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外文书的译文读的死去活来的,特别是这种讲逻辑思维一类的书,太烧脑子了。读完以后能用自己的叙述出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这样理解起来会很有效率。这也是我这么些年考前突击总结出来的(ps:用自己的理解去记忆,效率不是一般的快)。
书草草翻了一遍,现在在看附录部分的总结,这样看可能会快一点。边看、边理解、边写。
言归正传,先来看“分析外展性推理”皮尔斯认为在任何推理过程中,都涉及以下3个实体:
1.规则(关于世界组成方式的看法)一些既定的真理或者说是定律(学科/社会上)
2.情况(已知事实)
3.结果 (如果把规则用于该情况,预期将发生的事情)
采取哪一种推理方法,取决于推理过程的起点和已知的其他事实。(也就是说,你面前呈现的具体是什么情况)
由此,得出3种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
规则 如果价格定的太高,销售将下降 如果A则B
情况 价格定的太高 A
结果 销售下降 必然B
思考:演绎推理中的“规则”,其实是一些既定的真理或者说是定律。就像高中理科里的一些定律、定理。比如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演绎推理:如果A,则B。大前提是既定了的,在你已经知道大前提的时候,对于遇到的情况,基本可以直接得到结果。
就像上述示例给出的:“规则”就是这样,所以当你把价格定高了,可想而知,销售很可能会下降。用这种推理,遇到类似问题,就能分析出你的一个决定,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以便于掌控“决定”所产生的方向。(一言以蔽之:按照规则,推结果。)
归纳推理:
情况 提高价格 A
结果 销售下降 B
规则 销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价格太高 如果A,很可能B思考:所谓归纳推理,顾名思义:归纳。归纳总结出规则(即一般性定理、准则) 做了某一决定,由此引发了反应,产生了结果。反过来,这些结果可能是由于做了这个决定才产生的,因为在这个决定做出之前,并没有出现这个结果。之所以说可能,是为了严谨性需要。归纳总结,需要建立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之上,才能做出归纳:如果你做出了决定A,则很可能得到结果B。即,如果之前做了很多个类似的决定,都导致了某个结果。那么,你下次做决定的时候,你就可以大致知道 将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外展推理:
结果:销售下降 B
规则:销售下降通常是由于价格太高 如果A,那么B
情况:检查价格是否确实太高 可能A
思考:所谓外展推理,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推理。根据结果,结合"准则",逆推出原因。摆在你面前的是销售下降了,而你脑海中响起一个声音:销售下降通常是价格太高的原因。你下一步要检查的就是价格是不是确实太高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给自行车补过胎吧。修车师傅拆出内胎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满气,然后放在水盆里看哪里漏气。他的思维模式:1.车胎瘪了B。2.车胎漏气,车胎会瘪(规则)。3.检查是不是真漏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