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世说新语,虽然不是精读细研,但收获还是很多的。
本来想好好总结一下,但是觉得一直很凌乱,不知从哪里下手。它不是一个故事,却有很多故事组成;它不止一个主角,每个人物都鲜活地跃然纸上;它不是正规的历史,却实实在在记载许多历史事件,饱含很多正史上缺少的资料,为后世子孙研究历史提供极大的帮助;它更是很多成语典故的出处,人们耳熟能详:孔融让梨、望梅止渴、肝肠寸断……数不胜数。
对这样一部有趣的书籍,确实应该反复阅读。
不过还是有几点感触,录于此。
一、谈清谈
西晋和东晋时期实行门阀政治,所以那时候的名流,一般都是达官贵人。他们宴饮聚会、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就是清谈,两人对谈或多人齐谈,一般两人对谈的多,可以不眠不休,直到分出高下。估计谈败的那个人回家一定苦读老庄,争取挽回面子。
说看杀卫玠,严格意义上来说,卫玠只是被看病了,之后的一次彻夜清谈,才真正要了他的命。可见喜欢清谈的人多么疯狂。
但也有不喜欢清谈的,他们一般为实干派,却被讥笑为大老粗,比如王敦桓温之辈,这俩都有不臣之心。还有一个何充,妥妥的实干家,没有这些实干家,估计东晋支撑不了一百多年。
二、很有趣
抛开国家兴衰荣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都很个性,也很有趣。
比如,抚军将军司马昱问殷浩:“你和裴相比,到底谁更厉害?”过了很久,殷浩才回答:“自然是超过他的呀。”
之所以过了很久才回答,大概是觉得自己牛掰,又不好意思吧,但是终归没忍住。
又比如,桓温年轻时和殷浩齐名,对殷浩常有一种竞争之心。桓温问殷浩:“你和我相比,如何?”殷浩回答:“我和自己长期周旋,宁愿做自己就好。”
在桓温面前不敢自大,也不甘于伏小,只好说我只跟自己比,哈哈。难掩其司马昭之心。
再比如,桓温到京城建康后,问刘惔:“听说会稽王清谈进步奇快,真的吗?”刘惔说:“是有非常大的长进,不过仍旧是二流而已!”桓温说:“第一流的人又是谁呢?”刘惔说:“正是我们这些人呀!”
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要是用在国家建设上,那东晋没准就收复了北方。
不光是这些名流,连皇帝也幽默可爱:
晋元帝司马睿的皇子出生,大为赏赐群臣。殷羡谢赏时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臣下没有功劳,却无功受禄,接受赏赐惭愧啊。”元帝笑着说:“这事怎么能让你有功劳!”
三、美人多
那个时期人们崇尚白富美,男人也要白净柔弱貌若天仙,如果长得不好看,都羞于与那些美人为伍。除了我们知道的那些美人,大多数两晋时期的名人都很美。
著名清谈家王衍容貌端正秀丽,善于谈玄理,经常手持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的颜色没有分别。这容貌皮肤你说你羡慕不?
还有,潘安和夏侯湛两人都很俊美,喜欢结伴同行,当时人们评价他们是“连在一起的一双玉璧”。这就是珠联璧合。
还有,那个桀骜不驯的嵇康也是美得不可方物。有人对王戎说:“嵇绍气度不凡,卓尔不群,站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显眼。”王戎回答:“那是你没见过他的父亲嵇康而已!”
这就是成语“鹤立鸡群”的出处,嵇康虽然去世,风度神采依然让人神往不已。
还有,裴楷仪表出众,就算脱下礼帽,穿着粗布衣服,披头散发仪容不整的时候,都很好看,当时人们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楷,就像行走在玉山上,感到光彩照人。”
感觉满朝文武如同后宫佳丽一样。
然而,那些长得不美的人就可怜了,即便是才如左思,也被人扔臭鸡蛋。左思看到潘岳执果盈车,也到洛阳大街上转一圈,结果被老妇少女砸了满脸鸡蛋。
王济是卫玠的舅舅,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他见到卫玠时,总是赞叹说:“珠玉在旁,我都不免感到自惭形秽!”人都说外甥像舅,这舅舅居然自惭形秽说明外甥还是多么神仙颜值。
与他们相比,那个好喝酒刘伶却看得开,相当潇洒。他能身高六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总是悠闲自在的样子,把身体当作土木,逍遥物外。
四、爱好怪
读到一则故事,让我不厚道地笑了半天。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那个竹林七贤的王粲喜欢听驴叫,这个爱好简直空前绝后。现在的孩子们很少听到驴叫了,那声音简直——有个俗语说,比驴叫还难听。可是王粲居然喜欢听,如果他不是神经病,那不得不说有故意标新立异的嫌疑。
更奇特的是,他死了,葬礼上,魏文帝居然让参加葬礼的人都学一声驴叫送葬,说是寄托哀思,可是脑补那个画面,怎么都觉得这葬礼充满喜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