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56】仁义需珍存,但不要泛滥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56】仁义需珍存,但不要泛滥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6:16 被阅读15次

【孟子辟杨、墨至于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不以之为贤。墨子兼爱,行仁而过耳。杨子为我,行义而过耳。此其为说,亦岂灭理乱常之甚而足以眩天下哉?而其流之弊,孟子则比于禽兽、夷狄,所谓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也。】

       孟子骂过杨朱和墨翟是无父无君的禽兽。两个人是当时的贤者,如果孟子与他们在同一时代,恐怕也会称他们为贤者。墨翟的思想是爱无等差,就是对待自己的亲人和陌生人的态度是一样的,没有差别,这就行仁过头了。杨朱的学说跟墨翟刚好相反,就是极端自私,“拨一毛而立天下而不为”,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各自安好才有晴天,不要沾亲带故,裙带关系。杨朱的学说真到了灭天理,乱纲常,扰乱天下的地步了吧?这些学说的毛病,孟子将其比于禽兽、蛮夷,就是用学术来杀天下后世之人啊。

       儒家的思想是爱有等差的,由己及人,由近及远,如果天下人都一样对待,那不是乱了伦理纲常吗?这就是行仁过度,表面是仁,实则是无仁。没有重点,广散仁网,说是都照顾到了,实际上谁也没照顾到,老好人一个。对于极度自私,那是另外一个极端,说得好听是大家靠本事吃饭,但是没有了人情,就没有孟子所说的“四端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没有了仁义礼智,大家做自了汉,那跟木头人有什么区别?两种思想都有可能误导后世,要么极度仁慈,要么极度自私,走极端只会让后世变得不仁不义,就增加了社会的负担,有学术杀人的嫌疑。

       儒家提倡的中庸,就是不走极端,走极致。极致的接近人的本性,仁义取其中,尽管永远达不到,起码能够让大家有仁义的关怀,有饥饿的感觉,但是能够持续生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56】仁义需珍存,但不要泛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cq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