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上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
大家对朱厚照的争议,主要集中两个对立的层面:
一方面,有人说朱厚照为政期间荒淫无道,致使国力衰微;他一生贪杯、弄武、无赖、喜好玩乐;被认为是荒淫暴戾、是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一方面,有人说朱厚照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很有见识、从不迟疑;他弹指之间诛杀权监刘瑾,又平定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还大败蒙古小王子;当政期间,他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的臣下,也有不少贤才。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两极化的争议呢?
其实,很简单。
这种对朱厚照争议的实质,是历史认知的狭隘性造成的。
这种历史认知的狭隘性,就是在分析历史人物时,特别是在分析权威人物、权势人物时,一定要将其简单化、轻薄化、表象化地定性。
这种定性的结果,一般都是要非此即彼:要么其为“好人”,要么其为“坏人”,二者必居其一。
定性之后,若其人是所谓的“好人”,便一味凸显其“功业”,而有意忽略其失败,甚至刻意隐瞒其恶行;
定性之后,若其人是所谓的“坏人”,便集中展现其“罪状”,而故意抹杀其光亮,甚至竭力淡化其成功。
这种定性,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方向,更是一种可笑的“小儿之见”。
所谓“小儿之见”,就是普遍存在于小朋友中的一种被毒化了的表现:
看电视、看电影时,见到某人,先问是“好人”还是“坏人”,然后,依据所谓的“好”与“坏”,来决定其此后对某人的全程爱恨。
其实,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无论是权威人物、权势人物,还是普通群众、平常小民;必须明确的根本之根本,那就是,他们首先都是人。
既然是人,那么,他们就都有人的复杂性,有人的普遍性,有人的两面性。
他们为善,是人性辉光的展现;他们作恶,是人性阴暗的表露。
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我们才能平视一切历史与现实中的人物,才能公允、公正地对他们认知、对他们评价。
对于历史人物,完全不需要为了定性而定性,而是要全面认识、全面研究。
对于他们的真实功业,不需要夸大;对于他们的恶劣细节,也必须挖掘无遗。
这不单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这不但是在认识历史人物,也是在认识普遍的人性。
基于以上的理论,我们再来看明武宗朱厚照,再来看朱厚照主政过程中的细节事件。
朱厚照在位十六年,他的事情要一一说起来,实在太多,这里,就抽取一个事件,来看看其人。
有了其事其人,读者便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借鉴过往,思索未来。
下面,进入主题,来说说朱厚照在位时对优伶的宠信与重任。
关于这一点,《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明人沈德符曾经毫不客气地将明武宗朱厚照和高齐、朱耶的乱世昏君相提并论。
既然沈德符提到了高齐、朱耶,那么,这里有必要简单说一说相关事项。
先说高齐。
高齐,也就是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北齐是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定都邺城。因其皇室姓高,故又称高齐。
所谓高齐的乱世昏君,具体就是指高齐的第五位皇帝高纬(公元556~公元577年)。
关于高纬对优伶的宠爱,《北齐书》卷八·帝纪第八《后主幼主》与《北史》卷八《齐本纪下第八》中均有记载。
《北齐书》与《北史》的相关记载,基本相同。
《北齐书》云:
“…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参预机权。…诸宫奴婢、阉人、商人、胡户、杂户、歌舞人、见鬼人滥得富贵者将万数,庶姓封王者百数,不复可纪。”
关于《北齐书》这段文字中,需要说明如下:
何洪珍,胡人,受后主宠爱,卖官枉法,封王。时胡人以能歌善舞,受封为王或位至仪同开府者,多至数十。
见鬼人,指以祷祝神鬼为业者。
也就是说:
高纬让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等人参预朝廷的机密之事……这些人各自引进亲党,将他们拔居高位;这些人还卖官鬻爵,收贿受贿,盘剥民众,行私舞弊……他们的恶行,无法一一列举。禁中各宫的奴婢、宦官、商人、胡户、杂户、歌舞人、见鬼人浮滥地获得富贵者,有近万人。非高氏的异姓封王者数以百计。
就史料看,北齐高纬封赏轻浮泛滥,完全是普遍现象,优伶干政也只是众多干政者中的一支而已。
就记载言,高纬优厚封赏优伶,也只是他封赏各色人等中的一项而已,他并非专宠优伶一类。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