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经典古诗词散文
走近宋词 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

走近宋词 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

作者: hl夜雨潇湘 | 来源:发表于2023-11-15 12:57 被阅读0次

    满庭芳·红蓼花繁

    秦观(宋)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红蓼(liǎo):草名。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玉露初零:白露开始下降。玉露,指秋露。

    楚江:楚境内的长江。

    烟渚:雾气笼罩的洲渚。

    皓月:明月。

    忘形:不拘形迹。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

    泛梗飘萍:喻生活漂泊不定。《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因以“泛梗”喻漂泊。

    尘劳事:佛家语,指烦扰身心的俗事。《圆觉经疏钞》:“尘是六尘,劳谓劳倦,由尘成劳,故名‘尘劳’。”

    赏析:

    此词当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时秦观谪处郴州(今属湖南)。

    上片: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红蓼花盛放,芦叶枯黄零乱,夜深露水初降,夜空晴朗开阔,天高云淡,楚江清澈。首两句对仗工整,红花黄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澜的秋景,紧接着继续写景,随着时间的流逝,眼前的景物也随之而变,视角由近及远,从高到低。秋露初凝,天阔、云淡、江清。犹如作画,大笔勾勒,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已在眼前。

    “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一个人慢慢地划动小船,驶过烟雾迷茫的沙岸小洲。此几句穿插进人物的活动,江天阔远,夜色苍茫,此时却只有词人一人,似沧海一粟,“独棹”、“孤篷”、小舟,“烟渚沙汀”,再加一悠悠的词人,意境唯美。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垂钓江中,细细的丝线慢慢地拉起,满江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慢卷”意承前述“悠悠”,慢收鱼钩,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星空倒映在水中,仿佛满天的星星也在晃动,此等情境,极为生动形象。秦观在《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中:“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描写的是静景,此处以动衬静,画面空灵,引人遐思。清代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评:“‘金钩细’三句警绝!”

    下片: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不时地吹着笛子,有清风明月相伴,似有超然物外之感,任人笑我如泛梗浮萍般漂泊的生涯。词人从上片的写景过渡到写人,意承“悠悠过”。词人以笛音,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听觉、视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泛梗飘萍”为用典《战国策》,详见注释,喻指漂泊。“任人笑”几字体现了词人闲适、自得其乐的心情,面对嘲笑,冷眼,不去理会,只做自己。

    “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饮罢且醉卧,世间扰乱身心的俗事,不必去听。此几句为“任人笑”的具体表现,同时也点明了词人独自泛舟楚江的原因,实为逃避世间的烦心事,望能在这清风明月的楚江美景中得到解脱。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秋风不起,江面平静,太阳高高升起,而我没有起床,这时才刚刚酒醒。时间推移到次日上午,意承前述“悠悠过”,“有耳谁听”,风静、日高、人微醒,看似洒脱,然而词人内心的惆怅、不平,终难摆脱。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写景为抒情作好铺垫,再融入人物的活动、心理,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个性形象。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宋词 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qf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