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七·四七】
四十年前,余读钟伯敬《慰人落第》云:“似子何须论富贵?旁人未免重科名。”以为佳绝。不料甲寅七月,偶翻唐诗,姚合《送江陵从事》云:“才子何须藉富贵?男儿终竟要科名。”钟先生如此偷诗,伤事主矣。
钟惺,(1574年—1624年),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钟惺通过撰著《楞严经如说》参与佛学论争,表达了他复兴义学、重整戒律、推尊净土、宣扬华严的四大佛学主张。钟惺凭借文官身份和文坛巨擘的影响力兴办佛教事业,助力晚明佛教复兴运动。
姚合,(777年—843年),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宰相姚崇曾侄孙。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 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等都有往来唱酬。与贾岛友善,诗亦相近,然较贾岛略为平浅。世称“姚贾”。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