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在我第一次看书之后,便萌生在我的心中了。
那时候看的是一本网络小说,小说的情节和文采使我有很深的感触,于是我就想,或许,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说不定呢。
于是我也开始拿起笔,在各种精装的本子上勾勾画画,满怀着对写作的热情。那段时间,或许我真的是一心肯定自己可以有一番作为吧,劲头很大,每天两千字的文章,我一写就是三四章。所有的课余时间,也都花在了写小说上。
这种热度在我身上持续了很久,我甚至在网上的一些平台上注册了自己的账号,把我写的也发表了出去。第一次审核成功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我大声喊叫着,恨不得让全家人都知道。给母亲看了,母亲也笑盈盈的对我说:“啊呀,看来咱屋也要出个文学家了!”
我于写作的热情因为家人的小小肯定变得更加强烈了。我也同时对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
我甚至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当时的语文老师看,我很期待可以受到老师的更加肯定。
我记得老师看过后,问我,你喜欢写作。
我点点头,她又说了:“孩子,我为你有这爱好感到欣慰,有热情是好事,写作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我听着心里别提有多美了。然而老师并没有认可我的作品,她对我说,一个作者,绝不会因为看了某一部小说而去写一部小说的。这太于急功近利,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去触碰制高的领域,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摔跟头。
“你还小,你的阅历,你的文学积累还达不到去写小说的程度。你现在要做的不是急于投笔去写自己的幻想世界,而是应该去提升自己,去阅读更多的书,当然,得是好书。你更应该去细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用短文的形式把它们写出来。”
“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只有一句话。不要求我们可以写出多么美妙的大长篇,只要我们能够把这小段,小句写的美了,这才是你现在应该做的。当然,在一切的前提,你得要抱着这份热情坚持下去。”
老师还送了一本《小王子》给我,她说让我抛离那些网络小说,去投入到真正的文学世界当中去。去看看那些大家的作品,他们年少时也肯定有你的热情。
在老师的指引下,我或多或少的去浏览了很多的大家文章,诗歌,以及作品。其实多半是硬着头皮去看的。
那时的我只觉的其中的枯燥乏味,全然读不出它们蕴藏的万千美感。
我觉的,那些所谓大家,名人的作品,却是枯燥的,反没有网络小说情节的热情与激斗。
老师的话便早早被我抛在脑后,而我也没有再坚持去写那些小说。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那股劲头在我身上已慢慢的褪去。我开始觉到了写作的乏味,觉得很费时间。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天性爱玩。没有什么能把一个爱玩的孩子困在写桌上的。
再到后来,上高中了。因为是寄宿制学校,所以说,也就少了手机,电脑,游戏机一系列男孩子的东西。以至于,伴随我除过各个学科之外,就只有了篮球和书。
我开始贪婪的索取任何我能够看到的书籍。从余华的《活着》,到贾平凹的散文,再到徐志摩的《猛虎集》,我渐渐的体会到了文学中独特的魅力。它是一种精神的方向,是一种很让人放心的路。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看书上,在写字上。我不再只是一个喜欢故事的孩子,我的阅读渐渐涉及到了散文,杂文,古诗词,现代诗歌,甚至于史书国学。
我看了许多的书,也欣赏了许多不同的美。在余华笔下多是些悲惨的命运;徐志摩的诗歌却让我一再感受到生活的崇高。
我又开始拿起笔。只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躁。我只是抱着一颗平常的心,以及我的热情,来在纸上写下我脑海里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小段。又或者是一首小诗,一篇不长的文章。
我可能会写树木,写鱼虫;写眼前景,写耳边声;写人,写事;写繁华的世界,也写虚缈的太空。
我开始不断地写,也不断地读。我开始抱着一种别样的热情,来让自己全心投入这写作的长河之中。
我不再觉得写作乏味,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坐在桌前,哪怕想来想去却只写下寥寥几个字,但我也觉得那是一种小小的成就。
我终于爱上了写作,也爱上了书。我终于愿意早睡,只为第二天清晨能够看到朝阳,能够在一杯水的功夫,写出几十几百的美的文字。
我终于能够抛开手机,去更深地融入这世界里。
我父亲告诉我说,爱这件事,就大胆的去做吧。
我很庆幸,我有一个支持我的父亲。也很庆幸,我能够在此仅仅的一生,去进行我最热衷的事。
对于写作,我终于抱着满腔的热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