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面对孩子的调皮,不同的爸爸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
9月18日,安徽阜阳,一位爸爸坐在店门口吃饭时,儿子和另外一个孩子在附近踢球,儿子不小心把球踢翻了爸爸的餐盘,当时父子俩和另外那个孩子互相看着好一会儿,当时三人间有一种好笑又尴尬的气氛,不过爸爸并没有过多批评,因为两个孩子不是有意的。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无独有偶,5月2日,安徽六安,一个男孩在自家餐饮玩球,无意间踢到了菜里,结果挨了爸爸结结实实的一个耳光,因为他踢到的是店内食客的菜,这个食客看到此情景后更心疼这个孩子,于是放下碗筷和孩子爸爸谈起了心,让这个大男人很是后悔。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这就是两个不同的处事方式,阜阳的爸爸懂得“三思而后行”,六安的爸爸是“顺应大脑”。
六安的爸爸看到孩子犯“错”后,第一本能反应就是生气,为了让孩子长长记性,批评责怪甚至体罚孩子,可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孩子得到教训后是害怕和恐惧,严重的话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心理阴影,或者变得胆小怕事,或者也跟爸爸一样处事时喜欢动手。
那何为“三思而后行”,意思是事情有轻重缓急,做事前要再三思考,不要冲动,避免做出令人自己后悔的决定。
正如阜阳的爸爸,他照顾了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心,如果要批评也不是当着这么多外人的面,可以带孩子到一边沟通,效果则完全不一样。
再举一个真实案例,同一对父子,对待同样的事情,前后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同。
这个父亲是一家公司老板,对14岁的儿子特别严厉,稍有不对就打,他觉得打孩子很正常,不打不成才。可是这个孩子被打得脾气特倔,在学校也经常打架,老师告状后回到家被父亲狠狠打一顿,然后孩子再到学校打架,回家又被“修理”,恶性循环,让学校头疼不已。
后来这个老板的夫人参加了一个家庭教育课程,第二次开课时硬是把这个老板拉了过去参加,这个老板从一开始不当回事,到后来被课程老师彻底“降服”,课后专门请老师吃饭,进行了一个晚上的自我批评,一直在反省自己在教育儿子上的错误,并表示一定痛改前非。
课程刚结束,还在回家的高铁上,又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孩子这次把同学打到了缝针,老板“顺应大脑”本能的反应就是火冒三丈,幸亏当时在高铁上,给了老板一个“三思而后行”的机会,老板冷静下来,也想到了对策。
第二天到学校找到老师和儿子,老板没有发火,而当着所有老师的面对儿子说:“我这次保证不打你,不过你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们一起来处理。”
在老板的再三保证下,儿子才颤颤巍巍地解释清楚,原来是被打的同学欺负他的朋友,他是见义勇为,出手帮助自己的朋友。
老板听了之后,立马竖起了一个大拇指,表扬了孩子的动机非常好,还真诚地说:“爸爸为你感到骄傲!”儿子震惊万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然后老板再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打人的行为不对,主动提出要向同学道歉,并表示以后不会再那么冲动跟同学打架。
也是从那天开始,这个老板真的做到了再也不动手打孩子,而孩子变得开朗起来,表现一天天转好,成绩也在逐步上升,这让老板的夫人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三思而后行”的好处,无论是对孩子,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多方位考虑,这样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决定。
“顺应大脑”更多的是一种本能的教育,这是原生家庭给我们留下的,也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血液里,可能我们并不赞成父母的某些行为,比如打骂孩子,但因为耳濡目染,当我们成年后看到了孩子在犯错时,还是会非常本能地运用了当初父母的处理方式。
所以如果意识到“顺应大脑”是一种冲动,容易让我们在不冷静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告诉自己,遇到事情不是先想着如何解决这件事,而是要先冷静下来,分析这件事,看清楚了再思考处理的方法。
也许会有家长觉得教育孩子需要打骂,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些家长,你是不是从小就被家长打大的呢?当你父母打你的时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和想法?
有家长跟我说,小时候被家长打的时候,连希望家长快点“S掉”的心都有。
所以换位思考,当我们打孩子的时候,孩子又会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请“三思而后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