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到处刷屏的粽子照片,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你,这是端午节。
虽然端午节现在是法定节假日,但是在我的经历里,它依旧只是个符号而已,并不是现在的这种庆祝方式,尤其是和粽子的关系并不密切,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知道粽子但并没品尝过。
时过境迁,当下,不论你身处何方,都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粽子,比如此刻的安哥拉,很多中国餐馆和超市都有粽子出售。
我第一次吃粽子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当时,端午节当天,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三个粽子,第一感觉就是整个外皮要剥下来,黏糊糊、粘手、咸的。我并不喜欢太多的咸味,鉴于此,尽管学校后边还有许多售卖的粽子,也没有兴趣再去尝试。
后来,换了个校区,没记错的话,端午节学校还是发粽子。但是,学校旁边是一家大型速冻食品企业-思念食品,所以学校旁边的水科路上,此时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散发的蒸汽没出校园就能闻得到,经不住诱惑,自己买了几种口味去尝试。甜的,对,最喜欢这个口味,甚至接连几天,只要路过都会吃一个。
说是和粽子没一点关系,就是在读大学之前。在老家,对于端午真的没什么特别的,即使是现在当地超市也是五花八门的粽子,我总觉得和南方人吃粽子的感觉还是完全不同,根里并没有这一文化元素。
老家区别于南方的端午,是在门口插杨柳枝和给孩子戴花绳。
甚至是在高中时期,每逢此时,都会折一些杨柳枝插在门口。在教学楼的楼道里就会有很奇特的景象,每个教室的门口都着插杨柳枝,向一面旗子但是又不完全是,尽管是象征性的一两天,但是每年都是如此。
因为从小到大都这么做,也问过别人为什么折杨柳,但是忘却了给出的解释。我曾突发奇想,过一个端午会不会把附近的柳树都给折的秃顶了啊,事实证明,我错了。柳树在当地的气候环境下容易存活,并且,种植一棵柳树的方式是挖一个树坑,栽种一根柳枝,适当浇点水就可以活的很好。
初中时候,我们在植树节期间在公路边种过柳树,每隔五六米的树坑里种一棵柳枝,并且不带一片叶子,远处看去,就像是一排排木棍一样立在路边,甚至质疑能不能存活下来。这两年我回去的时候,专门去那条公路看了它们,已经有十多米高,树干有碗口那么大。
端午给小孩甚至是大人戴花绳,有种说法就是不戴的话会被蛇咬。不过,花花绿绿的绳子本身和蛇倒有几分相似。
花绳的做法是当地绣鞋垫用的那种细线,五颜六色的,四五根合在一起,然后打结成圈,戴在手腕或者脚腕。小孩在每当此时,都会聚在一起,互相比比谁的花绳更漂亮。要是不损坏的话,这些绳子可以戴很多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也算是另一种饰品。
在家附近上学的时候,都可以戴到母亲做的花绳,高中以后,这个时间点不会回家,这个习惯就慢慢淡了,不过母亲会提醒我去商店买个类似花绳的手环戴着,所以说在大学时候就有个戴手环的习惯。
很久没有戴花绳了,此刻我找一些线绳,自己做一个戴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