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消逝与忘却

作者: 97a478d5b100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09:31 被阅读2次

    1

    “一想到万物皆有消亡的一天,便十分沮丧。”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自序里写道。

    蒙田在其《随笔集》里提到西塞罗对哲理的看法:

    探究哲理就是为死亡做思想准备,因为研究和沉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使我们的心灵脱离躯体。心灵忙忙碌碌,但与躯体毫无关系,这有点像是在学习死亡,与死亡相似。抑或因为人类的一切智慧和思考都归结为一点:教会我们不要惧怕死亡。

    学习死亡,为死亡做思想准备,我的理解就是,提前让灵魂适应脱离躯体的独立状态,假如有灵魂的话。但即使没有亲眼所见,我还是选择无条件地相信灵魂的存在。毕竟,作为一个会哭会笑,会思考会犯错会反思会改正,时而贪婪时而克制的人,我不相信这些都是躯体的功能。

    2

    电影《公主日记》里说:“勇气并不是恐惧的缺席,而是明白生活中有比恐惧更重要的东西。勇敢的人或许无法长生不死,但处处谨小慎微的人却从来没有真正活过。”正如契诃夫笔下那个一直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那个一直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个一直把“可别闹出什么乱子”挂在嘴边的人。

    后来他死了: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谨小慎微,一如别里科夫,是从来没有真正活过的,也因此就算他死后,“生活又恢复旧样子”,因为“将来也不知道有多少”的别里科夫,宛如长生不死。

    臧克家在纪念鲁迅的文里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换一种说法就是那句经常刷屏的:有的人在25岁的时候已经死了,只是75岁时才埋葬。前者的精神与灵魂永存于世,而后者的躯体虽然还在运行,但灵魂什么的,早已消逝不见。当躯体归于尘土,也就完完全全地魂飞魄散了。而留存于世间的记忆,也将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了。

    3

    电影《寻梦环游记》前段时间似乎刷新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和定义:被人忘却了,才是真正的死亡。

    是啊,躯体的死亡与灵魂的消逝,都抵不过被忘却的空白意味。

    余华说: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于是,好奇,若每个人死后依然还有两个选择:重生和永眠。他们会再次选择走进时间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死亡、消逝与忘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kn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