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文学读书
《送你一颗子弹》:生活中的各种小情绪,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送你一颗子弹》:生活中的各种小情绪,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作者: 记忆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23:48 被阅读294次

    记得同事第一次推荐这本书时说:“这本书是一位70后的政治女博士记录自己在国外生活的点点滴滴,语言俏皮而有灵气,你值得一读。”心想,研究政治的学者主题深刻,见解独到应该没错,这符合他们的专业,还能俏皮,可爱,那就很难说了。

    一、好文字的样子

    于是我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这本书,更多了一份挑剔。当我看完第一部分:论他人即地狱,就被率真诚实的作者所打动,作者承认自己也想渊博来着,也时不时挑灯夜战抱着厚厚的历史地理科普书啃啊啃,指望第二天在某场对话中“不经意地”引经据典。后来她发现,当她看到100页的时候,就会忘了前50页的内容,等回头再去复习前50页的内容,又忘了第100页的内容,于是作者感叹:“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这里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读书时的场景,也被作者形象的比喻所折服。像这样幽默睿智的语言随处可见。

    比如我们生活中有关无关的人,在作者看来,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这一切,据说都是“因了冥冥中的缘分”。

    讨论到爱情时,她的观点一语中的,极为精辟。两个人的关系中,总有一个是园丁,一个是花园。其实爱情也是,在一个婚姻或者恋爱关系中,总有一个是虐待狂,而另一个是受虐狂。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受虐与施虐的痛感――或者说快感――本身,成了爱情的防腐剂。说白了,不是因为爱而去忍受痛,而是通过痛才能感到爱。

    通过作者对生活中的他人,婚姻爱情的论述,足以见得作者的文字功底,她也曾说过,她在文章写成之后到出版,从来不看自己写过的东西,不管是一种自嘲的口吻,还是自信的口吻,都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还是非常满意,如果你是文字控,那读这本书再合适不过了。在这里,你才知道好文字是什么样的。

    二、送你一颗子弹,瞄准你的失望与痛苦

    如果你仅仅认为刘瑜再跟你玩文字游戏,时不时冒出一些金句,满足你的阅读快感,那就太冤枉她了。

    她的一些观点,曾一度成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引我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解答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惑。

    再次拿起刘瑜的这本《送你一颗子弹》,是在前些天,无意中被一个醉鬼恶语中伤,心情极度糟糕,拿起躺在桌上的这本书,翻到一篇《What  Is He Building There ?》文章,作者也写到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疯子,她相信所有的疯子,都是因为尴尬而疯的。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理论。她说:“他们不能承受自己说过的蠢话、做过的蠢事、交过的蠢朋友,羞愧难当,所以一疯了之。出于从记忆中解放自己的美好愿望,他们乘坐着秘密飞船,飞到了另一个均衡里。”作者幽默的语言,理智的分析帮我解开了心结,不在跟一个酒醉的疯子计较,重新开始美好而充实的生活。我也再次理解了“送你一颗子弹”的意义:我们的失望与痛苦,是子弹所瞄准的。

    三、生活中的各种小情绪,也是一种生产力

    1.学习焦虑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学习就成了一种现代生活的强迫症,人人都赶着去看急诊。作者形象地比喻道:“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多么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一个魅力四射的丈夫的关系。随时随地可能被甩掉,所以每天处心积虑地往脸上涂日霜夜霜眼霜防晒霜,一直涂到脸上所有毛孔都被堵塞为止。”

    面对学习,我也曾焦虑,整天看各种提升自己的课程,怎么写小说,怎样有效地阅读一本书,如何提高时间管理,提升演讲的能力,于是又看到各种网络课程,积极地参加各种打卡,生怕自己跟不上这个社会的脚步,被时代的步伐抛弃。整天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也没学会什么技能,就这样终日被学习奴役。

    这样恶性循环,生活没有过好,学习能力也没有提升。突然想起荀子劝学中的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就这样,我开始审视自己凌乱的生活,考虑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能长久坚持下来的,这三年来,我发现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读书写作和吟诵。那我就坚持自己能坚持学习下来的内容,舍弃其他的。想着自己好好努力,但不要太着急,终有一日它会成为你的一种生产力。

    2、面对孤独

    作者初到国外,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每天学校、家、图书馆、体育馆几点一线。她认为克服孤独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应它。于是整天一个人看书,一个人上网,一个人看DVD,一个人做饭。她让自己“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长期的孤单中,作者的思维更加敏锐,她形象地比喻孤独“就像一个圆点脱离了坐标系,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成其为问题,有时觉得自己越来越傻。”

    或许人的生命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旺盛,在孤独中,之前可以坚持独立思考,保持表达欲,还可以写博客论文,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努力,这是刘瑜面对孤独该有的美好品质,她让自己生活中的这种小情绪,在她的脑中发酵,诉诸于笔端,跃然纸上,成为她精神世界中最珍贵的财富。

    3.面对软弱

    有一天作者脑洞大开,想象人在道德极限场景下的特点:就是危险面前她的努力几乎于事无补,但问题是:相比于事无补的努力并为此并付出生命的代价,她是否能够忍受自己在别人极端的痛苦面前无所作为?

    对极端情况的想象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捷径,而太平年代只是模糊人性,好人显不出好,坏人显不出坏。

    只有当一个人能够面对自己的软弱时,他才能真正学会谦卑与宽容。《追风筝的人》有一句话:没有良知的人从不承受痛苦。就是说,如果我为此感到痛苦,那一定是因为我良知未泯。如果我甚至为我还没有犯下的罪行而感到痛苦,那我肯定非常有良知。

    当我们的想法有违领导的想法时,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质疑和轻视时,当我们一次次地尝试战胜疾病而未果时,我们为此感到痛苦,或许正如作者所言,那是我们的良知未泯。

    生活中的这些小情绪,刘瑜都能感受到,并且很有逻辑地记录下来,慢慢积累成博客文集,出版成册,这对她来说就是一种生产力。她把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小情绪记录下来,活成了我们喜欢的样子,拥有所有美好的品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阿楚air:被题目吸引,看完你的介绍,更想看这本书。谢谢你的分享!
        记忆悠悠:@阿楚爱人 一直对题目不自信的我听你这么说很高兴。谢谢你的喜欢!
      • 宗门君:喜欢你分享出来

      本文标题:《送你一颗子弹》:生活中的各种小情绪,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nf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