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嫂比母,小叔比儿”的谚语,来自于人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在京剧巜赤桑镇》中讲述包拯被嫂子吴妙真抚养成人,长大后当大官仍以“嫂娘”称之,是老嫂比母的典故更加深入人心,流传至今,妇孺皆知。当然剧情纯属虚构,包拯压根就无这位“嫂娘”,但人们宁可信其有,是因为中华民族崇奉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兼公执法的精神,也尊奉忠孝礼义智信的品质,当然也就对善良贤惠,善待小叔子,视如己出的嫂子,崇拜不已。人们常说的那句“老嫂比母”的老话,也就不翼而飞,代代相传,愈演愈烈,因为在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生活背景,都不乏孝顺公婆的好儿媳,不乏善待小叔的老嫂子。在故乡,在我们村,在我们巷,在我的近邻中,就有这儿一位好儿媳,好嫂子,不过,两个小叔子,却异同声的称之“姐”,这一叫好几十年过去了,尽管七十出头,仍然不改其口,令人感叹不已。
我称之嫂子的这位,自移民到新村,后有乔迁,有幸都和她家都是紧邻。她上有公公,婆婆,下有四个儿女,还有两个小叔,小小叔和她大女儿同岁。在一个大院生活好些年,一口碗里搅稀稠,从没有和公婆红过脸,从没有亏待过两位小叔子。直到两个小叔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还在大院生活了好几年。我和她小小叔是发小,见他和哥哥甚至他的妻子与二嫂都称大嫂为姐姐,(小叔对二嫂叫二嫂不叫姐姐)有疑惑。当我到了古稀之年,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才真正明白了他(她)们不叫嫂子称姐姐姐的深刻蕴含。
近来 这些年在异乡,老伴几次向我表达对这位嫂子的敬仰之情。吃大锅饭时,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吃喝穿戴还有上学,靠丈夫一个工资,提襟见肘,可用吃了上顿愁下顿来形容。丈夫是县委耍笔杆子的白面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她只能骑上自行车,跟着一群大男人到几十里外的邻县籴粮食。是她,领着眼睛不好使的二弟(小叔)没成年的三弟(小小叔)推着小平车磨面,到自留去种,管,收;婆婆年纪大了,两个老人和小叔们的衣服是她一针一线缝补。小叔大了,是她张罗娶媳妇儿。因为大小叔眼力不太好,头一桩娶了胖大的傻女子。村里人都在传,也不知是真是假,她蹲在小俩口的窗外,指挥小叔子如何制服这个有股傻力气的胖大女子。他们绘声绘声地说,小叔子向窗外喊,“姐,不行,这怂太有劲了,我制服不了她!″原本是个不靠谱的笑谈,但作为嫂子,当到了这个份上,的确令人感动,再次感受“老嫂比母”的老话,尽他管她叫姐!后来,又另娶了一个,当然少不这个嫂子在其中的操心操肺。退婚,与那个女子娘家的周旋,订婚,对这家女子的财礼,以及央求谋人给这个生理缺憾的小叔子娶媳妇,少不了对人家语言上的恭维和行动上的感谢。第二次娶这个女子,智力好多了,生了两女一儿,都与常人无异。她对这待三个侄儿侄女和自己的子女一样,据说名字都是她起的,二女子乳名叫狗蛋,都结婚了,人们还叫狗蛋,肯定是这个大妈,对这个长的白白又机灵可人侄女喜爱的呢称。当然,二小叔婚姻,也是她跑前跑后张罗。我这发小的两个女一子,都对这个大娘十分尊敬。
树大分枝,又在一个大院生活了好几年。每当大哥过年准备什么稀罕货,都少不了老二,老三这一份。听说丈夫给老二在县盲人宣传队找了份工作,但她怕老二人老实,被那些老油条子欺负,就没有叫去。村里人讲,这个老二虽眼力不太好,但比起那些两眼黑的盲人要方便的多,去了还能转正,吃商品粮,也算是公家人,不知这个嫂子后悔否?也是她督促丈夫给老三找工作,先在供销社当售货品,后又调到当时吃香的粮食糸统。
说起这位大嫂的人品那可真是顶呱呱。他的丈夫在县委回来,都是坐小轿车,巷里只要见黑小轿车在村头窜出,进了巷头,就知道
是永(大小叔儿),永红(小小叔儿1他大爸回来了!但是,从未见她得瑟张扬过,,对左邻右舍还是笑容掬,温言软语。只要乡亲们要啥难事张口,她都叮嘱丈夫尽力而为。男人的官越做越大,而她仍执守初心,善待小叔子两家和乡亲照样如初。丈夫官大了,难免就有流言蜚语,风流韵事传闻也在其中,但从来没有听说过丈夫回家闹离婚,更没有听说她一哭二闹三上吊。邻居们都说,别说没有这事,即便丈夫花心,有抛弃糠糟之妻的想法,他老爹老妈那道关,那是绝对过不了。家里离了谁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这个儿媳妇!说她是这一大家子的顶梁柱,顶海神针,一点儿也不夸张,尽管她有一个当官的丈夫。
有其母必有其子,正因为她的心地善良,几个孩子也没有一个因为爸爸当官而飞扬跋扈,鼻孔朝天。就说大儿子吧,比我小不了几岁,见面不叫叔叔叔不说话,不见婶子不开口。记得我在泗交山上教学,他上山办事,见到我那不到三岁的儿子,抱着头亲了一口,直喊“还不叫哥哥!”尽管他也有了儿子,和我儿子年龄还差不多。后来我在城里教学,一天晚上我领儿子在街上逛,碰见他正买了香蕉,吃了还剩一根,连忙递到儿子手里,直喊“叫哥哥!”当时的香蕉在北方,无异于猪八戒眼中的人参果。嫂子的老二在运城上班,回来见我母亲,弯下腰亲切叫声“奶!″
我一家搬到城里,也就很少回村。嫂子的丈夫调到市里工作,她也到运城市委家属院生活,彼此就没见过面。多少年过去了,但嫂子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朴实无华的性格,忠厚本分的品德,以及的她言容笑貌,铭记于心,镌刻于魂,不以时光转逝而淡漠,不以地址转变而淡忘。今年已是九十几岁的高龄的她,仍然精神镬烁,老而强健。每当在朋友圈看到她的儿女发来生日照时,无不深感欣慰,送上深深的祝福。我在想,她老人家是否至今还牵挂两个小叔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又在想,这小叔和妯娌,都也过古稀,还是叫嫂子为姐姐?当然,也肯定,他(她)不会忘记这老嫂比母,老嫂称姐的这段经历与恩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