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作者: 竹林物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09:47 被阅读0次

    每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找自己信任的亲朋好友倾诉,时间久了,当自以为最了解你的朋友,可以最精准地反应到你的情绪,三言两语就可以指出你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你却反而变得不爱说了,宁愿找陌生人从头说起。

    记得一个老师说过:熟悉之处无风景。深以为然,这是人性。因为太过了解,所以一针见血。可是万事万物都在变,人每时每刻处也处在微妙的变化中,也许当时的良方可以治愈你的伤痛,现在自以为是的理解,却变成了撒在伤口上的盐巴。

    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我们不懂抑郁为何物,不知无情胜有情。你不是他,不能真正了解他,因此你的安慰,也变成毒药。你什么也做不了,不如安静陪伴。可是,很多人连闭嘴倾听都做不到,更何况一个懂你并共情的人,所以人一辈子,孤独是常态。

    陪伴,不说一句话,自然也会好;而鸡同鸭讲,自说自话,喧宾夺主,还不如一个人独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养宠物,也怕与人交往。你郁闷伤心,也会调动别人的无力感: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劝告?为什么这么难哄?为什么又无理取闹?连伤心都要被骂。又或者,他会告诉你应该如此这般,但其实谁不懂该怎么做呢?你的感受不被看见,连伤心都快成为他的笑柄。慢慢,你变得不敢在人前伤心,因不被看见的自我暴露,有点自取其辱的味道。

    有人说,既然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吧!改变也要看状态,当自己好的时候,什么都愿意往好的地方去。当自己抑郁的时候,什么都是压死自己的稻草。人有多快乐,就会有多痛苦。改变,也需要耐心和等待。

    我们的观念,气质,思想,是通过自己的天性禀赋,成长环境,经历事件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会固定,很大程度上会伴随一生,除非经历超然的事件,激发了自己,让自己彻底改头换面,不然就是延续既定的认知轨道,无明不觉地度过一生。改变,甚至像一种命运安排,可遇而不可求。

    当最好的家人和朋友,都不一定给你抱持性的环境;自己抱持自己,又显得单薄。因此,找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疏通自己,便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咨询师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共情,不评判,不指责,顺着你的思路和认知,循循善诱地启发你,让你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你明白,多角度看待世界,就能收获挫折背后的礼物。

    能遇到共情的人,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更是值得珍惜的缘分。但即使是共情,两个人也不一定永远都处在同一频道上。人生轨迹会有交集,却不可能统一。孤独的时候,一个抱抱就够了,虽然知道别人不一定会懂,但有人陪着也好。至少,在自己哭晕的时候,会有人帮你送去医院。

相关文章

  • 共情,共情,共情

    今天情绪管理失败,小小的崩溃了一下。 最近几天有些辛苦,加上天气燥热,真的很没有耐心。在外面玩的时候,儿子状态不好...

  • 如何共情孩子

    我们经常说要共情孩子,那什么是共情,为什么要共情孩子,如何共情孩子呢? 首先看什么是共情?共情就是...

  • 系统推荐书《共情的力量》阅读分享2021011

    《共情的力量》阅读分享20210118 分享人:苏璇 “如果你共情别人,别人也会加倍地共情你”。 共情和被共情,在...

  • 你理解的共情是什么状态?

    在我们的沟通中,老谈到,共情,与孩子共情,与妻子共情,与知心朋友共情,甚至与客户共情。那这个共情到底是一个什么鬼呢...

  • 读《共情的力量》

    共情的力量 这本书有两个部分 1. 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 2. 共情你真的做到了吗。 为什么需要共情。 共情拥有两...

  • 感同身受

    同理心在心理学又称为共情,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认知共情指个体对他人情感的理解,情感共情指个体受他人的情绪感染。...

  • 搭建沟通体系(四):如何用共情保护自己?

    3.4、如何用共情保护自己? 之前我们谈共情,谈的都是共情积极的一面,好像共情总是一件好事,懂共情的人就是一个好人...

  • 每日一省

    共情是如此重要,共情是生物存活。除非有共情环境,否则孩子无法存活下来。共情是情绪存活,因为除非拥有周围的环境与共情...

  • 共情的二重奏-- 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 /「观影视、学心理」

    多维取向的研究者认为,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基本成分,如 Gladstein (1983) 认为,认知共情...

  • 2022-11-10

    简谈《提问》6 共情式提问—— 共情式提问是利用问题建立共情关系,通过提问引起受访者积极的心理与情感回应。 共情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ut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