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从消极面讲,下面延伸与扩大,从积极面讲:“一切众生于长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贪着五欲,其心决定耽染沉溺,随其流转,不得自在。”
众生长久以来之所以叫众生,就是因为想念五欲,有了欲望,习气,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有的贪着口欲;有的贪着耳欲,爱听音乐;有的是触尘,要穿好衣服,美容按摩。所进行的都是想念,想念就是想要占有。
有的因为经济条件不够,养成一种好习惯叫欣赏,他不占有。如到图书馆去借书,到艺术馆、博物馆都可以去欣赏,当这个欣赏产生一种执着的时候,也是不当,那是更深层的部份。
想念欲求一起的时候,就是有占有欲,不管什么形式的占有都不好。要淡化它,要尽量的淡,越来越淡,菩提道就在进步。不想占有,不会占有,才有可能产生出离心,厌离心,厌倒不一定,出离可是一定要。
吃,我可以吃,但是我在修行就是不能吃,是自己的意志决定不吃,当然可以吃,可是就是不吃。人家怎么吃,要随缘,当他因缘到的时候,他就会投入,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比较重要。
人家长得很漂亮,不要“她就漂亮,业障”,会产生情执、执着,讲话不对机,都是运用不当。要了解真实的状况,告诉她说不要想念。人家漂亮是前辈子修来这辈子的福报。福报是一种因缘组合,换个时代看 不见得美丽。这个长相在这个族群里是美丽,换个族群可能就不美丽。
族群不同,对美的欣赏也不同,这是相对因素的组合。福报,因缘的组合他会现前。不要以为没福报,是自己因缘组合不好,福报没有现前;因缘组合好,谁都有福报,看会不会组合,关键是在这里。
五欲是很虚幻的,是一种尘境,对尘境产生一种执着,就是想念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冲动。谈到行法时,就可以看到那种虚幻是什么。假如不从行法中来,这个虚幻根本感受不到。凡夫因为没有做这种锻炼,就会一直于长夜中,一直想念五欲。想念,就是趋向,会朝那个地方靠过去。当不想念它,就不会趋向它。
五尘境界为什么叫五欲?色、声、香、味、触,它引发欲望,有的人在这边、有的人在那边,就这样而已。不管哪一个,只要一想到它,想念它就会产生,修行要我们先免除它,不要想念它,但是不一定诅咒它。
可是在原始教义刚开始时候,是解析它,把它弄清楚,五尘境界所引发的欲望是怎么样的状况,所以呵斥。现在佛法经过几经辗转,我们已经从很多地方来了,多少都已经知道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办法进行呢?因为都用意志在处理,潜意志它自然就会起来,没有办法去处理这个部份。要弄清楚它,能够自己真的放下它,但是现在还在生活中,有必要应用它,就使用它,使用不要紧,不能完全呵斥它。
不要执着,不是叫不要使用,必须要懂得如何使用而不执着,执着就是占有,想占有它不好,但是可以使用,因为有福报才用得到。要会善于应用,在修法中是一个助道资粮,所以要懂得使用它,不要占有它。现在已经拥有不要紧,可以开放,自己可以使用,别人也可以使用,这才是菩萨行。
要懂得这里面它有正面意义,有负面意义,在解析的时候,通常是讲五尘的负面,解析分析负面的情况让你了解,五欲五尘境界有什么缺点,弄清楚,然后要懂得正面的意义,可以使用,它是助道资粮。
对五尘五欲,不要想要占有,只要欣赏、使用就好。当你不甘心没有,人家都有自己一定也要有,就随其流转,不得自在,这叫意识形态把自己框死了。要求解脱是什么?要突破这个意识形态的束缚,当不能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这种苦难会一直在身上,一直不知道!
心境可以处理的很好,弄清楚。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在生活中,可以活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而且是活在解脱的道上,光从五欲来就可以。想不受束缚,活在光明的解脱道上,活的自在,那就这样来。
只要不占有,只使用,无所谓,随缘使用。这个就是修行,大乘佛法在讲圆融的部分。当懂得使用而不占有的时候,人格质量跟一般人已经完全不一样!(海云导师讲十行,圆明提纲撮要Ⅲ2-10)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