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为每个诗人作篇传记骚人啊骚人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纪录杜甫的人生及文化脉络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纪录杜甫的人生及文化脉络

作者: 叶藏2017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21:26 被阅读0次

杜甫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生下来并不是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从小就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和许多官宦子弟一样,青少年时期杜甫开始漫游,在游历中收集故事。他寻访古迹,朝圣古人,跟随孔子实施仁政促成社会和谐稳定的理念,确定了其作为朝廷一份子帮助皇帝达成共同利益的人生追求。

适逢盛世,国都长安是关于成功、权力和名声的实现梦想之地。他来到长安,自信的参加科考,期待成为一名政府官员,有机会为圣明服务,觉得自己有光明的前途: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但事与愿违,他落第了。一说是因为科考风波受到牵连,一说是因为写诗才能与科举才能不匹配。“诗人有余而官员不足”,这成了他此后一生的问题。

此后,他只能再次漫游并开始找工作谋生。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向富人卑躬屈膝: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受尽了白眼,历尽了困苦。

30岁时,杜甫遇到了大咖李白,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不但崇拜仰慕想念李白,也从李白的诗风中受到启发: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但李白“热衷于物我两忘的能力”,他却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按照儒家理论来生活,对选择的君主尽忠。

于是,杜甫通过举荐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官位。俸禄微薄,却得以娶妻成家。但他因为人太实诚,尝试进入官僚系统并不成功。在看到朝廷的腐败和权力的真相后,杜甫陷入了无助。他登上大雁塔,感受到了一种关乎存在的恐慌: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边关战争、朝廷腐败、水祸天灾让社会陷入动荡。杜甫将家人送至乡下,但此后又急于知道家人的安危。与此同时,在对比朝廷的豪奢和民间的困苦之间,他遵循的儒家理论开始破灭: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等到进村见到家人,迎接他的却是噩耗: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8年的安史之乱让普通老百姓的生存雪上加霜,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死于战乱、饥荒不计其数。叛军动乱逼近首都,社会秩序混乱崩溃,让杜甫的诗歌从此时起开始大变,记录下了此后的历史图像。安史之乱成为杜甫生命的转折点、诗歌的分水岭。

杜甫带着家人再次逃亡。他已从一名贵族子弟变成在患难中挣扎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这种变化让他思考真正的活着意味着什么,他的诗歌变得沉重、现实: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在奔逃中,杜甫尝试加入皇帝逃难的的队伍而被叛军所抓,禁于长安与家人分离: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

困于长安被迫劳动,但无法抑制杜甫写诗的欲望。战争和苦难的经历使他成为了伟大的诗人,也在此写了下了著名的诗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后,杜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生涯。从天水到成都后,在茅屋中度过了一段田园生活。初到成都,杜甫如释重负: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在这里,杜甫成了农民诗人,他感受到了普通人简单的生活乐趣,把目光转向农村生活、自然景色,在自然和日常中寻找美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但这样的田园书写并未让诗人心安,他也时时感到痛苦。外族进攻,叛军肆虐,长安怎么样了?这是一种为了理想和文明感到的深深伤痛,是一种文化的忧伤。

杜甫沿长江而下,再次寻找出路。这一次,他停留在了夔州白帝城,种菜、养鸡,写下了数百首影响后世的诗歌。他写诗的天赋依然存在,但他也明白少年时期立志成为政府一员报效国家的梦想再也不会实现了: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

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

他挣扎于日常生活的偶然性,并试图从中找出意义,并理解人与时间、宇宙的关系: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面对自然、时间的广阔和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杜甫达成了妥协,宇宙宏大无情、历史苍凉无常,而人在其中是多么渺小啊!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杜甫在长沙度过。在这里他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公元770年的冬天,杜甫写下了最后一首诗,那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告别词: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2020.5.3  叶峰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纪录杜甫的人生及文化脉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wj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