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初衷:为了更好的诠释道德关怀的意义,区分不同品类的道德关怀对象,以更合适的态度与方式解释与改造世界。
谨记:九人论中的九等人的分类不是标签,而是在某一时段的人的心理状态与所行之事反映在道德体系中的相对位置。换言之:任何人都可能曾经是九等人中的任何一等。
分类:
上四等:圣人,贤人,达人,正人
众人:公人,私人
下四等:愚人,顽人,特人,非人
划分依据:
善,即道德。不妨碍他人之自由为善,帮助他人实现自由意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实现)为大善,不拔己一毛不损人一毫共登道德为上善。
上四等,善多于恶。下四等,恶多于善。
概念辨析:
圣人:圣知,圣行,知行合一,德侔天地。
贤人:贤明,贤德,明辨是非,身体力行。
达人:豁达,路达,助人为乐,有容乃大。
正人:正直,正义,见不善止,勇于承责。
公人:大公不忘私,公私有分。
私人:大公偏私,利己多思。
愚人:少智,易惑,听风是雨,愚昧无知。
顽人:顽劣,执拗,知法犯法,冥顽不灵。
特人:特立,独行,异于常人,不可捉摸。
非人:非人!非人!人命草芥,残生为乐。
附:圣人未必善于正人,特人未必恶于愚人,因时因事而异,除非人外,皆合此法。
有惑者留言探讨。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