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百度汉语这么解释,一是用耳朵接受别人的话音,听为动词。二是听从长辈或领导的话,并顺从长辈或领导的意志。
小时候,父母以我们姐弟仨听话,顺从他们的意思为骄傲,并一再对外宣称自己教育好。
长大后,随着认知力的不断加强,越来越感觉,听话并不能跟教育挂勾,风马牛不相及,不能死死的焊在一起。
我们仨听话,可是结果呢?没有一个对他们这种教育方式认同的,且我们仨走到今天,对世界对生活对情感等等各观,全部没有他们的影子,从小到大,除了尽孝以外,听话也成就了我们仨在他们面前出众的演技,听归听,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今,随着我们长大,结婚生子,以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变了。
可是最近一次过年却发现,并没有,他们脑子里骨子里依然以听话做为教育好坏的标准,无论这话是对还是错,不听话就是你不行,没教育好。
过年时,姐弟三个带着孩子过去。为了防止孩子吵闹打扰老人,我们把他们集体放在另一间房子里,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好不欢乐。
可即使这样,老爷子还是怒了:你们都怎么教育孩子的?一点不听话。看你们仨,在我面前敢这样吗?
姐弟仨相互对视了一眼,六只眼睛里全是呵呵,自然也没训孩子,他们没错。
有错的是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子女身上,可我们不想这么做,不想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像我们仨一样用大半生治愈童年。
何况,这种听话并不是教育好,不过是他们自私罢了。
同样地,于老公也一样,对的听,不对的反驳,对他没必要演,这可是要生活一辈子的人,总演,多累。
我不听父母的话,在专业选择上,在嫁人上,在育儿上坚持己见,是因为他们的话没有可取之处。
有时,我不听老公的话,理由也一样。
可是,听话这事儿,到底怎么做才正确?
我想,符皇后一生的经历就是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8400/29f77bbb71b846fa.jpg)
符皇后:听话,不是盲听
符皇后符氏,出身尊贵的将门世家,祖父符存审是后唐大将,曾担任宰相,还被赐予李姓,父亲是魏王符彦卿,曾任后晋天雄军节度使,与皇帝郭威特铁。
从小长大,即使身为贵族之女,也难以脱逃出世间嫁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等等框框架架。
十几岁时,被父母指婚给李崇训,不管她愿意与否,在那时,父母的命令就是天命,违反不可能,不从也不可能。
符氏是有主见的,她知道也到了嫁人的年龄,又不能自由恋爱,只好从命。
这里,她虽是个听话的孩子,但也给出了明示,父母的话对,可以听。
嫁人后,从夫命。同样地,她更加明白,老公的话,对的话,错的绝不从。
嫁过去没多久,因为公公李守贞据河中反叛,被郭威讨伐,李氏父子不得不畏罪自杀。
令人可恨的是,李崇训在自杀前,非要将一家老小全部杀死。
婚后从夫,那时的社会风气,不从你就该死。难怪这样的风气死了。不然得让多少女子蒙怨。
此时,外有兵将冲入,内有李崇训,好在符氏本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也够客观冷静,老公说的不一定对,何况死这事,自己不同意又没罪过,谁也无权剥夺自己的生命。
当然,她也够机智,老公不服气到处找她,她躲在帷幔后面才逃过一劫。
无缘无故杀妻,是要遭天谴的呢。
死里逃生,符氏从老公的剑下逃出,却没躲过入侵的兵将。
伴随着大批士兵的侵袭,符氏过人的胆魄也显露出来了,她不惊不慌盘腿坐下,厉声喝道:
我是魏王之女,郭威将军与我父交往深厚,你们敢无礼我肯定不轻饶,还不快去报告郭将军,就说我在这里!
几句话,把背景后果等等交待得一清二楚。
这就是她有主见的底气,沉着,冷静,果敢,有魄力。
满足这几个条件的,一定是对听话有选择性的,不会盲从的人。
而这样的人,恰恰也能转危为安。
否则,盲从的人遇乱自己跟个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有人给指个套就钻进去了,结果可想而知。
自然地,有主见的人也是受人喜爱的。
郭威闻报赶来,带她跟父母团聚,同时因赏识她的果敢沉稳有主见,还毅然收为义女。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8400/766b2fc6a46ffb2d.jpg)
有主见的人,敢于说“不”
讽刺的是,好友郭威都能对符氏刮目相看,可是父母却不这么认为。
符父符母眼看女儿平安归来,高兴之余说道,既然已经守寡了,就去做尼姑吧。
那样子,是不是像极了今天的部分父母。
当你毕业后,你如果是女生,立即说,赶紧嫁人!
你如果说,我还要找工作呢?
他们立即反驳,女孩子工什么作挣什么钱拼什么命?嫁人才是正事!
仿佛在他们眼里,“就该如何如何”就是天定的法则,不遵守,你就是不孝,敢顶撞,就连哭带喊说白养你了。
生下你,命是他们给的,命运也得听他们的。
这歪理,这“该XX”究竟是从哪儿流传下来的?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所以每次听到类似这话,都咬牙切齿。
符氏也一样。
她不明白,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要掌握在别人手中?
那是自己的生活,自己才知道最想要什么啊?
她不服,到了该做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的时候了,便愤然告诉母亲,当初你们要我嫁人,这话很对,我听。
可是生死有命,我大难不死,本该好好的活下去。为什么要我去当尼姑苟且偷生?我又没做见不得人的事?
母亲哑言之余便哭闹,说的话哭的调调还是老一套,什么我养你这么大,什么你不听话了,什么你翅膀硬了……
符氏不理,自己又不是植物人,有思想有见地有主见,既然不听他们的了,也犯不着为他们这些话生气,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生活就是胜利。
有主见并不见得一定要接受别人包括父母的任性,她坚持是因为她认真地衡量过自己,相信自己还年轻,有享受新生活的权利。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8400/e4bcdeeef086c7d8.jpg)
有主见的人,也有迫不得己时
符氏的坚持终于迎来梦想实现。
那之后不久,郭威的养子柴荣夫人刘氏去世了,便为柴荣上门提亲。
柴荣五大三粗,脾气暴躁,一眼便看中了谦和贤良的符氏,直接纳为继室。
伴随着郭威去世后,柴荣继位,符氏被封为皇后。
好险啊,要不是她坚持己见,哪儿能坐上皇后的宝座,早就在寺庙里孤苦一生了。
突然想到一个客户,该客户是女生。
毕业时,父亲因为让她嫁一个战友的儿子,直接喝令她不准再回北京,否则断绝父女关系。
客户非常有主见,死也不从,理由很直白,一没感悟基础,二是梦想没实现。
可是她这点想法,在父亲面前啥也不是,女孩子就得嫁人,安安稳稳地过一生,什么叫不想要的生活?你没嫁怎么知道你不想要?
父女俩拗了几天,在她绝食抗议中,在母亲的帮助下,三更半夜“逃”出来了。
后来,她努力工作,用行动证明自己也能成大事办公司。
如今,公司已有几十人,在北京直接安了家。
而父亲那个战友的儿子,则已经离了两次婚,原因是,那是父母安排的,不是他要的,性格不和,过不到一起。
其实,并非如此,不过是在婚姻之事上他没主见罢了。
话说,虽然有主见能坚持自己更好,可是在世间之中,即使再有主见也会有迫不得已之时。
符氏成为皇后,全靠自己的坚持。
可是成为皇后以后,她的生活却并没那么顺。
老公脾气不好,不轻易听人劝,即使经她说教略有改善,但总有固执的时候。
而那个时代,符氏能坚持到再婚已经不容易,就算老公再如何,她也不能改变。
一次,柴荣非要率兵攻打淮南,符氏听罢说出想法,攻打是不可行的,亲征也不行,凶多吉少,并客观分析了原因等等。
但柴荣不听啊,小脖子一拧,劳资就要去送死,你管得着嘛?
符氏无奈,只好随他一起亲征。
结果,正如她所料,战果不佳,大批将士折损,自己还染上了重病,以至回京没多久便病逝了。
这个结局,她或许早知道,但无力回转。
倘若在今天,她的结局或许是另一种,毕竟时代不同,今天可变通的太多了。
虽病逝,但至少这一生,她能按自己的意愿走一程,死而无憾。
可叹的是,今非昔比,但与她完全相反,无主见,易受别人左右的人,还有许多,在父母说教中,在七大姑八大姨中,在朋友中,在领导中,在同事中……或明或暗不成文的规矩将他们困得死死的,动不敢动,说不敢说。
每一天都在做思想争斗,做个听话的孩子,怎么能听话让他人满意还能遂了自己的意愿?亦或者直接做个不听话的孩子?
如此反复,结果每天都以失败告终。
想想就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