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以大尺度著称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以下简称《人民》)可谓是火遍全网。在这部剧刻画的当代官场人物群像之中,有一个反面角色却让观众们恨不起来——这个角色就是剧中的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从法律层面来看,祁同伟确实是个贪官;从道德层面上看,祁同伟为了向上爬,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但是这个角色却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共鸣——除了颜值(许亚军长得确实帅),还有他对于“阶层固化”不屈的抗争,以及对他一次又一次的被利用、被碾压的无奈叹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02d2324285738c0e.jpg)
剧中,祁同伟是一个“于连式的人物”,他善于隐忍、精于算计,为了身居高位不惜使用一切低三下四的手段,甚至不惜触犯法律。最终,这个知法犯法的高级政法干部在他作为战斗英雄九死一生的地方举枪自尽,逃脱了法律的审判。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da71b6879d5598d6.jpg)
古往今来,各国都有不少祁同伟式的人物,例如桓温和元稹。而本文要说的是一位外国人——原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尤里•米哈伊洛维奇•丘尔巴诺夫(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Чурба́нов),此君堪称是一位“俄版祁同伟”,他的人生则比祁同伟更加大起大落。当然,他的结局也比祁同伟要好看得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7045dd038d243781.jpg)
丘尔巴诺夫这个人的知名度或许不是很高,但是此君的岳父可谓是鼎鼎大名——他的岳父不是别人,正是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长达18年之久的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于1964年起开始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在苏联的历代领袖之中,勃氏的执政时间仅次于斯大林。客观的说,勃氏执政前期比较重视调整生产关系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体制弊端,过多的资金和资源被投入军事工业和军备竞赛、争霸扩张,使得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其执政后期遭到严重损害。勃氏执政后期过于强调“稳定”,也带来了经济发展停滞、政治腐败滋生,特别是领导干部终身制、各级党政机构的一把手权力不受监督,使得苏共和苏联的形象遭到了严重败坏。本文的主人公丘尔巴诺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踏上上位之路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c37cc3cb5329f09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6282c2406b10ed1d.jpg)
《人民》中,祁同伟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上大学之前没吃过几顿饱饭。丘尔巴诺夫的家庭环境比祁同伟略好一些:丘尔巴诺夫生于1936年,他的父亲是莫斯科的一位区委书记,他的母亲则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他的家庭在那个时代还算的上“小康之家”,虽说不至于大红大紫但至少也是衣食无忧。丘尔巴诺夫早年在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念书,毕业后在一家飞机制造厂里当了个凭手艺吃饭的工人。和许许多多的苏联年轻人一样,丘尔巴诺夫也有过行伍经历——在他25岁那年,他被调往内务部工作,并被授予上尉警衔。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a6c4920fd0f37cc9.jpg)
内务部是苏联/俄联邦的重要强力机构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苏俄内战时期。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立国之初就面临着来自外部侵略的威胁,国内被推翻的旧势力也蠢蠢欲动、企图对革命实行反攻倒算。在列宁的指示下,由“铁人”之称的职业革命家菲利克斯•艾尔蒙多维奇•捷尔仁斯基(Фе́ликс Эдму́ндович Дзержи́нский,1877-1926)创立了苏俄的国家安全与专政机关——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委员会(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и саботажем при Совете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иссаров РСФСР,简称BЧК,俄文音译为“契卡”)。1922年,“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Объединён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при СНК СССР,简称 ОГПУ,俄文音译“格别乌”),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会(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从30年代开始,内务人民委员会成为了凌驾于苏联党、政、军之上的超级特务组织,其下设的国家安全总局(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则是大清洗的主要实施者。当然,客观的说,在贝利亚于1937年就任内务人民委员之后的时期,НКВД为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卫国战争结束后,国安系统与内务系统分离,分别称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和内务部。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贝利亚将国安部与内务部合并,称为仅次于赫鲁晓夫的苏联第二号人物。但是,赫鲁晓夫很快就在以朱可夫元帅为首的军方的支持下,将贝利亚逮捕、处决。1954年,赫鲁晓夫又一次将国安系统分离出内务部,苏联历史上的又一个凌驾于党、政、军之上,不仅令苏联各级干部和普通民众,也令西方世界谈虎色变的特务组织——国家安全委员会(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诞生了,这个组织还有一个更加让人不寒而栗的名称——那就是它的简称“克格勃(КГБ)”。而内务部则转型为苏联的国内执法和内政管理机关,简而言之,从赫鲁晓夫时代至今,内务部就是苏联/俄联邦的公安部。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f16c96a481f2bd44.jpg)
有了官职,之前的技术学校文凭显然是不够的。不过,丘尔巴诺夫在这个事情上的吃相还算是相对好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的函授学位。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官场,裙带关系盛行,有后台就有了一切。尤其是与勃列日涅夫本人关系密切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帮”更是在官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派系斗争、党同伐异,乃至动用各种手段铲除异己则成为了苏联官场之日常。
勃列日涅夫于1906年出生于当时还处在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乌克兰卡缅斯科耶。十月革命后,乌克兰一分为二——东乌克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于1922年作为首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苏联;西乌克兰则被并入波兰领土(二战爆发后,波兰被苏联和纳粹德国瓜分,东-西乌克兰合二为一)。1936年,卡缅斯科耶改名为第聂伯捷尔任斯克(Дніпродзержинськ)。勃列日涅夫的发迹之路与他的故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1935年毕业于同样位于第聂伯河流域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士的冶金学院,在卫国战争爆发前后先后担任过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所倚重的首要一批人便是他早年的同僚和下属——这些人的才干与能力参差不齐,但却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勃氏本人有着其他高级干部们难以比拟的、忠诚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的忠诚。拜勃氏个人的成功上位所赐,这些原本仅仅是技术干部的官员们纷纷坐着火箭攀上了高位。同时,勃列日涅夫还提拔了大批在出任总书记之前在其他职务上的同僚,乃至自己身边的勤-卫人员和亲友出任要职。例如,曾为勃列日涅夫驾驶专机的民航机飞行员布加耶夫(Борис Павлович Бугаев,1923-2007)被勃列日涅夫提拔为空军主帅(军兵种主帅或是苏联军衔体系中仅次于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苏联海军元帅的第三级军衔,空军主帅是苏联空军最高的军衔)。可以说,没有“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帮”就没能有勃氏的官僚体制,勃列日涅夫的权力地位也难以维系终身。在这些事情上,勃列日涅夫倒是像极了中国古代的一位君王——汉武大帝(详情见拙文《蝴蝶效应:两三百年前的深谋远虑竟然种下了帝国覆亡的祸根》,此处不再赘述)。
有个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笑话是这么说的:某新兵入伍前,身为将军的父亲前去送行。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立志成为一名元帅。”父亲苦笑道:“孩子,你只能当到将军,因为元帅也有自己的儿子。”政局之腐败由此可见一斑。而正是这种滋生腐败的土壤才给了丘尔巴诺夫这样的人迅速“坐着火箭上去”的快速通道——《人民》中,祁同伟为了向上爬,不惜在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儿子赵瑞龙面前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与之类似,丘尔巴诺夫仪表堂堂、身材高大挺拔(有着祁同伟式的高颜值),加上身手矫健、办事机敏,随时随地都是一身笔挺的警服,皮鞋擦得锃亮。和祁同伟一样,丘尔巴诺夫也在巴结他顶头上司的儿子。和赵立春比起来,他这位上司的权势更为炙手可热——这个人就是内务部长尼古拉•阿尼西莫维奇•谢洛科夫大将(Николай Анисимович Щёлоков,1910-1984)。谢洛科夫是勃列日涅夫在第涅伯捷尔仁斯克冶金学院的校友,也是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第涅伯彼德罗夫斯克州委书记时的第聂伯币的市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卫国战争时期,谢氏在军队里从事过政治工作。这位既没带过兵、也没打过仗的政工干部因其与勃列日涅夫的特殊关系,被勃氏任命为内务部长,从而控制了苏联的第二武装——内卫军。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7c58c8db2ca5ae30.jpg)
俄罗斯内卫军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俄罗斯帝国时代,亚历山大一世就在正规军系统之外另建了专门用于对内镇压的内卫部队。布尔什维克在建立政权以后也效法罗曼诺夫王朝,在“契卡”的结构之内建立了独立于工农红军和红海军系统的内卫部队,负责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机关、铁路、工厂和红军后方基地。卫国战争期间,内卫军还大量被投入前线的阵地战和敌后游击战。超过十万名内卫军官兵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高加索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中牺牲。卫国战争结束后,内卫军的编制被大量压缩,其特种战、秘密战的职能被移交给克格勃,边防军也从内卫军中分离出来、成为国安系统的一部分。但是,内卫军继续由内务部领导,仍然担负着保卫重要目标和维护国内局势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简而言之,内卫军就是苏联的武装警察部队。不过,内卫军的员额、训练、供给和装备却远远超出了作为一支警察力量的需要,这支队伍装备有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多管火箭炮和武装直升机,俨然是一支仅次于红军的准军事部队。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16e8490a90344860.jpg)
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一度形成了“三驾马车”的领导体制——在勃氏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老资格的国务活动家柯西金(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сы́гин,1904-1980)、波德戈尔内(Н.В.Подгорный,1903-1983)分别出任部长会议主席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谢洛科夫被任命为内务部长的原因之一,便是对根基深厚的、以柯西金为首的元老们形成一种牵制。另外,勃列日涅夫不放心的还有一个人——克格勃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1914-1984),对谢洛科夫的任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保持“恐怖的平衡”的目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f50665fb4db415f8.jpg)
谢洛科夫凭借着与勃列日涅夫的特殊关系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心钻营的是如何为自己谋取私利。时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第一书记的苏联末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回忆:“斯塔夫罗波尔的治安形势十分严峻:犯罪的浪潮席卷了城市和乡村•••边疆区内务机关内部极其严重的违法现象•••弄虚作假,隐瞒罪行,执法犯法。”而造成这一严峻形势局面的原因之一,便是“谢洛科夫在勃列日涅夫的直接支持下,建立了内务机关的庞大组织•••这位虚荣心重的部长急于显示自己的工作成果,然而一个社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干净了的,投机者、盗贼、黑帮、流氓也不会在顷刻之间便销声匿迹。于是谢洛科夫决定对犯罪统计数字进行修正,并且在运用法律方面明显地量刑过宽”,其目的则是“使自己在社会舆论中以民主派、眼界开阔的政治活动家的形象出现”。军队、警察是掌握着枪杆子的武装集团,是国家机器的特殊组成部分。上行下效,内务部有这么个一把手,丘尔巴诺夫之流上位成功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
就在丘尔巴诺夫苦心积虑的想尽一切办法靠近谢洛科夫的时候,一个比谢洛科夫更大的后台出现了——丘尔巴诺夫被上级挑选为加琳娜•勃列日涅娃的随身警卫。这位加琳娜女士不是别人,正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女儿。《人民》中,祁同伟为了往上爬,不惜当众向比他大十岁的梁璐跪下求婚——本文的主人公在这个事情上和祁同伟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加琳娜长得不算漂亮,却是著名的绯闻女主角。对于丘尔巴诺夫来说,这是一个往上爬的天赐良机。他全然不顾加琳娜大他九岁的年龄差距,为加琳娜编织了一张疏而不漏的情网——他侍奉在第一女儿的左右,随叫随到、形影不离、阿谀奉承、百般体贴。1971年,35岁的丘尔巴诺夫和44岁的加琳娜结婚,成为第一家庭的一员。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5fdef6ff5f0061b4.jpg)
丘尔巴诺夫自从成了最高领导人的女婿后,职务也一升再升。短短几年之内就从一个普通警官晋升为内卫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内务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警衔也从上尉跳到了上将。1976年,丘尔巴诺夫又在苏共二十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兼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5ad11fc8a8bfb2a1.jpg)
如果丘尔巴诺夫仅仅是凭借老丈人的关系,职务、警衔一升再升的话,那么笔者也就没有写这篇文章的必要了,他也没有必要和祁同伟做类比。《人民》中,祁同伟凭借着手中公安厅长的权力,大搞黑白通吃、官商勾结。高育良书记甚至说他恨不得把村里的野狗都弄到公安厅来当警犬。丘尔巴诺夫则有个和老丈人相似的癖好——收集各个国家的各种各样的勋章。他在内务部任职期间总共搞到了19枚苏联各级勋章和20枚其他国家的勋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丘尔巴诺夫去阿富汗打了几天酱油就获得了红旗勋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期间,苏联政府对参与安保工作有功的一批军警人员进行了嘉奖。丘尔巴诺夫仅仅因为在贵宾席上视察了几分钟便高居受奖者帮手,而真正的幕后英雄——另一位内务部副部长则被迫屈居其次。丘尔巴诺夫在岳父的庇护下,官越做越大、野心也越来越膨胀,以至于到了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程度。对于敢于劝阻、批评他的战友和同志,他的态度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例如,主管内务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扎祖林将军就对于内务部的歪风邪气表示出深切的忧虑,并且直言不讳的指出,内务部的风气就是丘尔巴诺夫带坏的。结果是什么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扎祖林将军被免除职务,而丘尔巴诺夫则安然无恙。他气焰十分嚣张的向扎祖林炫耀:“你还去告状吗?去告好了!老实告诉你,中央信任的是我,而不是你!”
另一位遭到丘尔巴诺夫迫害的干部是内务部长助理克雷洛夫将军。克雷洛夫自从调到内务部工作以来,工作勤勉、任劳任怨。并且,他为人正直,对于丘尔巴诺夫的行径十分不齿。这显然遭到了丘尔巴诺夫的报复。面对这二人的冲突,内务部长谢洛科夫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虽然自己是勃列日涅夫的老部下,但再怎么说,丘尔巴诺夫毕竟是最高领导人的家人。因此,克雷洛夫被调往无实权的内务部科学院工作。但丘尔巴诺夫并不满足,他指使他的走狗们炮制了一份称克雷洛夫涉嫌贪腐的报告,并叫嚣要把克雷洛夫送上军事法庭。克雷洛夫不甘忍受这种莫大的屈辱,在脱下警服辞职后的第二天自杀身亡。
《人民》中,祁同伟随着官职越来越高,贪欲也就越来越膨胀。丘尔巴诺夫在这一点上做的一点也不逊色于祁同伟——他直接操起通往克里姆林宫的专线电话,直呼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名字:“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能不能请您帮忙给我解决一辆“海鸥”牌轿车?我想这件事就不必惊动我岳父了吧?”第二天早晨,一辆崭新的“海鸥”牌高级轿车就出现在丘尔巴诺夫的住所门口。
地处中亚的乌兹别克共和国是苏联的腐败重灾区,而丘尔巴诺夫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敛财、受贿的机会。正在他想打瞌睡的时候,乌兹别克的贪官们就给他送枕头来了——贪官们希望通过贿赂这位“驸马爷”以逃脱法律的惩罚。丘尔巴诺夫的受贿金额也就和滚雪球一般的越滚越多。
正当丘尔巴诺夫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1982年11月10日,一个对这位“驸马爷”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的消息传来——他的岳父、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归西了!随后,另一个更加让他坐立不安的消息传来——继任总书记职务的是他已故老丈人最忌惮的人——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安氏上任伊始,鉴于勃氏留下的烂摊子,掀起了针对党政军高层的反腐风暴。首当其冲的便是内务部长谢洛科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bc6ed6e5b22a644f.jpg)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促使安德罗波夫一定要整顿这摊死水呢?这就要从安氏亲身经历的匈牙利十月事件说起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属于轴心国阵营的匈牙利被苏军占领。随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匈共)在苏联的支持下取得了国家政权。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之后,以拉科西•马加什(Rákosi Mátyás,1892-1971)为首的匈共在匈牙利建立起了斯大林式的经济-政治体制。苏共二十大后,苏联从斯大林模式下逐渐解冻。匈牙利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1956年10月23日,由知识分子组成的“裴多菲俱乐部”为先导,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士兵参与到“布达佩斯之春”之中,倾向改革的纳吉•伊姆雷(Nagy Imre,1896-1958)和卡达尔•亚诺什(Kádár János,1912-1989)成为匈共首脑。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754f1f4a5af9771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801117a00b81a66e.jpg)
然而,实际情况却比纳吉、卡达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10月31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布达佩斯市内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随后,纳吉被撤职(于1958年6月16日被处决),以卡达尔为首的工农革命政府成立。11月4日,苏军坦克部队开始投入布达佩斯的巷战之中。一周后,布达佩斯市内的战斗基本结束。匈牙利其他地区的武装冲突则断断续续,至12月初才基本停止。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bf1267df2f8b99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47901498564ddece.jpg)
匈牙利十月事件期间,安德罗波夫在布达佩斯担任驻匈牙利大使。这一事件带给他极大的震撼——安氏认为,1982年的苏联面临的局势与1956年的匈牙利如出一辙,已经到了“再不改革就要亡党亡国”的地步。因此,他继任伊始就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思想上,他用“社会主义起点论”取代了勃氏“发达社会主义”的宣传(勃列日涅夫周围的小圈子倒还真的发达了);而行动上的第一步就是应付严峻的反腐局面。
1983年6月,谢洛科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被取消中央委员资格,随后被逮捕。根据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克格勃的调查,谢氏在担任内务部长的17年间,“在全国各地的住宅和别墅不胜计数,除了他自己使用外,其中大多数分给了他的子女和亲戚。但谢洛科夫及其家庭的私人财物实在太多,以至于这些财物在他的私人别墅和他儿子的别墅里都已存放不下。于是,他将内务部第一大型国家别墅和作为内务部迎宾馆的第八国家别墅据为己有。此外,他还在赫尔岑大街24号占有一座很大的公寓。在其中的一个别墅里光地毯就一张叠一张地堆放了七层,而俄罗斯著名画家的油画都放在床底下•••苏联内务部从国外进口了9辆豪华车,谢洛科夫把其中的5辆留在了自己的家中,除一辆自己使用外,其余4辆分别给了儿子、女儿、儿媳和老婆。内务部曾破获一件重大的投机倒把案,查获名画、古玩、金银首饰等73件,谢洛科夫将其中的53件据为己有,价值25万卢布。他还用公款为自己购买了大量奢侈品,仅进口水晶吊灯就合5万多卢布。”(《勃列日涅夫时期裙带现象及其弊端探析——基于谢洛科夫腐败案的考察》,刊登于《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02期)。谢氏还将为自己打杂的仆人和保姆都纳入内务部编制之中,如修理匠少校、镀锡工中校等。1984年,谢洛科夫畏罪自杀。随后,内务部各个机关被清除者达到了十万以上。
于此同时,监察委员会和克格勃对丘尔巴诺夫的调查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1983年,丘尔巴诺夫被降职为内卫军政治部主任。就在这个恶贯满盈的贪官即将被送上法庭的时候,1984年,执政仅仅一年多的安德罗波夫去世了,继任总书记职务的是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盟友康斯坦丁•契尔年科(Константи́н Усти́нович Черне́нко,1911-1985)。不过,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拜勃列日涅夫所赐,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老人政治”的局面——安德罗波夫上台时已68岁;契尔年科73岁时成为最高领导人,在任的13个月基本上都是在医院里渡过的。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克里姆林宫先后送别了三位领导人。契尔年科死后,丘尔巴诺夫的最后一个靠山也倒了。
1985年,苏共中央非常全会选举年仅54岁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兼国防会议主席。戈氏上任伊始,便将因安德罗波夫逝世而搁置的改革方案重新捡起。1986年9月,丘尔巴诺夫被拘留审查,次年1月经苏联最高检察院批准予以逮捕。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2264/44770f84c30c202d.jpg)
1988年9月5日,昔日不可一世的丘尔巴诺夫和他的同伙——8名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前官员终于被送上了被告席,他被起诉犯有贪污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在担任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期间,丘尔巴诺夫总共受贿65.6万余卢布。同时,他还利用职务便利,大肆收受名酒、奢侈品等贿赂,并使用国家民航班机从中亚地区向自己位于莫斯科的住所运送新鲜水果,甚至调动工程兵部队为自己修建别墅。12月30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处丘尔巴诺夫12年有期徒刑。
丘尔巴诺夫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只是苏联早已深入骨髓的腐败的冰山一角。就在丘尔巴诺夫被判处12年徒刑的三年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了。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总统令,丘尔巴诺夫被特赦出狱。出狱后的丘尔巴诺夫成为了一位工厂的司炉,过上了自力更生的生活。2013年,丘尔巴诺夫死于莫斯科。这正应了正乙祠戏楼的那副楹联: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附】参考资料来源:
1.《苏联军事大百科全书》。
2.(俄)罗伊•麦德维杰夫《人们所不知道的安德罗波夫》。
3.(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4.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5.《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6.《历史教学问题》杂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