多本来似乎理想的动物失去了驯化的候补资格,最后只能成为人类动物园里被禁锢起来用于观赏的动物,如灰熊、非洲野牛、河马、斑马等。
e、容易受惊的倾向
大型食草类哺乳动物对来自捕食者或人类的危险有不同的反应方式。有几种在觉察到危险时会变得神经紧张、动作敏捷,并且立即逃走。大多数鹿和羚羊就是如此,容易紧张且难以圈养。如果把它们关在围栏里,它们就可能惊恐不安,不是被吓死,就是为了逃生而在围栏上撞死。
f、群居结构
几乎所有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祖先都具有群居特点:它们生活在群体里,适合放牧,集中在一起平安无事,乐于接受牧人和猎犬的驱赶,在拥挤的圈养条件下也能生长良好;成员中维持着完善的优势等级;在重叠的生活范围中不相互排斥。
由于以上几个因素,使得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在驯化过程中和人类步调一致。
欧亚大陆的有利条件,比其他大陆民族继承了多得多可驯化的大型野生哺乳食草动物,这一结果给欧亚大陆社会带来了生存优势和巨大利益。
而澳洲大陆和美洲狩猎采集的族群,因为狩猎技巧的提高,对大型野生动物捕杀,使得大量早期野生动物祖先灭绝。他们失去了大多数可供驯化的候补动物,这也是他们粮食生产方式落后的重要因素。
各大陆之间野生动物祖先的这种十分不均匀的分布,成了欧亚大陆,而不是其他大陆的民族最后得以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刚孵化的小鸡
人类开始农耕畜牧之后,驯化后的动物成为了家畜,人类驯化的常见动物种类虽然不多,但整体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也让物种个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它们悲惨的命运不但在生,也在于死的方式,如猪的一生都圈在农场狭小的猪栏里;鸡的生长周期由野生的几年缩短到几个月;孵化场里没用的小公鸡刚一出生就面临着搅碎、碾死的命运。
人类走向食物链的最顶端,动物降格为人类的私有财产。智人统治了世界,也给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带来不可逆转的毁灭。
第七、八、九章说明在史前时代,农作物和牲畜是如何从原来的野生植物和动物经过驯化而来的,而做这种驯化工作的早期农民和牧人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差异,导致了贫富的悬殊、文明的程度、技术的先进,从而影响各个大陆族群的命运。下一章讲讲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大陆粮食生产的传播速度。
2018年6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