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教育教学教师教育,只要用心
198、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198、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作者: 暖阳西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7-04 11:08 被阅读0次

            拿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时候,看到封面介绍,我异常兴奋!因为封面上赫然写着:“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实话,看到后一句话,我是半信半疑的,美国的教室与我们的教室应该有很多不同吧,由于东西方差异的存在,雷夫的方法适合我们吗?

            当我再把书翻到联合推荐这一页时,看到了很多报刊、杂志、作家等的推荐语,他们的肯定和评价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雷夫以及他的56号教室。以下我摘录了部分推荐语:

              尽管他是站在教师的角色上来写这本书的,但他不是那种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谈的人,他用他的文字处处提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家长读,让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进你的家中。“第56号教窒”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符码,应该得到传播。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

              而雷夫老师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却不断告诉我们: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乃至一个小小的鬼点子!巧妙地做,坚持不懈地做,才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对于充满着教育理想和激情的老师或家长来说,怎样教育孩子才算用心,才能创造奇迹?请从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开始吧!

              ——儿童学习与指导专家畅销书《作业的革命》作者    刘春生。

            原来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

            ——浩途家长俱乐部推荐。

            所以作为教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期刊《班主任》主编  佟德

            雷夫老师的出现意义深远,他让千千万万抱怨教育的老师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即使我们无法像雷夫这样疯狂,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                        ——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阅读项目组。

            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当然,其所收获的成就感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达到的。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  郝云剑。

          读完推荐语,我带着对雷夫老师的敬意将书翻至第一部分:家最温暖,下面一行小字写着: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看到这里,我大致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们会喜欢雷夫了。一个像家的温暖的教室,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谁又会不喜欢呢?

            在《给我一些真相》一文中,雷夫描述了这个一个案例:三年级学生艾力克斯的书包很乱,实际上比“乱”还可怕——十足像个塞满纸张、资料夹,以及糖果的核爆灾区。艾力克斯的老师原本可以把握这次机会对他进行教育,但他却对着艾利克斯大吼大叫,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桌上给同学看。接着,他叫学生去他车上拿照相机,把桌上的一片狼藉拍下来,还对艾力克斯说,他会在家长返校夜向所有来宾展示这张照片,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最后这位老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要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力克斯桌上就好了。

            艾力克斯老师的做法虽然让艾力克斯的书包干净多了,但雷夫说这件事最大的灾难是老师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这个案例凸显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近年来,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看看现今教师面临的许多棘手情境,再想想,这种做法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们就诚实一点吧,这么做可能有效果,但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了解这些,因为我是过来人,我也曾一脚踏进相同的陷阱。真相很简单,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看到雷夫的描述,我觉得像极了我们的教育环境。

          记得我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有经验的老教师也是这样善意提醒我的:小刘老师,你刚踏上讲台,头三脚一定要踢开,要让学生怕你,他们怕你了,你讲话才有分量!记住千万别在学生面前露出笑脸,否则,小孩子们会蹬鼻子上脸的,到了他们不怕你的时候,你就难以再竖起你的威信了。别听书上瞎说,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式的关系,书上的理论是写给人看的,但不适合我们乡下的教育。”

          听着老教师的温馨提示,内心却十分不平静: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吗?师生之间不应是朋友式的关系吗?老师的教鞭不是高高扬起却又轻轻落下的吗……一连串的问号,一时间,我不敢定位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就像雷夫说的,我怕丟脸,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我一进教室,就拉下脸子,佯装自己很厉害。但我从孩子的眼神中能读懂他们的恐惧,这种恐惧致使在后来的班级管理中,我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孤军奋战在教室里。学生因为怕我,没有敢走近我的,更别提有谁敢对我谈谈班级的情况了。那时的感觉糟糕透了。

          我常常会回忆自己的童年,会在记忆中搜寻儿时的课堂。我最怕的是三年级时的班主任,整天板着脸孔,且常在班级比较安静的情况下,他偷偷地站在后窗口,突然大喝一声:“讲什么讲?”或是在室内突然大拍一下桌子:“有的同学在讲什么?”他的洪钟似的喝斥常常会让我们手里握着的笔一振而写错了字。最严重的一次竟让一个在写毛笔字的同学吓的打翻了墨汁瓶。每天提心吊胆的去上课,当然,他的课也成了我们最讨厌的。

          其实,想想自己那时那地对“害怕”的讨厌,我又何必再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这样恐惧的老师呢?

          雷夫说他在早年的时候,也曾计划给孩子来点下马威,让孩子们清楚他才是老大。也曾因釆取这种做法而享受孩子们守规矩的“成功”果实。直到他看到一部电影中一个教师说了自己儿子和红袜队的故事。

            这位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面有传奇的1967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签名,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却没有和儿子说明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写满字的球来完事,小男孩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听到儿子这样说,孩子的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转念一想,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自那天起,他就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目的是提醒自己: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雷夫老师从这个故事中反思自己班上孩子守规矩,是因为害怕。

          读到此处,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是仅仅让孩子因害怕而守规矩,还是为了让他们本身变成更好的人呢?孩子终究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害怕”“恐惧”的威力又能维持多久呢?

          雷夫的做法值得我们可借鉴。“为了在不诉诸恐惧手段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优异的学习表现,我做了下列四件事。”

          一:以信任取代恐惧。雷夫说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信任不是单纯地说教,而是言出必行的身教。

          二、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雷夫说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但无可讳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三、纪律必须合乎逻辑。雷夫提醒我们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也列举了一些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实例: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大家心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再举另一个经典的例子,约翰林没有写数学作业,给他的惩罚是下午不能上美术课,或者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关联?

            雷夫所举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四、你就是榜样。雷夫说: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生活中,我常常会接到家长反应孩子在家不听话的问题,比如玩手机,打游戏等。孩子为什么会迷恋网络和游戏?家长们极少会从自身找原因,而把原因归结为孩子不听话。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会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唠叨:你要好好学习,爸妈一辈子就这样了,也没什么追求了。

            试想一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都也是孩子心目中可感的榜样,甚至崇拜的偶像!当我们告诉孩子我们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时,我们的教育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说教当然无力,孩子也自然听不进步,甚至反感!学生也一样。所以雷夫的“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的观点我是认同的。

            雷夫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而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缺乏了一种东西——害怕。

            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切不可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8、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it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