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人生关键字】系列征文第十期【满】主题征文”。
可别小看这群山之中的小村,百年以前那可是很多人都想来此解决温饱问题的。大清虽然动荡不安,可并没有影响到西南的边陲的纳楼部落。
起初,群山之中是没有这个小村的。纳楼王爷为了向南方扩张地盘,也就在远离王府上百公里的群山里开辟了这个小村。
与其说是小村,不如说是纳楼部落的骑兵基地。密密麻麻的土掌房中,不仅仅只有骑兵,还有上千的奴隶和看守他们的几十兵丁。
尽管纳楼王爷一再交代,一定要给奴隶们吃饱穿暖,可是新来的统领则叶沃布却悄悄地克扣了银子。
这一扣,可苦了奴隶们。幸好山里有很多野菜野果,要不然肯定会被饿死一批。只是,他们不得不穿着破烂的衣服干着沉重繁琐的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02340/542130dfffaabacc.jpg)
牛角号一次次地吹响,每一次都是处决逃跑了被抓回来的倒霉蛋。幸存下来的奴隶,一次次麻木地站着。
快过年的时候,牛角号再次被纳楼王爷亲自吹响。这一次处决的不是奴隶,而是统领则叶沃布。
则叶沃布被绑在栓马的柱子上一天一夜,也让他尝尝饥寒交迫是什么滋味。结束他生命的,是一个个愤怒的奴隶用树枝抽死。
奴隶们总算是温饱得到了解决,骑兵也开往前线。小村再也不再热闹,只留下少部分奴隶牧马放羊。
就这样简单地过了几百年,奴隶们终于迎来了削奴为民的时代。土地畜牲依然是纳楼部的,奴隶们只得前往明军的军垦之地。
土司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曾经为部落的扩张立下大功的地方,派了一个儿子来做里长(纳楼部地方土官)。占山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土司不得不考虑创建马帮来维持纳楼王府的开支。
小村再次热闹了起来,变成了一个物流中转站。所囤积的东西,无非也就是粮食、红糖、茶叶、盐。
到了清末,纳楼部分离成了四个舍。小村,被划给了二舍土司。中法之战后,小村的马夫们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龙虎兄弟会。
再抗击法军之时,土匪趁机洗劫了村子。等里长带着兵马回来时,只看到一片狼藉。村民们不得不看向四面的群山,他们没有一个铜钱去买粮。
里长带着人马去剿匪,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只好窝在家里守着土地上的庄稼,再出去他们担心土匪又一次前来光顾。
窝囊了几年到了民国,里长无官一身轻,出钱出力协同国军把那一股土匪给剿灭了。原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重新赶着马去发财,可是其他地方的土匪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那就只能种什么吃什么了,在温饱线的边缘一直支撑到了60年代。可怕的日子,最终降临在小村这一代人的头上。
自然灾害那都是小事情,关键是人为的灾害。虽然饿着肚子,可是思想觉悟还得跟上,要不然说不定哪一天就被扣帽子。
关于那段往事,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我也不知道那成群的马匹牛羊,到底是去了哪里,只知道小村的村民被迫变为粮农。
土地越挖越多,小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因为贫瘠的红土地,给不了贪婪无知的人太多的东西,反而从他们那里卷走舍不得吃的种子。
道路不通,就连批给的粮物资没有人愿意去拿。由老粗们组成的领导班子,在考虑着是否要修一条乡村土路的时候,土地承包给了个人。
路是修通了,电也拉通了,自信的村民们以为有了化肥就可以发财,砸锅卖铁地把荒废了的地挖了出来。
颗粒无收的结果,他们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以前穷却不欠债,现在不得不考虑种子化肥得债怎么还。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02340/200a1d9fb9a3f37b.jpg)
挺而走险,斧头对准了原始森林和深埋地下的矿产。运气好的赔完债还有点钱,运气不好的要么去吃皇粮要么去吃献祭的饭。各种各样的折腾,让这些人的灵魂扭曲了。在尊严和吃饱穿暖的选择下,果断地做了刁民。
做了刁民,那就得大吃大喝大发财恶习多多。让我想不到的是,让刁民们脱贫致富的居然还是那些红土地。
或许,仅仅只是暂时的。说不定,这些人还不如他们的祖先务实。他们并未真正地满足了温饱,而是还在满足温饱的路上走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