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打卡文)
那年,还孤身一人在杭州上班。
一日,漫步在延安路旁的小巷子里。两个骑自行车的女孩,一前一后经过我身边,正用着我最熟悉的方言交谈。那一刻,我激动不已,回头大声喊:“你们也是醴陵的?”
后面那个女孩,从车上跳了下来,丝毫没有我期待中的热情,表情带着一丝疑惑,冷冷地用方言问了句:“怎么了?”态度就如平日面对一个街头骗子。
这近乎冷漠的回答,瞬间让我明白,是我太激动,唐突了。
于是我怔住了,一时竟无言以对。她见我呆住了,也没再多说,跳上车走了。
这件事对我,并无多大刺激。之后,不管时间如何流逝,不管漂泊到哪个城市,不管在什么场合,如果听到家乡的方言,我依然忍不住会上去攀谈几句。
因为,方言,是沉淀在我记忆中的难忘乡愁。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0659/58cdb1bd1fa31d5b.jpg)
我的家乡,是湖南的一个小县城,名为“醴陵”。醴陵地处湖南省东部,东邻江西省萍乡市,位于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东南部。
一条渌江穿城而过,沿途田园似锦,夹岸的橘林垂柳,醉人的山村秀色,赏不完的诗情画意。
醴陵得名,源于战国末年楚灭越,一支越人乌程氏后裔,迁徙漉水(渌水)源头,仍以酿醴酒为业,故称漉水流域为“醴”,后一支杨越人在今醴陵市转步乡一带,聚族依山陵而居,亦依先祖之俗,取漉水酿酒,故得名“醴陵”。
醴陵盛产陶瓷、花炮,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
身处异地他乡,每每遇到醴陵瓷器或者烟花,总能触动心绪,但都远不及听到一句醴陵话,让我的心绪像浪花一样翻腾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0659/540a4f2a94072e53.jpg)
关于醴陵方言,我并未做过学术研究,以下叙述全凭印象和感觉。
醴陵方言,根据不同区域,大致分为醴陵城方言,还有东乡,南乡,西乡,北乡四中农村方言。虽然都是醴陵人,但城里和乡下说话有差别,四个方向的农村有差别,我老家位于北乡,自然从小讲的一口北乡话。即使同是北乡,到了深山里面,语音语调又稍微有所不同。
高中读的是醴陵城的重点中学,东南西北四乡,城里同学全都有,一开始班级里便是语言大杂烩。
醴陵的方言与江浙一带的吴侬软语相比,明显透着浓厚的霸气,语调直接了当,铿锵有力,外地人听不懂时,甚至觉得说话人是在吵架。这似乎与湖南人日日吃辣椒,爽朗泼辣的性格息息相关。
年少时觉得城里的方言最洋气,比起北乡话,最大的区别便是,将北乡话里语调最冲的一个高升音调,变得轻缓些,听起来多了几分斯文。于是,同学们住校没多久便学会了地道的城里方言,毕竟,同时醴陵人,语言上的差距本来就不大。
几十年过去,如今老同学再相遇,我发现大家又都打回了原形,再没有当年乡下人的那一丝语言带有口音的羞赧。
如今,我用北乡话与他们侃侃而谈,非常自然。毕竟,刻在骨子里的,就是从小学会的那种语言。对于自己的方言,除了倍感亲切,再不敢有嫌弃。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0659/785ebd465bd3d827.jpg)
如今,社会正大力提倡讲普通话。事实上,方言已不是我们交流的障碍,而是成为了藏在游子们心底的乡情,是家乡醇厚的老酒,是我们每个游子的归宿。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虽已是白发衰翁,虽然人世沧桑,但他乡音未改。这回乡欢愉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乡音,便是沉淀在诗人生命中的乡愁。
遗憾的是,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儿子,爸爸是浙江人,妈妈是湖南人,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是,既不精通爸爸的方言,又不精通妈妈家乡的方言。
但无意间,他总学去了那么几句。有时候爸爸烧好饭,让他来叫我吃饭,他会调皮地逗逗我:“妹及,恰饭哒!”
听到这像模像样的家乡方言,就在那一瞬间,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久违的家乡。
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19)篇1481字,累计22772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