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且看----
早晨醒来睁开眼睛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刻翻身看看现在几点了。出门打车一直催:“师傅,快点快点!”要是自己开车,各种抢----加速,加塞,按喇叭。手里工作一大堆,夜夜加班说是忙完一阵就好,好不容易约上好友去旅游,却依然早起晚归,走马观花赶景点。为多跑几个城市、多看几个景点而天天早起晚睡,待到旅行结束回到家中人也精疲力竭了。听养生节目说秋季应大补,于是大鱼大肉紧招呼;没过几天口干舌燥嗓子疼,顿顿素食忙去火。忙忙碌碌的车辆,忙忙碌碌的写字楼,忙忙碌碌的城市,忙忙碌碌的八小时内外,满眼都是急切奔波的人群。
忙昏头啊忙昏头,风风火火闯九州!觉得可笑吗?可惜这不是调侃,这竟是当代都市人真实的生活,也是更多挤在狂奔的时代高铁上的芸芸众生的缩影。
郑州郑州,天天挖路;一天不挖,不是郑州。走到郑州,听到一句顺口溜。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挑战更快的速度。速度,满足于更快的速度。奔波于大江南北,几乎处处可见类似的鼓劲标语。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加班加点,多快好省。爆炒,速食,方便面,美团外卖,快递。吃快餐,开快车,走快步,日程满满,行色匆匆,争分夺秒,心急火燎。网速从1G2G3G到5G还到多少G?高铁每小时400公里。打造一日生活圈。超音速飞机在空中呼啸。导弹一小时打遍全球。快刀斩烂麻,速生猪鸡鸭,能吃能用的,速成速成再速成。狼吞虎咽的吃喝,快人快语小钢炮般的的交流,雷厉风行像风驰电掣的火车一般的行动。大干多少天,喜迎十九大。
速度,一群聪明人送出的礼物,一头风做的怪物,一架拼命挤上的过山车,一条上去了就难下来的贼船。
生活成了一场既紧张危险又绚丽多彩的舞台剧,其中充满了不可确定的因素,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紧绷着神经,辛苦而疲惫的在跟时针分针甚至秒针赛跑,脑海里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的概念,以至于快要忽视了“快”的反义词是什么。“等待”,既像是被高高挂起的奢侈品,又像是被众人嘲弄的话柄。
当我们在这个讲求速度的社会里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时,因为从不停下来看风景,所以错过了生活的种种美好;因为没有时间思考,所以忘记了最初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哪有“质量”“品位”可言?快节奏,让生活丢失太多。挤在狂奔的时代高铁上的人呐,请记住,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一个去海岛度假的富翁劝诫一位同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的渔夫去多打些鱼,这样能慢慢地买一条大船,再努力攒上一大笔钱,然后就可以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了。可渔夫却反问富翁:我已经在晒太阳了,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撇开对错,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到什么呢?
我们曾经摇着扇子坐在院子中听邻居大姐姐讲故事,曾经整个晚上在闲话中度过。如今为什么不能花60分钟去慢慢地散一场步,花2小时慢慢享受一顿美食,花15天住在一个地方慢慢看风景,或者只是把手机、电话关闭3个小时,舒舒服服地打一场球,看几本书……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美国人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激励了几代人,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当阳光、草坪离都市人越来越远,当过劳死、抑郁症逐渐笼罩职场,你是否开始反思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急”呢?眼睛死称之为“盲”,心死称之为“忙”。在快节奏的现时代,许多人逐渐意识到,过度忙碌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一种倡导“慢生活”的生活方式悄然兴起。
开慢车、吃慢餐、待在生活节奏慢的城市里、慢慢爱,慢慢走,欣赏啊……
细嚼慢咽的吃,慢条斯理的说,坚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的信条慢慢的精雕细琢……
你要知道,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
先引《世说新语》里的一则故事吧:“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看看,如此之性急,最后吃到鸡蛋了么?这种人,能吃出人生的趣味吗?
听来一个故事,在一个当代作家沙龙聚会上,一群作家比谁的手机更旧。有一位,每部手机用坏了才会买下一部,买部新的,说是永远狗撵兔,差一步,绝不会跟着风追哪一款新出的智能机;有一位,一直还用的是老式的摩托罗拉;还有一位呢,原来就没用手机,工作所迫,去年才无奈买的。麦家也掏出了自己的手机,1998年款,不管啥牌子了,你说是不是老人机?而且调侃,受够了夸奖和嘲讽,太土,也是一种时尚。
曾经读到一篇情节超长慢的小说,慢慢地开始,慢慢地推进,慢慢地结束。他放弃了速度,把一城一街、一户一家、一人一事,是是非非、恩恩爱爱、悲悲楚楚都摆放在午后的茶桌上,以一种午后阳光移动的速度慢慢写来,娓娓道来,前因后果,起承转合,曲里拐弯,里应外合,尽量将变迁的人和事、情和理、形和状、意和义,苍茫的外部和深邃的内部,说透说圆,圆得没有了线条和角度,透得像在玻璃的另一边。它身上有太多的肌肉和重量,它行动迟缓而笨拙,但是柔软的,温暖的。这也是文学应有的感觉,一种让人舒缓、慵懒的感觉,一种让人身体慢下来又化开来的感觉。
它用它的笨拙,守护了我们生活中即将消失的旧和慢——这对一个正在以审美加速度前进的时代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所谓的创新,也包含着对旧的事物的重新理解,正如所谓的先锋,也常常意味着是一种精神的后退一样。
真正的创新,有时恰恰应是一种创旧,也就是说,你要敢于在一个日日新的时代里,做一个旧的人,敢于在一个以加速度前进的时代里,做一个慢的人。
“中国谍战小说之父”麦家做客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时,谈及现在年轻人总是在追求“快生活”,麦家表示:“你要知道,很多事情慢比快更需要技术、更需要花功夫、更考验一个人整体的能力。”
写作《解密》这本书,麦家花了11年,他形容那漫长的写作过程就像和“作女”谈了一场恋爱,是他的全部青春、半部人生。
在麦家看来,作家最好的心态,就是把速度慢下来,他认为“在这个迷恋速度的时代,人一定要有一些坚守”,并以此建议年轻人要用心创造伟大的东西,“不管走到哪里、去做什么,都不要让自己的心空了。”
是啊,在这个时代极端的、迅猛的、皮包骨头的进步中,如果没有诗意的滋润和祝福,人与机器或许将越来越难区别。
朋友啊,你愿意接受这一杯慢生活的香茶么?------
筹划一个周末,能安静地坐在图书馆的一角,来一场涤荡尘埃滋润心灵的深阅读;或者,邀三五好友,小聚品茗,把手机变成静音,把朋友作为至宝,好好地享受一把聊聊家常,侃侃大山,谈谈理想的放松。
享受一次旅游,不只是急急的拍照,不只是匆匆地赶场,能否停一停,悠闲地坐在沙滩,手捧自己喜欢的书籍,聆听海涛的呢喃,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呢?
匆匆中,停下一点脚步,倾听一些同事或家人的声音,看看我们的周围是不是需要即时的帮助,也许是一句问候,一次鼓励,都会让自己收获一份小确幸,也让我们身边的人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心理学家说:慢生活科学,慢生活有益身心健康,慢生活能治愈焦虑和坏脾气。可很多人无奈地耸耸肩,抱怨着:道理我们都懂,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生存,要活得更好,就要不断加速,只有比别人更快,才能拔得头筹。
虽然很累,但脚步已经不由自主地飞起来;虽然下班后耳边还萦绕着电话铃声,但还是不忍关掉手机……城市的大环境快如舞曲,如此渺小的自己,想唱一曲慢歌谈何容易?
其实,慢生活未必是完全鼓励放慢当下的节奏,只要有意识给自己的繁忙庸碌设几个驿站,在那里,不需要抓紧时间,休息过后,相信你能走得更快更稳。
好像是网上有一则流行语吧:“慢活并不是将每件事牛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是放下,是赶上,是驻足,是跃起,还是别的,如果我们能掌控生活的速度,我们就不会因为一路快跑追赶而忽略了道路两旁美丽的风景和本该细细品尝的生活况味。如果,你同意生命中有比急着完成某件事还更重要的事情,就请放慢脚步,倾听内在的声音。那么,就请接受我刚刚泡好的一杯清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