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钰婉
竞品分析对于每一位PM都是一项必备技能,在节奏较快的互联网行业,虽然没有产出成型的竞品分析报告,但是每做一个产品前,首先要做的除了清晰明确的知道我们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产品目标为何?之外,还要多渠道了解我们的垂直竞品和边缘竞品。
不研究竞品生产出来的东西叫做闭门造车,照搬竞品不加思考的叫抄袭,那么究竟作为PM要如何思考竞品分析/如何撰写竞品分析报告呢?客观数据+主观思考的集合体。
客观数据——市场环境、用户画像、产品痛点、使用环境
市场环境:在当前行业生态系统中,此产品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况,主打什么级别的产品,市场占用率如何。
用户画像:此类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是有哪几类,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点是打动到他们的用户成为忠实用户的。而且,我们一方面要对我们的用户进行分析:包括用户年龄段、收入情况、受教育程度、分布城市、消费特点等,总结出用户特性。
产品痛点:此类产品凭什么在同批产品中能吸引到这些用户群体,它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使用环境:该产品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使用的,该环境下,人们的使用习惯是什么。
获取数据是比较麻烦的过程,在这里简要介绍下一下几个可以获取数据的方式。① 百度指数:分析网民行为数据。基于行业的整体趋势、人群画像、需求图谱、舆情管家等 。②ASO100:应用软件的下载量、排名、评论、ASO优化、关键词搜索指数等。③ 易观千帆:领域排行、月度TOP排行、增幅排行榜等多项排行,支持查看App趋势图及多项指标。④ 艾瑞咨询:用户行为分析。
主观思考——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战略层:产品的定位、产品后续发展方向、产品商业模式以及本质性优劣现状。
范围层:产品的功能,满足用户什么需求。竞品提供给用户的需求,我们能实现吗?如果实现不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功能范围缩小,然后做精做细?如果能实现,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功能拓展?不求人无我有,起码我有专精。
结构层:产品的功能架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有差异,哪些流程可以简化,可以减少用户成本,这个才是比较有用的。用户的使用习惯的。
框架层:产品的交互体验是以怎样的交互迎合
表现层:需要有一个好的审美和良好的表达来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视觉方面,主要比较以下方面:①图标的形状、颜色、风格;②界面的色彩、风格;③从风格能否显示公司文化。
总结:你一定要清楚的一点是分析竞品,不是为了求同,更不是为了一再效仿。我们的产品始终要围绕自身的产品特质、企业文化、目标市场、目标用户来决定,而不是由竞品来决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品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抄袭,而是为了超越竞品。
竞品分析重中之重是为了搭建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与竞品的差异性方面,这个差异无论是功能需求,还是交互或者视觉方面的,都会成为我们甩掉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作者:Nico婉婉
不爱写作的dancer不是好的产品经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