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中兴大臣,李鸿章

作者: 辣么嗲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20:46 被阅读168次

 

近代风云——中兴大臣,李鸿章

  近代中国有一位英雄,他的对手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年少有才,进京历练

  道光三年,上天赐给步入黄昏的大清帝国一个转机。这个转机正是李鸿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李仿仙和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李鸿章在学习中刻苦认真,老师与父辈们都很喜爱。勤学努力加上天赋过人,李鸿章很早就中了秀才。后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李鸿章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得到更多历练,于是就催促李鸿章进京闯荡。李鸿章谨遵父命并作《入都》诗10首,来表达他心中夺取功名报效国家的志向。在京城,李鸿章拜访了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了他们的器重和赏识。这使得李鸿章有了很广阔的交际圈,对他以后的仕途起到了很大帮助。

心怀大志,组建淮军

  李鸿章的父亲就是政府官员,对于李鸿章而言他的志向不仅仅是做京官。李鸿章希望做的是统帅一方的大员,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给李鸿章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起初太平军势不可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甚至威胁到了京城,此时的中国一下出现了两个封建王朝。于是朝廷便下令曾国藩组建湘军抵抗。李鸿章考中进士并投奔了曾国藩,因此他有幸与曾国藩一同讨伐太平军。虽然走向了战场,但李鸿章也只是做一个幕僚而已李鸿章的野心可不止于此。李鸿章心里明白,他必须要离开曾国藩自成气候。在李鸿章极度郁闷之时转机来了,太平军在忠王李秀成的带领下合围上海,上海的豪杰向曾国藩求援。当时曾国藩领兵坐镇安庆根本无法离开,于是曾国藩便向自己的手下询问谁愿意前往。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太平军已成为强弩之末。各个军队正在对天京进行包围,谁愿错过这立头功的时刻。而李鸿章的想法却不同,他却把这看成个机会。对李鸿章来说,这是他脱离曾国藩的好时机。其次,江苏靠近安徽,他可以利用在安徽的声望召集一批军队从而实现他的梦想。在李鸿章的计划下,淮军不出意外的开始组建了。李鸿章通过张树声招募了合肥西乡三山诸部团练。紧接着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李鸿章凭着曾经在安徽的基础和老师曾国藩的支持就组建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地方军。

进驻上海,改良军队

  淮军的组建已经完成,可问题是怎么支援上海呢?走陆路很快就会遭到太平军的围攻,走水路那又会被炮台上的太平军发现。在李鸿章无奈发愁之际,上海的乡绅豪杰,雇用了英国人的火轮船,将李鸿章的淮军运至上海。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被太平军发现,淮军士兵包括李鸿章本人都呆在狭小闷热的船舱很多士兵还被憋死。但李鸿章依然走了过来,因为他知道能到达上海就意味着胜利。这支军队被上海人美誉成救世主,可当淮军登陆上海却使当地人大失所望。这支军队衣衫不整,武器不全士兵都一副营养缺乏的样子。可又能怎样呢?毕竟全上海只有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能抵抗太平天国的进攻了。当时英法联军正驻扎在上海,在乘坐英国人的火轮船时,李鸿章就感到西方物质文明的强大。他中体西用的思想在这一刻开始萌生,于是李鸿章参观了英法的军队,对于这样近代化的军队李鸿章心中思绪万千。在百般思量之下 ,李鸿章决定改组淮军,他花重金给淮军配备了优良的枪支,并用洋教官进行训练。李鸿章对西方的看法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改变。这对他日后进行洋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发展迅速,镇压叛乱

  李鸿章改去了湘军旧制,用洋人的方法训练军队,很快就得到了效果。在实战之中,他对西方文明虚心学习在掌握之后,李鸿章就开始运用这些知识围剿太平军。同时,李鸿章还采用一系列招降纳叛,兼收并蓄的措施,扩充实力,不到半年内淮军就从8个营头变为50个。此后更进一步发展,至攻打天京前夕,淮军总兵力已达7万余人。同治元年,李鸿章发起了对苏州常州的收复。在一系列战斗之后,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十一月初五,郜永宽等杀死守城主将慕王谭绍光,开城投降。但前提条件是只让一半城,淮军入城后,郜永宽率部不愿剃发解除武装,反而提出许多条件。因此李鸿章采纳程学启的建议,诱杀了郜永宽,并遣散余众。1864年,李鸿章发起了对常州的攻击同曾国藩的湘军对太平天国开始了绞杀。就此之后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开办洋务,新建海防

  在平定叛乱之时,李鸿章就对西方文明崇拜不已。任官之后,李鸿章便同曾国藩左宗棠等一起开办洋务。李鸿章对西方的态度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出任两江总督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这是李鸿章创办的最早业务。在之后的发展下便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代表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为中国创建了无数个第一,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报线等等。开创了中国近代的工业文明,在保留完善旧制度的同时打破了人们的思想这可真的是相当不易。随着日本,法国对中国海上的入侵,让李鸿章进一步觉醒。他发现中国没有海权就失去了先发制人的能力,只能被动挨打。因此李鸿章与塞防派代表左宗棠展开了一场激战,这是李鸿章一生最大的政敌。左宗棠绝不是古板之人,他可谓是洋务的先行者,而且声望也在李鸿章之上。但李鸿章依然和他打成了平手,在牺牲淮军为前提下李鸿章得到了建立海防的资金。从此之后,李中堂便将他的毕生精力都放到了这海洋长城上。

外交能手,谤满天下

  李鸿章的才能不仅仅是在新办洋务,也有很多体现在了外交方面。这也是近代很多不平等条约都是李鸿章签署的原因。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下,李鸿章为了给国家自强争取时间,不断进行屈辱外交。外悔愈演愈烈,而李鸿章却将这一切都强加到自己身上。曾经的《马关条约》是李中堂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减少1亿的赔款。李中堂曾经说∶"一枪若能减一亿,那就让我这把老骨头挨上三抢吧!"李鸿章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他是代表清政府有名的外交官。但是讽刺的是,李鸿章往往是列强喜欢的外交对象。

名败甲午,晚年血泪

  大清王朝已经渐渐走向了黄昏,留给李鸿章的时间不多了。年过60的李鸿章依然坚持建设海防,不久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李中堂为了保留中国仅有的海防实力,下令不许还击。这使得他一生的努力毁于一旦,中国的战败结束了洋务运动,结束了近代海防,结束了大清帝国同李鸿章的梦。清政府没有放过已经百病缠身的李鸿章,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再一次走上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道路。此时的他已经咳血了,条约签订结束李中堂是一把鼻涕一把血泪。由于操劳过度,杰出的洋务者李鸿章,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李鸿章,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者,他为中国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为中国走向近代化,李中堂付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国人常常说他是卖国贼,但他只是清政府的替罪羊。他用鲜血换来了减免一亿的赔款,用他弱不禁风的身子使得清政府苟延残喘。他的洋务运动不仅仅是封建旧社会的自救运动,更是为封建主义挖坟的运动。李中堂虽然签订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他的民族气节却从未消失,被日本人侮辱过后他发誓再也不踏上日本国土一步。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当时需要换乘轮船,可我们的李中堂用小船摆渡,完成了换船这一行动,他当年75岁,至今李中堂仍然教育着我们民族气节,无论多久都不能失去。不过这个人也有值得批评的地方,他对海军的指导失误和怯战思想使得他亲手毁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如果李鸿章能不受清廷的控制,坚决反击,那恐怕中日甲午一战就不是这个结果了。即便李鸿章有过错,但他依然是一位民族英雄,李中堂大人他让中国学到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一把鼻涕一把血泪将中国这辆破旧的老车改装成了近代化的新车。他抗击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决心从未改变。他用自己的巧舌如簧为中国取消了大量割地条约,减免了巨额赔款。仔细聆听吧!李中堂至今还在教育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相关文章

  • 近代风云——中兴大臣,李鸿章

    近代中国有一位英雄,他的对手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年少有才,进京...

  • 少捧李鸿章,少看宫斗戏,多了解一下铁血左宗棠!

    年少不识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李鸿章作为晚清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被人们广为熟知,但在“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外国最推崇的中国人,称世界三杰,却被国人自己鄙视

    大家知道近代的清朝虽然在走向灭亡,但也涌现了中兴四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这里面,谁最牛大家可能争论...

  • 浅谈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权臣,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近代...

  • 🍀摘录

    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和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他被誉为中国近代唯一的圣人,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

  • 李鸿章的局与劫

    翻开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是不可不读的一页。 晚清中兴名臣;东方俾斯麦;慈禧眼中“再造玄黄之人”;权倾朝野的...

  • 曾国藩的这些话,曾让你看清天下人!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

  • 曾国藩推崇的四个字,居然对我们的升职加薪有帮助,我已受益!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曾国藩——“光环”的背后

    提到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提到李鸿章,也自然而然会让人想起曾国藩。 作为近代中国史上赫赫有名的李鸿章...

  • 偶悟

    每个时期都有一些能搅动风云的人物,秦末的项羽、刘邦,三国的刘关张、曹操还有周瑜,近代的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还有...

网友评论

  • 辣么嗲:希望大家支持。
  • 九忆i:年少不懂李鸿章,长大才知真中堂。
    辣么嗲:@阿崔呐i 小的时候我们光知道李鸿章签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并不知道他办洋务。等我们真正了解李鸿章所处时代的大环境后,我们也就领略了这个人的伟大。李中堂大人每签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他内心为中国图强、求富的火焰就会燃烧得更旺。
    辣么嗲:@阿崔呐i 深有同感
  • 8d4c017f6484:李鸿章是中了进士以后投奔曾国藩的,而不是什么乡试失败投奔曾国藩
    辣么嗲:@阿童木_cf00 因为是工作日的关系,我的修改可能会拖到中午或者晚上,修改完成之后还请您做进一步指正,再次致上我的感谢。
    辣么嗲:@阿童木_cf00 真的很感谢你能认真看我文章,并做出指正,是您说的是正确的没错,但实际上李鸿章在顺天府乡试失败之后,就已经与曾国藩有来往,只不过没有正式投奔到他的门下。我这里也是为了行文的流畅,就没有对这一点进行概括,真的很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我一定会做出进一步的修改。

本文标题:近代风云——中兴大臣,李鸿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k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