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车上的恩娣,眼前时时浮现在校门口看到儿子出来时,儿子那落落寡欢的模样,加上晕车,恩娣头疼得像要炸裂似的!
到武汉时,店里快下班了,她直接回到厂里。恩惠看她很憔悴的样子,给她做了一碗瘦肉汤,汤喝下肚里,恩娣舒服多了。
“家里一切都好吧?”恩惠问。
“还好,就是孩子好像没以前活泼了。”
“那是肯定的,你在身边他肯定享福些。”
恩惠的眼睛也红了,恩娣知道她肯定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恩娣说:“我们要用短时间赚钱,争取孩子读初中时要么回家,要么在武汉安家,孩子转到武汉读书。”
恩娣多年以后,才知道这个时候的自己格局不大。她要是有大格局,就直接在武汉买个房子,把孩子接过来。因为她当时有这个实力。可是她没有,她只想着等赚很多很多的钱了,再买房子,接孩子。她不知道房子不等她。
走到车间,看到灯火通明的车间里,员工们开心忙碌的身影,恩娣的心踏实下来。
自己工厂出的货,质量与数量都有保障,恩娣的生意出奇地好。
那时汉正街做批发生意的门面,都是两个商户共一个店铺。一是批发生意货品比较单一,只要挂几个样品,客户看颜色款式订货即可,不必要多大位置;二是节省店面租金。
凡事都是利弊相关的,一店两户做生意最大的弊病就是户主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因为一家生意好了,直接影响另一家。
与恩娣同店的老板,比恩娣年长不少,是最早来汉正街的那批人之一,他的工厂是恩娣的几倍大,他产品的做工是无可挑剔的。可是他与恩娣同店后,就是没有生意。
他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知道怪恩娣把卖价定低了。
恩娣客户拿货的时候,他就不停地骂客户是个傻逼,不买他家像人养的货,买恩娣家的水货。恩娣忙时,也不理他,开开心心给客户配货。忙完了,恩娣就与邻居讲理了。
恩娣说:“你是大老板,见过大世面的人,怎么一点修养都没有?”
邻居说:“懒得理你这个没跑撑腿的人哦。”
恩娣说:“这句话本该我送给你的,只是我不想你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邻居说:“你少装神,我先生的还赶不到你这个后养的?”
恩娣说:“有本事你冷静听我分析给你听听。”
邻居不说话了。
恩娣说:“我为什么卖便宜还赚钱?因为我成本低。我为什么生意好?因为这个市场的客户就喜欢价廉物美。”
恩娣戮中了邻居的痛点,他耷拉着脸怎么也不说话了。
没几天,他偷偷把他那半边转给了刚从宜昌来的一位老板。
恩娣与这位老板一同就是三年,好得如同姐妹。
从这件事恩娣明白: 与人交往,不要欺善怕恶,要理服人,以德胜人!
理从何来?德又怎养?这就又要归功于恩娣对文学的酷爱,还有她父母那严格的家教了!
恩娣因为爱好文学,从未停止过学习。她深深地懂得,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第一,不要说无理的话,不要做无理的事。第二,是她父母常常教导她的——得熬人处且熬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