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悲歌

作者: 李富根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0:18 被阅读0次

    1.风烟骤起

    公元前209年7月的一天。

    一队秦朝官兵押送900多位农民前去渔阳守卫边疆。

    这支衣衫褴褛、瘦骨如柴的农民队伍匆匆赶到一个叫大泽乡的地方。天色已晚,他们停下脚步,安营扎寨。

    七月盛夏,天气炎热。可老天爷却一反常态,一连数天,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大泽乡成为一片泽国。

    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场暴雨竟是秦朝帝国走向败亡的哭丧雨。

    这支队伍中的农民小头目陈胜、吴广紧锁眉头,愁云满面。他们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这次不能按期到达渔阳缴令,按照大秦的严刑酷法,这900多农民兄弟都要被斩首,一个也不能独活。

    天空好像被人捅出一个大窟窿,雷鸣电闪,倾盆大雨扑向大地。

    陈胜、吴广每天眼巴巴地望着阴沉沉的天空,心里不停地祈求老天爷法外开恩,风停雨歇,好让他们迅速上路,按时赶到渔阳。可老天爷这次好像要存心跟他们死磕到底,丝毫不为所动。

    雷电交加,大雨如注。

    限期已过,陈胜、吴广面如死灰。他们知道,这一回,即便他们最后赶到了渔阳,等待他们的,也是一条黄泉不归路。

    在生与死的面前,陈胜、吴广心焦如火。

    有人说:人存于世,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陈胜觉得这样白白地赴死,死得冤枉,毫无价值。

    陈胜跟吴广密议:这一切无可挽回的根源,就是大秦帝国的暴政所致。冤有头,债有主!我们即便要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要死得惊天动地!

    吴广霍然站起,挥动拳头,表示赞同。

    陈胜、吴广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杀死押队的官兵头领,迅速拉起一支农民队伍,跟暴秦彻底决裂,用武力打出一片天地!

    陈胜悄悄摸进营帐,挥刀杀死了领头军官,从容地挥动着拳头,对着九百多名农民兄弟大声疾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要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的怒吼响彻云霄。

    被秦朝苛政压迫已久的冲天怒火被陈胜点燃。陈胜、吴广趁势斩木为兵,揭竿起义,勇敢地扛起了反抗暴秦的大旗。

    900多人的农民队伍,就是900多个火种。

    陈胜、吴广没在料到,自举事以来,大批贫苦农民纷纷加入到起义队伍的行列,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

    陈胜、吴广挥师攻城掠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张楚的大旗在风中傲然挺立,猎猎作响。

    各地见陈胜起兵反秦,争先效仿,遥相呼应。

    战火已经蔓延至秦国各地,曾经无比强大的大秦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乱世英雄

    乱世之中,英雄呼之欲出。

    楚国大将项家后裔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项羽立传,透过那些简洁传神的文字,项羽英武的形象跃然纸上,挺立在我的眼前。

    在我的想象中,项羽是一位硬汉形象,他披一副闪光的黄金锁子甲,手执一柄锋利沉重的大虎戟,跨一匹千里乌骓马,声若宏钟,势若奔雷,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项羽最大的不足就是厌恶读书,这似乎注定了他日后悲情的命运。

    项羽小时候,叔父项梁教他读书,可他总是坐立不安,无法静心。项梁数落他,他振振有词地回答说:只要能写出名字就可以了。

    项梁见他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只好让他学武,学习兵法,勉励他长大后要推翻暴秦,为家族雪恨,为楚国复仇。

    项羽闻鸡起舞,精练十八般武艺,武功大有长进。

    项羽豪迈地宣称:“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取代秦始皇!”

    项梁对项羽的励志教育没有白费,且相当成功。

    沛县也出了一个卓尔不凡的人物,他住在中阳里,名字叫刘季,即后来所说的刘邦。刘邦没有项羽威猛,但他容貌俊朗,气度不凡。史官们鉴于刘邦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文字上着实把刘邦美化一番。据文字记载,刘邦出世前,他的母亲刘媪与龙相缠,于是怀上了龙种,生下了刘邦。刘邦出世后,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排列如星辰,奇特异常,跟普通人截然不同。这预示着刘邦生来就是富贵相。

    刘邦长大后,在乡里做了一位小小的亭长,负责替政府征收公粮和催交税赋等乡村工作,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是最基层的农村干部。刘邦经常在乡里的酒家饭馆吃吃喝喝,说也奇怪,只要刘邦在场,吃客们总是可以瞧见一条真龙在酒家饭馆若隐若现。刘邦在饭店喝酒用餐时,店里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到了开饭的时候,店家老板总是翘首盼望刘邦大驾光临,好让酒店蓬荜生辉,招揽大批顾客。老板们常常免去刘邦大吃大喝的费用。

    刘邦平时虽然喜欢骂骂咧咧,但他待人豪爽,且出手阔绰,人缘极佳,人气挺旺。

    项羽的首席谋士范增第一次见了刘邦,便对左右说,刘邦脸上有一股帝王之气,日后能够跟项羽争夺天下的,必是此人!

    范增屡出主意,务要把刘邦除去,扫清项羽成就霸业的前进道路。可刘邦的运气出奇的好,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全身而退。

    关于这一点,我有点不解。范增既然知道刘邦有帝王之气,他就应该知道,刘邦洪福齐天,自有上天庇佑,他怎能侵害刘邦的金枝玉叶之躯呢?

    刘邦的出身及身份描写,带有一股神秘的神话色彩。那是史官们编纂的,不可当真。

    刘邦是一介亭长,生活在底层,他最了解底层老百姓的冷暖和心声。

    刘邦整天跟樊哙、子婴等一帮死党在乡里晃来晃去,每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日子虽非大富大贵,却也逍遥自在。如果不是陈胜、吴广起义,如果不是刘邦护送乡里的壮男去郦山服役,如果不是遍地燃起的反秦狼烟,刘邦一生,恐怕会默默无闻,终死在沛县。当然,刘邦身为亭长,可以填饱肚子,并不至于被饿死。

    刘邦素有胆识,在押送男丁去郦山的路上,他勇敢地挥剑斩了一只挡道的大白蛇。随行的农民兄弟见他如此大胆,更加敬佩他。无形之中,他俨然成为一名颇有号召力的头领。

    见各地起兵反秦,刘邦也拉起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后来,刘邦见项梁势大,成事的概率较大,便率领起义队伍投奔项梁,在项梁手下为将,与项羽成为一对亲密战友。在讨伐暴秦的战斗中,他们并肩作战,相互配合,同生共死,向秦猛攻,并打下不少漂亮的胜仗。他俩都没有料到,走到最后,他们竟挥刀相向,自相残杀,上演了一出王者争夺天下的英雄悲歌。

    项羽读书不成材,武功却练得出神入化。他浑身上下,被复仇的火焰醺得通红,他在睡梦之中也惦记着报仇雪恨,手刃仇人,诛灭暴秦。

    当项羽跟叔父举事时,他已经长大成人,已然跨入天下第一高手的行列。在一系列的战斗中,项羽跨着战马,挥动一把大虎戟,冲锋在前,骁勇异常,勇不可挡。他在阵前,斩杀敌兵敌将,犹如砍瓜切菜,令敌手胆寒。

    3.进军咸阳

    巨鹿之战,项羽名动天下。

    各地前来救驾的盟军慑于秦兵的强大,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不敢轻举妄动,唯独项羽率领的项家军豪气冲天,破釜沉舟,率领铁骑,率先发起了强大的攻击,把秦军第一大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章邯最后不得不竖举白旗,狼狈地归降在项羽的旗下。

    楚怀王见伐秦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派遣刘邦和项羽分别率领大军同时伐秦,作最后一博。为了激励伐秦的最高统帅,楚怀王约定:“无论是谁,只要先进关者,即可为王。”

    项羽、刘邦两路伐秦大军高举大旗,向秦进军,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

    刘邦没有料到,他的进军速度如此神速,竟远远超过他的预期,令他惊喜不已。

    原来,刘邦爱惜人才,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又肯散财花钱,有道是“钱财散尽,人心聚拢”,他的身旁聚集了一大批出生入死的谋士武将。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愿意替他出谋划策,愿意替他卖命,令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刘邦以仁义为本,那些秦朝守关将领听到刘邦统兵伐秦,竟大开城门,纳刘邦进城。刘邦一路斩关夺隘,率先攻进秦朝的都城咸阳。

    咸阳,秦国经营多年的国都,加上从六国掠夺来的无数稀世珍宝,构筑了一个天堂般的神话世界。宫殿金碧辉煌,重重叠叠;亭台楼榭,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精美建筑望不到尽头,恰似天空中一片片云彩,飘落在茫茫的秦川大地上,美得无法用文字形容。

    目之所及,到处是花花绿绿的绝世美女和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幸福来得如此突然,刘邦心花怒放,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他多想抱着如花般的美人,听着飘飘欲醉的仙乐,品着甘醇的美酒,在咸阳宫里过都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可是,他的身后还有一只猛虎,正虎视眈眈,张开了血盆大口。

    在高级谋士的再三劝说之下,刘邦不情愿地收起享乐之心,制定规章制度,约法三章,严令部众,不得扰民。刘邦废除秦朝的严刑酷法,免征一切徭役赋税,还老百姓一个太平世界。关中百姓,如久旱的庄稼,遇上阵阵的甘露,欣喜不已。他们见刘邦如此仁慈,充满爱心,无不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刘邦的到来。

    可是,一把锋利的屠刀已经悄然出鞘,正对准刘邦的后脑勺,眼看就要一刀劈下。刘邦对此却浑然不觉,真是可怕极了。

    项羽听说刘邦已经抢先进关,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可不是刘邦一贯的做法。原来,项羽跟刘邦曾经是一对亲密的战友,他深知刘邦的底细,刘邦是一个活脱脱的酒色之徒,每次打了胜仗,他总是放纵自己,尽情地享乐一番。

    亚父范增趁机进旁进言,以后跟你争夺天下的,必定是刘邦这小子!你要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除掉刘邦,永绝后患!

    项羽采纳了范增的建议。

    项羽不动声色摆下一道闻名天下的宴席,叫做鸿门宴。

    项羽只等刘邦自投罗网,便突然收网,让他不明不白地死于乱剑之下。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项羽手下有位将领感念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不愿张良不明不白地陪着刘邦死去。于是,他悄悄地把这个绝密计划透露给了张良。张良大惊,当即告诉了刘邦。刘邦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惊得目瞪口呆。刘邦只有十万兵将,而项羽却有数十万雄兵。刘邦自思不是项羽的对手,不敢跟项羽兵刃相见,只好委曲求全,向项羽示弱。刘邦的脸皮特别厚,很会逢场作戏,适合当最出色的演员,加上他身旁又有高人张良指点,刘邦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装着一副死猪不怕滚水荡的样子,只带领十数随从,骑马奔向项羽兵营,他要亲自在项羽面前解释产生误会的根源所在。

    鸿门宴,刀斧手埋伏在四周。大帐内,杀气腾腾。

    项羽面无表情地端坐在高高的帅位上,刘邦坐在次席。

    范增令大将项庄进帐舞剑,只等项羽摔杯为号,便趁机一剑把刘邦刺死。

    剑光霍霍,项庄的利剑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刘邦的脸颊上、胸脯上掠过。

    好个刘邦!在凶险万分的时刻,他居然装得从容镇定,没有露出丝毫的惊慌。他一边饮酒,一边呵呵嬉笑。面对脸色铁青的项羽,他的嘴像抹了蜜一样甜,左一句兄弟,右一句恩公。渐渐地,项羽终于被刘邦说动了心,他的酒杯子始终没有摔下。

    项羽见刘邦说得可怜,一片至诚,取消了既定的暗杀计划,决定放刘邦一条生路。

    刘邦不愧是一个天才表演家。

    项羽心无城府地对刘邦说:“其实我心里倒没有什么,主要是你手下将领曹无伤告诉我,说你想在关中称王,阻碍我的大军进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

    从这里看出,项羽心无城府,他居然把“线人”曹无伤也牵扯出来,明白无误地告知刘邦。刘邦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

    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好不容易溜出项羽大帐,全身被汗水浸透,他如一只丧家之犬,急急忙忙逃离了暗藏刀光剑影的是非之地。他生怕迟得一时半刻,项羽反悔,拿他问罪。

    刘邦匆忙赶回自己的营盘,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诛杀了向项羽告密的曹无伤。

    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范增在鸿门宴一手炮制的谋杀计划泡汤了。

    范增心头又怒又恨,当他得知刘邦已经逃走,步出大帐外,恨恨地打碎了刘邦送给他的一块珍贵玉石,以手杖击地,仰天叹息说:“唉,根本不能跟这小子谋划大事!”

    项羽挥师挺进咸阳,二话不说,暴怒地杀害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他愤怒地放了一把大火,把闻名天下的阿房宫给烧了。据说,那渺渺茫茫不见尽头的阿房宫,被大火焚烧了三个月才灰飞烟灭。我个人估计,大火连烧三个月才烧完 ,这有点夸张的成分。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写过一篇《阿房宫赋》,在他灵动的笔下,阿房宫美得像天上的宫殿:“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从杜牧美妙的文字记述中可知,阿房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恢宏壮美的建筑,占地三百余里,遮天蔽日,美仑美央,估计在天空中驾驶飞机也看不到尽头。

    熊熊的大火宣告了大秦帝国的落幕。

    刘邦攻进咸阳,夺得头功,是灭秦的第一功臣。按理,论功行赏,刘邦应该得到最大的一份封赏,可项羽却视而不见,故意打压刘邦,把他打发到最贫瘠的汉中之地,盼他老死在那儿。

    不少将士听说刘邦落得如此下场,竟不肯跟他走进荒凉之地,不辞而别,逃走了一批又一批。

    不过,逃走了的也好,毕竟那些是动摇分子,而留下的则是优秀种子,不管在那儿,它们同样会生根发芽,蓬勃生长,给人捎来一份春天般的希望。

    刘邦没有实力和资本跟项羽撕破脸皮,没到最后的决裂时刻,刘邦不得不暂时委屈地低下头颅,把复仇的火焰埋在内心深处。

    刘邦干脆烧掉栈道,那是通往汉中的唯一险道。刘邦做出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假象,迷惑项羽。

    项羽果然被刘邦精心设计的假象蒙蔽。

    当项羽听说刘邦已经烧掉栈道,退进汉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项羽据此判断,刘邦这一回真的绝望透顶了。

    果真如此吗?刘邦心里虽然万般失意,但他并没有气馁,他在汉中关起大门,卧薪尝胆,苦心经营,积聚力量,准备重出江湖,争夺天下。

    历来,皇天不负有心人。

    4.少年英雄

    刘邦终于等来了良机。

    一位少年悄然来到汉中,彻底改变了刘邦被动的命运,他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刘邦打通了一条通往胜利的大门。

    那位少年名叫韩信!

    韩信,自幼喜欢读书,酷爱兵法。他年轻的时候,家庭贫困,他的母亲死后,没有钱请风水师挑选墓地,他亲自跑上山岭,寻找一块藏风聚气的高地,安葬母亲。

    韩信不修边幅,不愿干活,经常挨饿,常为一日三餐发愁。幸好,他遇到一个善良的漂母。漂母见他饿得眼睛发黑,皮包骨瘦,动了恻隐之心,为他免费供应饭菜,帮他度过了难关。

    韩信后来发达了,被封为王,他没有忘记那位善良的漂母,亲自带上随从,坐上高贵华丽的马车,重回故地,找到那位漂母,慷慨相送千两黄金,再三感谢漂母的无私救济。这是“一饭千金”的故事。漂母的善举令后世津津乐道,韩信知恩图报的义举更是传为千古美谈。

    在韩信落难的时候,有个屠夫见韩信一身文弱,腰悬宝剑,一副清高的样子。屠夫存心找碴欺负他,把他拦住,冷笑着说:“如果你是真正的男子汉,你拔出宝剑,一剑把我杀了;如果你承认你是孬种,你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白了他一眼,二话没说,静静地弯下腰,从容地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然后拍了拍手掌中的灰尘,一言不发,悄悄地溜开了。围观的人群见韩信没有骨气,无不哄然大笑,摇头叹息。

    人们纷纷议论说,韩信没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应该至少跟屠夫理论一番,最好把他痛打一顿,方才解恨。

    的确应该如此!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会忍无可忍,暴跳如雷,一脚踢过去,巴不得一脚把他踹死。可那毕竟只是匹夫之勇,非大丈夫所为。

    韩信是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然有非凡的胆识,我等小人物怎能轻易窥破英雄的内心世界?

    韩信被封为王后,他穿上华丽的王服,带领一帮亲随,找到了那个曾经侮辱过他的屠夫。屠夫见当年被他欺负过的少年已经贵为大王,亲自带上亲兵找上门来算帐了,吓得脸如死灰,浑身哆嗦,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再三哀求道:“大王,您大人大量,就饶了我吧。当年我有眼无珠,冒犯了大王的虎威,我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可我上有老,下有小,您看在他们的份上吧,饶了我的狗命吧!”

    “起来!”韩信和颜悦色地对屠夫说,然后回顾亲兵,“我要感谢这位老哥,如果我当年不忍受他的侮辱,我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呢?”

    “大王,您大人大量,肚里能撑船。试问这普天之下,有几个人能有您这般肚量?”一个亲兵附和着说。

    出人意料之外,韩信竟然封屠夫在县里做了一名小官。屠夫感激涕零,感念韩信的恩德,他在官位上克己奉公,清廉正直,为当地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成为一名好官。

    其实,韩信的人生经历过许多磨难,并非一帆风顺。

    前面说过,韩信挨过饿,也被屠夫欺凌过,他的青少年时代,过得并不如意。韩信见天下大乱,便萌生了从军的念头,他投在项梁手下做了一名士兵。项梁战死后,他跟随项羽,满以为凭着满腹才学,定可以出人头地,昂首挺胸做一名将军。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不经历一番风雨,哪能见到一条彩虹?项羽只给了他一个执戟郎中的差事,令他专门负责看守中军大帐。说得不好听,韩信只是个守门人。

    好不容易,韩信逮了个机会,见项羽闲来无事,忘记自己是个执戟郎中的身份,他兴奋地奔到项羽跟前,向项羽进言,教他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攻城掠地,如何出奇制胜,如何夺取天下。可项羽呢,正如日中天,又自信武功第一,他的眼光只盯着上天,哪能听进这个毛头小伙的片言只语?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小家伙,你好好看管你的大帐,不要多管闲事!

    项羽没有叫韩信滚出大帐之外,已经算很客气了。

    韩信见项羽始终不肯重用自己,决定离开项羽。他听士兵们说刘邦有爱才之心,便悄悄地离开了项羽的兵营,历尽千辛万苦,辗转进入汉中,投在刘邦手下,做了一名兵卒。

    韩信不知道,汉中对他来说,是一块福地。他进入了一种全新的人生。

    韩信遇见一位贵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何。

    萧何见他年纪轻轻,却满腹韬略,谈吐不俗,与众不同,心里暗暗称奇。

    我在羡慕韩信得遇贵人时,不禁感叹自己暗淡的人生。我生长在农村,自幼家境贫寒。小时候,在一本本连环画的陪伴下,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代。那时,我崇尚韩信、诸葛亮、岳飞等英雄人物,我抱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位英雄,精忠报国,为国出力。因为心存梦想,中学时代,我发愤苦读,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艰难地走出了小山村,跨进了师专的大门。毕业后,我回乡教书六年,后被调进教育局担任小秘书,日夜奋战,起草文稿,抄抄写写,为他人做嫁衣。后来,我又成为一名教研员。我心里总是盼望着,凭我脚踏实地、刻苦实干的精神,我定能像韩信那样,遇到一位赏识我的贵人,扶我一把,挤进仕途,步步高升,然后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实现远大的理想。可性格决定命运,我的胆子小,脸皮薄,遇事总喜欢一个人硬扛着,哪怕是面对亲朋好友,也不敢轻易开口求助,只是一味地被动等候着。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左等右等,等到花儿也谢了,等到胡子开始花白了,还是没有等到我生命中的那位尊贵的过客,我只好轻叹一声,无奈地收起一颗无比天真之心,转而扎进故纸堆里,在书房翻弄书籍,颂读诗书,寻章摘句,寻找快乐。

    萧何是刘邦手下一位目光远大的谋略家,是刘邦的难兄难弟。早年,萧何在沛县上班,是个有头有脸的官吏,他结识了刘邦,被刘邦的胸襟气度所感染,居然放下身价,跟粗俗的刘邦等人一起喝酒,一起厮混,度过了一段血与火的人生道路。萧何后来贵为汉朝的开国丞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不谓荣耀!

    在汉中,萧何惊异地发现,韩信身上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

    萧何把韩信留在身边,想让他在底层中再历练一番。

    可韩信却等不及了,他见刘邦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里,他随一群士兵悄悄地逃走。

    萧何听士兵们说韩信逃走了,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来不及向刘邦禀报,亲自骑上一匹快马,趁着月色,连夜把韩信给追了回来。

    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

    在萧何的细问之下,韩信说了大实话。他说,你们并没有打算重用我,我没有施展抱负的平台,只好决定一走了之,再去寻找心目中的明主。

    萧何明白,如果韩信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溜走了,刘邦问鼎天下的机会就渺茫了。他好言安顿好韩信,连夜面见刘邦。刘邦在昏睡之中,被萧何吵醒,心里委实不痛快。当刘邦听说是为了韩信的事儿时,他更是窝火。可萧何却一脸凝重地说:主公,韩信有大将军之才,有安邦定国之略,我们拥有了韩信,才可以顺势冲出汉中,才可以彻底击败劲敌项羽,才可以扫清天下,建立不世之功!

    这是刘邦第一次见萧何说话如此凝重,他的睡意全消。

    刘邦见韩信如此年轻,将信将疑,但他最后听从萧何的劝说,仿照古礼,隆重地修筑一座巍峨高台,举行盛大的拜将仪式。

    在一片鼓乐声中,在万目的注视下,韩信一步一步昂首登上高台。刘邦庄严授于韩信最高军事指挥权,把上方宝剑和号令三军的虎符郑重其事地授予给韩信。

    韩信庄严地接过宝剑和虎符。那一刻,他心中涌起一阵阵热浪,眼睛一阵湿润。他感谢萧何的赏识,感谢刘邦的重用。他暗暗发誓,要使出毕业绝学,竭力帮刘邦打天下,实现人生价值。

    韩信手持上方宝剑,从容地登上帅位,号令三军。

    那些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老资格将领,见刘邦郑重其事地把兵权交给一个白面书生,一个个心中不服,他们想不通,年纪轻轻的韩信,凭什么可以坐直升飞机越在他们的前头,一跃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

    老将们的思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

    他们忘记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

    老将们哪里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能按常规出牌。

    有一回,闲来无事,刘邦、韩信在军营闲聊,聊着聊着,聊起了用兵之道。

    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你说说,我最多可以带多少兵马?”

    “主公嘛,您最多可以带十万兵马。”韩信笑着回答。

    “那你呢,又可以带多少兵马?”刘邦好奇地问。

     “我嘛,当然是越多越好!”韩信脸上仍然挂着微笑。

    刘邦心里格登一下,脸色一沉,不悦地质问韩信:“既然你那么厉害,那你为什么成了我的部下?被我领导着呢?”

    韩信见刘邦不高兴,连忙回答说:“主公,您虽然不善带兵,可您善于带将呀。”

    刘邦听了韩信的回答,原本一副绑紧的脸才露出了笑容。

    刘邦自从得到韩信,像长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飞上了广阔的天空。

    韩信日夜练兵,练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

    时机已然成熟。

    韩信充满信心地对刘邦说:主公,我们现在可以冲出汉中了!

    刘邦像一只久困笼中的老虎,虎吼一声,冲出虎笼。

    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率领大军出奇不意地奔袭陈仓。

    被项羽封为雍王的章邯奋勇抵抗,虽然他使尽浑身解数,却屡战屡败。最后,章邯不得不退守废丘,死守不出。韩信亲自观察地形,心生一计,令大军掘水灌入废丘城。顿时,黄浪滔天,洪水奔涌入城,淹死无数守军。章邯见城廓被汉军攻破,不甘受辱,利剑往颈脖一抹,倒毙在城楼上。

    章邯原是秦朝末年的第一悍将,深通兵法,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他的双手沾满了无数鲜血。不幸的是,章邯统兵在外,遭到胡亥的猜忌和迫害,进退两难,无法立足。他被项羽击败后,走投无路,只好竖起白旗,乖乖投降。项羽见他是一员难得的战将,封他为雍王,让他紧盯刘邦的动静,严防刘邦出关。章邯虽然老谋深算,但他毕竟棋差一着,不是军事少年天才韩信的敌手,最后饮恨自杀,悲凉地结束一生。

    刘邦顺势攻破咸阳,占据关中。

    关中百姓见刘邦重新打回来,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欢声雷动。

    刘邦以胜利者的姿态回来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行事的刘邦了。

    5.血流成河

    刘邦羽翼丰满,兵强马壮,财大气粗。

    刘邦有了向项羽叫板的底气,联合了反对项羽的诸侯,聚集了五十六万精兵,他亲自挂帅,调兵遣将,齐头并进,向项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刘邦做梦也没有料到,自出师以来,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轻轻松松拿下项羽多年经营的老巢彭城。

    刘邦忘记了韩信曾经跟他说过的那名言:您最多只能带十万兵将!

    刘邦旗开得胜,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彭城,他骑着高头大马,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刘邦产生了骄傲思想,只管在彭城怀抱美女,品尝美酒,尽情享乐。

    当项羽的三万铁骑突然兵临城下时,刘邦尚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他巨手一挥,一声令下,五十多万大军左右齐出,就可以把项家军踏成泥肉。

    自古以来,骄兵必败。

    项羽骤然发起猛烈攻势,就像当年发动的巨鹿大战一样,三军将士用命,犹如猛虎下山,奋勇争先扑向刘邦的大军。

    刘邦拥有五十多万大军,竟然抵挡不住三万项家军的凌厉反扑。

    项羽虽然兵少,但却以一当十,人人拼死力战,把刘邦的兵将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楚军气势如虹,越战越勇。

    泗水、睢水,简直成了楚军屠宰汉军的屠宰场。

    鲜血染红了河水。汉军哭爹喊娘,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锋利的刀枪夺去,或硬生生地被急流吞噬。

    泗水、睢水战役下来,刘邦损失二十多万军队,余者四散逃命。

    刘邦的五十多万大军,好似用积木堆积起来的一道松散的墙,被项羽轻轻一捅,立即土崩瓦解,轰然倒塌。

    项羽以大无畏的勇气彻底击垮刘邦,再次用实力书写一个以少胜多的神话。

    项羽再次证明了超群的实力,他仍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霸王!

    这个时候,还轮不上刘邦发话。

    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格外沉痛,刘邦做梦也想不明白,自己浩浩荡荡的五十多万大军,竟然敌不过项羽区区三万之众。

    经过苦思冥想,刘邦彻底醒悟过来,要彻底击败项羽这个杀人恶魔,永久除去心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要花大力气,构筑一张更大更严密的网,才能严严实实地捆住项羽的臂膀。

    刘邦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确实不善于统兵打仗。要打胜仗,特别是要进行大兵团作战,非韩信坐镇指挥不可!

    刘邦在失败的时候,能静下心来总结反思自己的过失,也算很不错了。只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教训太过沉重,代价太大。

    6.重新布局

    张良向刘邦进言说:我们必须重聚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壮大自己力量的同时,更要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可令韩信进攻外围,剪去项羽的羽翼,然后集中重兵,寻找有利的战机,把项羽彻底打垮。

    陈平对刘邦献策道:我需要一大笔金钱,有了它,我可以买通敌将,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与范增,把范增悄悄地除掉,这一招叫做“杀人于无形”。砍去了范增,项羽不再可怕。

    “好主意!”刘邦采纳了张良和陈平的计策,吩咐他们立即付诸行动。

    韩信用兵,有如神助,他先后指挥大军破魏,灭赵,降燕,伐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胜利。韩信统率大军所向披靡,井陉之战、潍水之战更是经典绝伦,令人叹服。

    韩信派出快马,把一个个捷报以最快的速度呈报给刘邦。刘邦接到战报,反复翻阅,兴奋得不能睡觉。

    陈平的妙计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头脑简单的项羽果然中计,他怀疑范增与刘邦私通军情,立即削去了范增的权力。

    范增见项羽竟然怀疑自己,气得浑身发抖,须发俱张。处处受制,范增忍无可忍,长叹一声,终于悲凉地走出兵营,伤心地离开项羽,迈向老家的方向。范增走到半途,身染重病,悲凉地死去。

    范增,一代名士,赤胆忠心,呕心沥血,耗尽心思辅佐项羽扫灭暴秦,献上一条条锦囊妙计,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遗憾的是,面对脾气粗暴的项羽,他缺乏像父亲一样应有的耐心,他最终让清高和傲骨毁了自己,也毁了项羽。

    失去范增的项羽,就像一头困兽,虽然还有一些力气发出几声怒吼,但是,他已经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渐渐地失去了超强的战斗力。

    楚汉战争,艰难地相持了五年之久。

    汉军和楚军双方互有胜算,却难分高下。双方握手言和,在鸿沟签订和约,决定罢兵,两家平分天下。

    和约签订后,项羽高高兴兴地引兵东归,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

    项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刘邦本来也很高兴,他见自己可以跟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平起平坐,平分天下,认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可是,放虎容易,纵虎难。

    刘邦身旁的高参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张良、陈平见项羽粮草不足,又见项羽放松了警惕,认为这是全剿项家军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他们联手力劝刘邦立即动手,兵贵神速,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可以稳操胜券。并说,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大好机会,不能坐失良机。否则,等项羽喘息过来,一切就变得棘手难办。

    刘邦这个人一向大大咧咧,他本身不多谋,也不善断,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肯虚心听取别人的有益建议,为我所用。刘邦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长处,就是不怕失败,失败了,卷土重来。他在跟项羽的决战中,失败过无数次,连家小也陷在项羽的阵营里,做了敌军的俘虏和人质,可是,他照样充满必胜的信念。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也是他能成事的关键所在。

    我常想,我等小人物在事业上之所以并无建树,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怕失败,怕遇挫折。一旦遇到小困难或小挫折,便掉头就跑,自艾自怨,逃避现实,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消沉,自甘沉沦。

    形势的发展及最后结局,都证明张良、陈平的预见完全正确。

    在众文武的大力劝说下,刘邦亲手撕毁了他跟项羽签订的鸿沟停战协议书。

    刘邦下了一生中最大的决心,他要下最大的一笔赌注。

    最后一战,非同小可!

    刘邦记起韩信曾经跟他讲过的话,于是,他自己不再亲自统兵挂帅,干脆走到后台瞧热闹,令韩信总督节制各路兵马。刘邦答应韩信和彭越,只要剿灭项羽之后,不失封王列侯。这充满诱惑的奖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原先处于观望的韩信和彭越,终于提着重兵纷纷赶来了,积极主动部署一场大型的“围猎”活动。

    这个世界上,权力和金钱自有非凡的诱惑力,不管是上层高官权贵,还是下层凡夫俗子,远远望见它们,双眼都会发出奇异的光芒,都会拼了老命地向它们奔去,恨不得把它们全部揽入怀中。即便是韩信,也不能脱俗!

    7.垓下悲歌

    军中大帐,韩信紧盯着一张山川地图。他要下一盘惊天动地的大棋。

    当韩信一双锐利的目光停在垓下时,他环顾众将,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在这儿跟项羽决战!务必要全歼项家军!”

    韩信在军事上能化腐朽为神奇,往往有惊人的表现。

    韩信使出浑身本事,调兵遣将,将项羽的十万大军诱入垓下绝境,采用铁桶战术,用数十万汉军紧紧围困项羽。

    为了分化瓦解楚军的斗志,汉军在楚军营外唱起了伤心离别的楚歌。四面楚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楚兵听到熟悉伤感的歌曲,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他们的老家,他们心中思念家乡,牵挂父母兄弟的安危,个个哀伤不已。每到夜里,大批楚军士兵趁着黑夜悄悄溜出兵营,做了汉军的俘虏。

    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

    这一招,汉军拿捏到位,发挥淋漓尽致。

    项羽见势不妙,率领残兵,冲突数次,无功而返。

    项羽见无法冲破层层铁桶似的包围圈,不得不收集残兵败将,龟缩在巴掌大的军营里。

    项羽军营里,粮草不足,人心涣散,兵将的斗志已经丧失殆尽。

    韩信亲自挥剑督战,垓下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收越紧。

    项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他的心情糟糕透顶。

    项羽心里清楚,这次把他引入垓下绝地的统兵大将是韩信,就是当年那个曾经对自己进言的毛头小伙子。当初,为什么没有听他的话呢?为什么没有把他留下来呢?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因果报应吗?

    想起当初的一幕幕,项羽后悔了。

    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后悔药可吃,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到底。

    入夜时分,天气奇寒。

    项羽见美人虞姬在旁,默然无语,项羽暗想,战斗如此惨烈,如何才能保虞姬无虞呢?可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借酒消愁。哪料到,酒入愁肠愁更愁,项羽落下了一颗颗英雄的泪珠。

    酒劲上涌,借着酒劲,项羽忍不住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声慷慨悲壮,旁人闻之,怆然泪下。

    虞姬见心爱的男人落泪,顺手操起一柄闪光的宝剑,凄然起舞,唱起了《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边歌边舞,犹如一朵带泪的梨花。

    项羽一向疼爱虞姬,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他见虞姬如此悲伤,心中肝肠寸断。

    项羽原本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汉,心无城府,充满爱心,如果他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他应该是一位善良的丈夫、一位慈祥的父亲。可是,复仇迷失了他的心智,杀戳扭曲了他的灵魂。为了推翻暴秦的统治,为了取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项羽在战场上完全变成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位可怕的杀人狂魔。

    时势造英雄。

    乱世把项羽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别无选择。缺乏政治头脑的他,一步步从人生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绝境。

    项羽再也不能回到昔日那段辉煌的岁月了。

    项羽见突围无望,难于保全虞姬,心底悲凉透顶。

    虞姬的歌声一向甜蜜,舞姿堪称完美。每次,项羽骑马凯旋归来,她都唱起欢快甜美的歌声,跳起迷人的舞蹈。项羽见虞姬美艳如花,开怀大笑,跃下乌骓马,然后把虞姬揽入怀中,轻轻地抚摸着她。

    可是,这一次,她的歌声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她的舞姿再也没有那般轻灵,那般洒脱,那般婀娜多姿。

    虞姬的步履竟变得迟缓,沉重,她唱起了一支伤心欲绝的别离之歌。

    虞姬舞罢一曲,倒在项羽温暖宽大的怀抱之中,享受着脉脉的温情。

    虞姬回首如烟的往事,肝肠寸断。她原本打算,等战争结束后,天下太平之日,她便伴着心爱的男人,放下满身的俗务,一起归隐山林,晓看日出,暮观鸟归,在平静中度过一生。可是,今番看来,这个美好的愿望落空了,但愿上天能够大发慈悲,保佑大王冲出重围,返回故地。最好能刘邦罢兵讲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

    项羽一手端着酒杯,喝着闷酒,一手轻轻地抚着虞姬的秀发。

    虞姬决定慷慨赴死,在临死之际,她柔情万种,两行眼泪犹如断了线的珠子,轻轻地从她美丽的脸颊上滑落。项羽被困,心情低落,他早已被一桩桩烦心的事情弄得糟糕透顶,他没有料到怀中的虞姬已经萌生死意,即将要离他而去。

    夜深人静,再也闻不到白天鼓角连天的争鸣声,再了听不到兵马相交刀剑相迎的呼喝声与惨叫声,一切的一切复归平静。突然之间,一阵阵悲伤的楚歌从营外传来,那一声声熟悉悲凉的歌声穿透力极强,在空旷的静夜里传得很远很远。

    午夜已过,虞姬从项羽的怀中挣扎着起来,倏地操起身边一柄闪光的宝剑,往粉颈一抹,一股鲜血喷涌而出。

    项羽见状,大叫一声,出手相救。

    可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快如闪电,还没等项羽伸出大手,虞姬的身姿,像一条美丽的彩带,轻轻地飘落,轻轻地飘落。

    项羽抱起心爱的美人,不由得悲从中来,放声恸哭。

    虞姬见项羽陷入绝境,死战不能突出重围,自料此番生还无望,为了不拖累项羽,让项羽全力突围,她勇敢地选择了死亡。

    那是一个无比悲凉绝望的夜晚,冷风习习,寒意彻骨。

    项羽在军营边草草地掩埋了虞姬,跪在虞姬的坟墓前,一直守护着,不愿离开……

    8.巨星殒落

    当黎明的第一缕光亮到来,项羽睁大一双血红的眼睛,他像一只受了伤的猛虎,暴怒不已。他大喊大叫着跨上乌骓马,率兵拼死冲向汉营,发起了最后一波强有力地攻击。

    项羽的乌骓马疾如闪电,手中的大戟犹如一条巨蟒,神出鬼没,挡者死,触者亡。

    项羽奋起神威,怒吼咆哮,大杀一阵,敌兵敌将纷纷倒在他的利戟之下。他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数十万汉军的包围,逃到了滚滚的乌江边。这时,他血透战袍,身边仅剩下二十八骑。

    项羽在乌江边遇到一位慈祥的老亭长。老亭长划着一条木船,停靠在江边。

    当亭长得知眼前的将军就是英雄盖世的项羽时,他十分乐意把项羽渡过江去。他劝说项羽,胜败乃兵家常事,卷土重来,可跟刘邦再决雌雄。

    如果换作别人,很可能会听从老亭长的建议,选择过江,选择卷土重来,可项羽毕竟是项羽,他是堂堂的西楚霸王,武功盖世,毕生大小七十余战,从来没有遭受过这样的惨败,损兵折将,全军覆没,他宁肯玉碎,也不为瓦全。项羽固执地认为,这次大战招至惨败,并不是他项羽无能,而是上天要亡楚。这一切都是天意!

    项羽对亭长说:您是一位好心人,可我不会再返回江东去了,但我放心不下的是,我有一匹日行千里的乌骓马,它跟随我征战多年,在无数次大小战斗中,帮助我立下无数战功。这匹马,我送给您,希望您带它过江,好好待它。

    项羽说完,依依不舍地用一只大手轻轻地抚摸着乌骓马的脸颊。

    项羽的脸膛滚下两行热泪。

    乌骓马见主人落泪,跟着流下两行悲凉的眼泪。

    老亭长轻轻叹口气,牵马上船。

    不料,船划到江中,乌骓马向着项羽所在的方向高声嘶鸣,然后奋力一跃,纵身跳入急流之中,自沉而死。

    乌骓马是匹宝马,它通人性,见主人落难,也不肯独活于世。

    这正是:人不负马,马不负人;人马相依,共赴生死!

    这是人与马共同谱写的一曲悲壮的生死恋歌,令人唏嘘。

    满山遍野的汉军团团把项羽他们围困起来。此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

    项羽毫无惧色,大吼一声,虎头戟一挥,率领二十八骑冲入汉军之中,来往冲突,呼喝声中,无数敌兵敌将倒地身亡。

    项羽身边的二十八骑全部战死,项羽身上十余处受伤,血透战甲。

    落日西沉,残阳如血。

    项羽怒视着铁桶般的汉军将士,虎吼一声,仰天大笑,横剑自刎。

    项羽高大的身躯轰然倒地,悲壮地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项羽一手缔造的西楚政权宣告灭亡。

    9.回首往昔

    少年之时,我极爱读贾谊先生的《过秦论》,并能倒背如流。贾生的文章观点鲜明,文字沉雄,令人折服。贾生在文中有力地阐明了秦国灭亡的鲜明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朝最终走向灭亡,就是因为其残暴的统治而断送大好江山。项羽以武力称雄于天下,用三年光阴灭掉暴秦,昂首阔步迈上了霸王之路,取得了无比巨大的功勋。

    宋朝有一位弱质女词人,叫李清照,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所写的诗词多以缠绵悲情取胜,可当她读到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身亡的壮举时,她忍不住挥笔写下一首掷地有声的诗篇,叫做《夏日绝句》,其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把项羽誉为人杰,为他不肯踏上江东的气节而大声叫好。

    正如李清照所言,项羽不愧为人中豪杰,他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改写了崭新的历史。可在反抗暴秦的路上,项羽的残暴并不亚于秦朝,他动辄喜欢杀戳,毫不手软。项羽战败章邯后,残忍地活埋了秦朝二十万降卒,令人闻之色变。项羽多次进行屠城活动,更是失去了民心民意,他的所作所为,跟秦朝的统治差不了多少。推翻暴秦之后,不管怎样说,他不该派人暗杀楚怀王。想当初,项羽跟叔父项梁举事时,为了扩大影响,他们立楚怀王为首领,听从楚怀王的号令。楚怀王虽然没有实权,但他毕竟是项梁项羽亲手扶植起来的菩萨。不管怎样,这尊菩萨在反抗暴秦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项羽不该过早地毁了这尊菩萨,再怎么着,既然菩萨立起来了,就要供给一定的香火。

    项羽的一生,以武力崛起,称雄于天下。到了最后,项羽同样以武力谢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项羽迷信武功,自诩武功天下第一。

    曾经,项羽跟刘邦两军对垒,项羽骑着千里乌骓马,手持虎头大戟,在阵中扬威耀武,单独挑战刘邦,约定以两人决出胜负来结束战争。

    刘邦呢,在项羽面前,善于伪装自己,装着糊涂,以弱示人。刘邦哪肯用自己的弱跟项羽的强项拼斗厮杀,决出胜负?

    刘邦呵呵一笑地回答说,我们兄弟两人打架,岂不成了市井小人,有损形象,那样子,多难看!恕兄弟不能奉陪!要玩这种游戏,你项老弟另请高明吧!

    刘邦拒绝了项老弟的天真提议。

    项羽威胁说,你再不投降,我就要煮吃你的父亲。

    刘邦听后,哈哈大笑:好吧,你煮吧,但你要记住,你煮了我的父亲,记得捎块肉给我尝尝。我跟你是兄弟,我父即是你父,你煮了我父亲,看天下人如何看你!

    刘邦的话,带有几分无赖的味道,不过,在那种情势之下,他说得巧妙,倒也有几分机智。

    项羽见刘邦像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软硬不吃,丝毫不为所动,气得七窍生烟。

    项羽除了生气杀人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对付刘邦,只好暗生闷气。

    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诸侯,大权在握,高高在上,听不进不同的意见,终于众叛亲离。

    垓下一战,项羽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兵无斗志,终于兵败如山倒,落得全军覆没。

    项羽吞吃了自己酿造的一枚苦果。

    当刘邦听说项羽已经身死,他犹自不敢相信。在他的眼里,项羽是一位盖世英雄。他始终认为,真正的战神不可能这么容易战死。

    当刘邦看到部将们七手八脚地把项羽的一块块躯体抬来缴令时,他目睹了项羽死不瞑目的头颅,他才不得不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

    刘邦和项羽是秦朝末年出现的两只大老虎。两虎两争,必有一伤。刘邦是一只聪明的老虎,在向前进攻猛扑之中,他会用头脑思考问题,进退有序,能听取不同意见,不断调整策略,终于致敌手于死地。刘邦成功了,他抬起了高高的头颅,发出了胜利者的呼啸声。

    项羽呢,也是一只威势十足、令人生畏的猛虎。只是,他向前发起攻击时,只知道一昧猛打猛冲,强行突破,他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碰得头破血流,只好虎吼一声,倒毙而死。

    10.春风得意

    项羽死了,刘邦再无对手,他高高兴兴地举行了登基大典,昂首坐上了九五之尊的皇位,开创了四百余年的大汉江山。刘邦自己也没有料到,他这个早年混迹乡里的市刽小人,居然一飞冲天,攀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在云端里俯视众生。

    当刘邦坐上了高高的龙椅之后,他回到金碧辉煌的皇宫里,笑吟吟地问他亲爹:“爹,我的产业够大了吧?当年您老是埋怨我不事农业,整天带领一帮兄弟饮酒作乐,无所事事。现在,您老人家应该高兴了吧?你应该满意了吧?”

    我想,刘邦的老爹,定会高兴得像一只老公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他老人家不住地夸奖说:“你是我的好儿子,乖儿子,刘家祖祖辈辈,就算你取得的成绩最大,你足可以光宗耀祖了!”

    为了彰显皇恩浩荡,皇家威严,刘邦高高兴兴地组织了一次大型回乡活动,率领大批文臣武将,浩浩荡荡地回了一趟老家。只见回乡的队伍犹如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人声鼎沸,车马喧哗,黄盖翻滚,彩旗飘扬。官道两旁,老百姓焚香燃炮,热闹非凡,乡村的百姓们无不踮起脚跟,争睹真龙天子的风采。

    刘邦的这次返乡活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衣锦还乡,规模空前绝后。真可谓光宗耀祖,风光无限。

    在老家的空坪上,刘邦举办了无比热闹的歌舞晚会,请来十里八乡德高望重的老者,摆下千百桌酒席,隆重地款待父老乡亲。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星光灿烂。盛大的晚会徐徐拉开序幕,一阵阵美妙的仙乐奏起时,刘邦高兴得手舞足蹈,在一群妙龄宫女的簇拥下,一边跳舞,一边得意洋洋地唱起了《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刘邦一生当中最为得意、最为快乐的时刻,趁着酒兴正浓时,刘邦当场向乡亲父老宣布:永远免除沛县父老乡亲的一切徭役赋税,还老家一个太平安乐的世界。

    父老乡亲们三呼万岁,一齐叩拜在刘邦的脚下。

    谁也想不到,当年这个在乡里游游荡荡的小亭长,怎么坐拥了天下最大的产业呢?

    11.秋后算帐

    刘邦稳坐龙廷之后,分封有功之臣,大赦天下。可是,他的心底总是感到一丝不安,担心那些劳苦功高的王侯将相起来反他。

    怎么办呢?刘邦咬了咬牙,决定除去一批功臣。

    第一个被捉的便是为汉家天下立下最大功劳的韩信。

    韩信之所以被捕,是因为他的功劳最大。功高镇主者身危,这是一个不变的道理。一个人的功劳太大,往往会遭到主子无端的猜忌。再者,韩信天生一副傲骨,说话时不注意分寸和场合,主子心里自然不爽。这也难怪,大凡有点本事的人物,哪个不是棱角分明呢?

    有一个很大的诱因,就是当年韩信攻下齐国时,刘邦要求韩信派救兵驰援,而韩信却诉苦说,齐国初定,需要封一个齐王才能弹压齐人的反抗。刘邦认为韩信趁火打劫,从中要挟他。他当时迫于形势的需要,虽然封韩信为齐王,但他心里却特别窝火。现在天下太平了,他要进行秋后算帐。

    刘邦要置韩信于死地,可他又想做老好人,不愿亲自动手,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最后,刘邦让老婆吕后来完成他不便完成的任务。

    吕后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她对权力有与生俱来的爱好,她欣然从后宫走上前台。

    刘邦在乱世之中能够拉起一支队伍,一步步迈向成功,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他得益于身后有一位超强的贤内助,那就是他的女人吕雉。吕雉是一个美貌如花的女人,又是一个有胆识有远见的女人。

    早年,刘邦家极其贫穷,住的是漏风的土墙,一日三餐吃的是粗饭。而吕雉家富裕,是个大户人家。吕雉与父亲见刘邦虽然家境贫寒,但刘邦为人豪爽,出手阔绰,非一般人可比。他们认定刘邦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有远大的前程。于是,她主动请人说媒,自愿下嫁刘邦,跟刘邦一起过起了艰难的农家生活。

    难得的是,这吕雉并没有小姐任性的脾气,居然能吃苦,把刘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人们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精明的贤内助。刘邦正是有了这位强有力的贤内助,才挺过了异常艰难的日子。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一家老少曾经被项羽俘获,作为人质滞留在楚营中。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吕雉鼓励全家上下坚持信念,咬紧牙关,一定会盼来最后的胜利。

    吕雉为刘家的崛起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过于精明强干的女人有野心,给男家带来好运的同时,也会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祸根。后来,刘邦驾崩之后,她操持了朝廷的一切生杀大权,把持朝政,一言九鼎,分封诸吕,给娘家亲朋带来锦绣前程,给刘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为了擒杀韩信,吕后凤眉一皱,想出一个锦囊妙计,她吩咐丞相萧何亲自去请韩信前来未央宫,借口说朝廷新近平定了一次叛乱,特意要举办一场盛宴,庆贺一番。吕后深知,萧何是韩信的大恩人,由萧何出面邀请,韩信必定赏脸。果然,韩信虽然对吕后有所防备,但他见大恩人萧何亲自登门前来请他,觉得这个面子够大,他没有丝毫怀疑,立即跟着萧何大大咧咧进了未央宫。

    等待韩信的不是盛宴,不是酒香,而是大批如狼似虎的卫兵和一把把冷冰冰的刀剑。

    韩信立即被五花大绑起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心里明白了,脊背透凉,追悔莫及。

    凶恶的官员们日夜轮流提审他,要他招供某年某月某日谋反的罪行。

    韩信辩解说:“我不会谋反的,是皇上给了我锦衣玉食,是皇上给了我无上的荣耀,我怎么会反对皇上呢?即使退一步来说,我要反皇上,机会也不会选在现在。想当年,皇上跟项羽相持不下的时候,项羽派使者前来拉拢我。我那时毫不犹豫地拒绝,我从来没有反叛的野心!苍天可以作证!”

    韩信绝顶聪明,应该知道这句古训: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韩信已经成为人家砧板上的鱼肉,他注定逃不过这场生死劫。

    当吕后下达处死韩信的消息时,韩信仰天长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韩信用力挣扎着,粗大的铁链哗哗啦啦地响个不停。可他被缚得严严实实,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韩信屈死在吕后的手中,可以想象,死在女人的手心,他心里多么不甘心!

    韩信忘记了,世上有一句警世名言,叫做“最毒妇人心。”

    有一种女人,比毒蛇猛兽更加恶毒。吕后,正是这种可怕的女人!

    韩信、彭越、鲸布,那些曾经呼风唤雨、能征惯战的开国将帅,一个接一个赴死,死得凄惨之至。

    刽子手的鬼头大刀,滴着鲜红的血迹。

    一代英雄豪杰,化作一缕缕魂魄,随风而去,留下的是一串串深深的叹息。

    12.千古遗恨

    千年以后,我独自走进垓下,沿着项羽战斗过的足迹一路远行,寻找历史上的一堆堆狼烟。

    我在虞姬的坟墓前止步,只见那高高的坟头上,一株花草悄然而立,美艳动人,胆小含羞,恰似一位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微风一吹,赶紧收身,紧紧地裹在一起。据说,那种花草特别害羞,她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民间传言,当年虞姬自刎时,她的热血化作一株花草,长在坟墓上,守在大路旁,等候项羽的到来。可是,千年已过,她再也没有见到英雄的夫君,她仍旧立在凄风苦雨中,日夜痴痴地等待着……

    我站在乌江边,面对滔滔江水,轻声地问道: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乌江之水沉默不语,它似乎仍旧在呜咽。

    (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楚汉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i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