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时与晋商齐名的是徽商。
徽州群山环抱,环境优美,但是地少人多,还经常出现水灾,旱灾。
徽州人只得大量外出经商,所以徽州人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不过微商发展的黄金时期却是在明朝中叶,到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间,在明成化弘治年间,逐渐形成了商帮集团,微商具有徽骆驼精神,外出经商常常是数年甚至十几年不归。
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任劳任怨,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地位。
徽州是儒学大师朱熹的故里,所以微商与其他商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贾而好儒,这些徽商都受过较深的儒学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这就使得他们在经商中增强了理性认识,懂得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商业发展,另外,由于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所以与官僚士大夫的交往也更为便利,为徽商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机会。
在封建社会,要想更好地经营商业,就必须与官员结交,以作为经商的政治保障,所以徽州人中读书当官的特别多,再有就是通过对官员们进行经济资助或联姻,以结交官员,在徽商中与官府结交,拓展商业渠道,取得商业特权,最成功的当属清代的红顶商人胡光墉。
胡光墉字雪岩,徽州绩溪县人,他出身贫寒,却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依靠灵活的头脑强硬的政治靠山广泛的人脉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的首富。
胡雪岩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还是一个有良心的商人,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他曾经设立粥厂善堂等,救济处于苦难中的灾民,当人民遭受战乱,疫病的袭扰时,他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各种药物,无偿送给灾民,后来,他还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创办了胡庆余堂药号,即使渔民并提倡戒欺经营,作为电讯立下匾额,时刻提醒店员。
正是在胡雪岩精明的经营谋略和严谨的内部管理之下,使庆余堂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筹集军费,向英国银行借款,所以当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后,为了感谢胡雪岩对这次西征做出的贡献,左宗棠向朝廷请旨,要求破格奖励胡雪岩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穿黄马褂的商人,他的权力地位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依靠官府发迹的胡雪岩,最终却成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一夕之间一贫如洗,最后悲惨地离开了人世。
胡雪岩最后的失败也反映了整个徽商的摔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衰亡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