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面整理一下家长会的问卷调查,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根据种种反馈,家校共育任重道远哦。
参与家长会人员身份,根据数据表格显示,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57人,其中父亲占比29.82%,母亲占比70.18%。可以看出,母亲在身份认定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父亲。这也说明了在传统的家庭中,母亲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身份认定中的比例更高。因此可看出,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承担了大部分责任。
参与孩子作业辅导的人数占比较高,占总有效填写人次的87.72%。只有少部分人选择不参与孩子的作业辅导,占比为12.28%。因此,大多数人都经常参与孩子的作业辅导。这里就思考到一个问题,辅导的内容和有效性与孩子表现、成绩的关联度。有63.16%的人每天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28.07%的人每天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8.77%的人不参与辅导。没有人选择每天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时间在2-3小时之间或超过3小时。
这个辅导时间有点长,根据平时布置作业情况来看,语文不会超过10分钟,数学也不会超过20分钟,加上阅读半小时,不可能辅导这么长时间。这就存在这样的问题:1、孩子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业过程中不专注;2、孩子课堂上没听好,回家作业有困难。根据数据表格显示,在辅导家庭作业时,大多数孩子的态度是正常(49.12%),其次是不够专心(22.81%)和专心(22.81%),只有少数孩子经常分心(5.26%)。可以看出,大多数孩子在家庭作业中的态度比较积极,但也有一部分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以提高他们的专注度。根据数据表格显示,参与调查的家长中,42.11%的人给孩子安排了额外的作业,而57.89%的人没有安排额外的作业。这也是作业时间太长的原因之一。
家里是孩子完成作业的主要地点,占据了100%的比例。这意味着所有参与调查的人中,所有的孩子都在家里完成作业。这是一个好现象。
从给出的数据表格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主要以“双向交流”为主,占据了71.93%的比例。这种方式可能是最为有效和互动性最强的,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学习。紧随其后的是“一问一答”的方式,占据了14.04%的比例。这种方式可能适用于一些需要具体解答的问题,家长提出问题,孩子进行回答。
相比之下,“您说孩子听”和“孩子说您听”这两种方式的使用频率较低,分别只占据了5.26%和8.77%的比例。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种方式较为单一,不如双向交流和一问一答的方式丰富和有效。
总的来说,家长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更倾向于使用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孩子思考和参与的交流方式,如双向交流和一问一答。而较为单一的“您说孩子听”和“孩子说您听”方式则使用较少。
家长辅导作业时的态度。参与本次调查的57人中,超过一半的人(52.63%)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保持正常态度,表现出平静、冷静的态度;35.09%的人则表现出耐心的态度12.28%的人则表现出急躁的态度。没有人表示不耐烦的态度。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表现出良好的耐心和情绪控制能力。
在关于辅导家庭作业时与孩子产生冲突的频率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趋势:大部分家长表示与孩子在辅导作业时的冲突频率是“一般”,即一周1-2次,占据了总样本50.88%。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与孩子之间在辅导家庭作业时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但这种冲突并不是特别频繁。接下来是“不频繁(几乎没有)”的选项,占据了35.09%,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表示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冲突并不常见。
相比之下,“较频繁(一周2-3次)”和“非常频繁(一周4-5次及以上)”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0.53%和3.51%。这表明只有少数家长表示在辅导孩子作业时经常或非常频繁地与孩子发生冲突。
由此可见,家长在辅导家庭作业时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大多数家长表示这种冲突的频率为一般或较低。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学习习惯或其他家庭因素有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考虑采用更有效的沟通技巧或调整辅导方式,以减少冲突的发生。
从数据表格中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家长在与孩子产生冲突后,有91.23%的人会主动与孩子沟通,只有5.26%的人选择不理会,1.75%的人选择求助第三方解决,1.75%的人选择等待孩子主动认错。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家长在与孩子产生冲突后会选择主动与孩子沟通解决问题。
从数据分析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沟通技巧”,占比高达54.39%。这一选项明显高于其他选项,显示出沟通技巧在避免冲突中的重要性。
“缺乏耐心”是第二主要的原因,占比28.07%,这也表明了耐心在处理冲突时的关键作用。而“不理解对方想法”和“单纯孩子不听话”则分别占比14.04%和3.51%,虽然比例较低,但也反映了一部分受访者的观点。
因此,提高沟通技巧和耐心是减少冲突的关键,同时,也需要关注如何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特别是在与孩子沟通时。
根据数据表格显示,参与本次问卷填写的57人中,70.18%的人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融洽的,29.82%的人认为是正常的。没有人认为与孩子的关系紧张或恶劣。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较好。
根据数据表格显示,57位参与调查的人中,有29.82%的人经常与老师沟通孩子在校情况,57.89%的人很少与老师沟通孩子在校情况,12.28%的人不怎么沟通。
根据数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孩子放学回家作业辅导中,妈妈是最主要的辅导人员,占比80.7%。爸爸辅导的比例17.54%,爷爷/奶奶辅导的比例为1.75%。而外公/外婆和辅导班老师的辅导比例都为0%。由此可见,在这个样本中,妈妈是最常见和主要的辅导人员,爸爸次之,而其他亲属和辅导班老师的辅导比例较低。这个结果可能受到样本的限制,因为只有57人填写了有效的数据。因此,我们不能将这个结果推广到整个群体中。进一步的分析可以考虑探究不同年龄段、家庭背景和地区的孩子在放学回家作业辅导中的差异。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家庭作业辅导的情况,并为相关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根据数据表格显示,57个有效填写人次中,有82.46%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先写作业再玩,而17.54%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先玩再写作业。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先完成学业任务,再进行娱乐活动。
根据数据表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超过半数的家长(59.65%)每天都与孩子沟通33.33%的家长时不时与孩子沟通;只有7.02%的家长很少与孩子沟通;没有家长选择不怎么沟通;根据数据表格,有效填写人次为57次。
从给出的数据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分布情况。
首先,有87.72%的孩子选择了“经常阅读”,这显示了大部分孩子都有坚持阅读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趋势。
其次,10.53%的孩子选择了“偶尔阅读”,这意味着这部分孩子虽然不如“经常阅读”的孩子频繁,但仍然有一定的阅读习惯,可能是由于学习、兴趣或其他原因偶尔进行阅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1.75%的孩子选择了“很少阅读”,这部分孩子可能缺乏阅读习惯或者对阅读不太感兴趣。
最后,没有任何孩子选择“从不阅读”,这再次证明了大部分孩子已经养成了阅读习惯,但仍有少数孩子需要引导或鼓励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关于对孩子的了解,其中有51人(89.47%)表示知道孩子的兴趣所在,仅有6人(10.53%)表示不是很清楚。没有人选择不知道。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只有少部分人不太清楚。其中有29.82%的孩子周末上1个辅导班,33.33%的孩子上2个辅导班,10.53%的孩子上3个辅导班,3.51%的孩子上4个及以上的辅导班,还有22.81%的孩子没有上辅导班。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周末都有上辅导班的情况,且上2个辅导班的比例最高。可以看出,上太多辅导班,也有弊病,啥都不上也不是最好的选择。还是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一项课外学习比较好。
在所有选项中,选项4“爱玩手机”和选项5“不按时睡觉”是孩子们当前最大的问题,分别占据了36.84%和35.09%的比例。这表明孩子们对手机和睡眠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困扰。其他较为普遍的问题包括选项2“不会收拾文具28.07%)和选项6“和父母顶嘴”(21.05%)。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引导来解决。
玩手机和不按时睡觉,应该是父母要好好研究良策,做一个智慧的父母来改变。老师学校里说,还得家长在家管。
学习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选项9“与同学交往不积极”(12.28%)和选项7“书写很差”(22.81%)都需要关注和改善。选项1“不能独立完成作业”(12.28%)和选项3“不爱阅读”(12.28%)的比例较低,但仍然需要重视和解决。选项8“不爱运动”(22.81%)和选项10“学习没有坚持性”(38.6%)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这可能需要家长和学校提供更多的运动和学习支持。
因此,爱玩手机、不按时睡觉、不会收拾文具、和父母顶嘴、书写很差、与同学交往不积极、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爱阅读、不爱运动和学习没有坚持性都是孩子们当前存在的问题,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大部分人(59.65%)认为一学期开一次家长会是适宜的。36.84%的人认为一学期开两次家长会是适宜的。只有3.51%的人认为一学期开三次以上的家长会是适宜的。
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一学期开一次或两次家长会是适宜的,而只有少数人认为需要更频繁地开家长会。其实,一到两次全班性的家长会可以有指导、交流分享就够了。至于少数个别问题,可以因人而异,进行个别交流,加强家校联系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