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楼见性国学与传统文化莲·传统文化
《红楼梦》30年|但是有情皆满愿望,更从何处著思量

《红楼梦》30年|但是有情皆满愿望,更从何处著思量

作者: 蓝羽鱼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00:03 被阅读46次
    图片来自网络

    父亲年轻时候的笔记本中,会有很多插图,其中一本便是关于的红楼梦的。小时候,他常抱着我,并意兴盎然地说着:“这是黛玉,这是宝哥哥... ...”,我记住了那些唯美的图画,只待长大后去翻阅它们背后的故事。

    后来,我知道它们是87版《红楼梦》的剧照,便一路看着,再不能放下。转眼30了,我看了鲁豫的访问,忍不住又找来十年前央视艺术人生的红楼特期来看。


    01

    先说艺术人生,从剧中玉蕊娇怯的年纪,快进20年,剧外的“林妹妹”,“妙玉”,“袭人”……跳转眼前,来到此刻。这些形象太深我心,再加其中几人的命运遭遇与剧情惊人相似,便产生了一种“戏剧漫出延伸到现实”的错觉。

    陈晓旭之于黛玉,欧阳奋强之于宝玉,戏里戏外... ....两种人生与命运的错落交叠,产生了一种奇异难解的效果。人物的悲喜在了如指掌中推进,在他们大都还处于年少不知愁的阶段,便“提前”历经了大如人生的起落。在各个的时光中,理应更顺遂,更通透。

    可是,跳出戏外,回到自己的生活,他们并没有如我们所愿,成为闪耀之星,而是历经人世风霜,沉浮聚散,一生的辉煌自《红楼梦》起,大部分人便“泯然于众”了。欧阳奋强转入幕后,并没有成为期望中的导演;陈晓旭除了《家春秋》中的梅表姐,在没有出演过其他角色,于是转入广告业;郭宵珍两次报考中戏落榜后,回了家乡... ...

    这种极具传奇的落差,且不说观众,演员们更是郁结难解,才会数度落泪。终难料,红楼梦便是他们的此生之最。

    或者,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执妄支撑着希望,在冷却又重温的往复中学着——释然的过程。悲喜千般,古今一梦。在涉入之前,得到过多少,带入过多少,涉入之后,是牵绊是助力?才各有分晓。演员们人世海海的沉浮起落,亦如戏剧的映射,却也是身处其中,不得窥见全貌。

    时光如无形的刻刀,在无所察觉中将人细细雕琢。剧中的稚嫩天真渐渐褪去,岁月风尘,把他们在红楼梦中的样子隐隐冲刷,似乎跳过了渐变,赫然呈现眼前,在原来的样子中添加陌生的沧桑。正应了这句“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刘姥姥”和长大的“板儿”相拥而泣,演员们寒暄握手,他们还是他们,他们已不是他们,不是当年红楼梦中人。

    再回到他们各自命运的罗盘,历经着那些比戏里还要尖锐冷酷的情节。戏里戏外,两种不同的作用力,却把人物带到某种相似的情节。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惊人的巧合?

    于有些人,《红楼梦》确实像一面镜子,后续早已经写好,只待踏入,亲历,然后知其中味。它似把角色的一生都诠释好,在戏里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而离开了《红楼梦》,人生才要开始。有一种猜测:这些演员都无法完全摆脱红楼梦的影子,角色的投入。所以他们各自的人生似乎被预设了某种前置的暗示。

    陈晓旭说,还是喜欢别人称呼自己“林黛玉”,她自己性格也很像林黛玉。《红楼梦》让她看到一个精彩的大千世界,但是又把这个门关上了。后来由于世事无常,她遁入空门,抽离开凡世的琐碎与沉重,还归自己最后的宁静。

    其实,相似的结局,不在于是不是自我带入过多,更在于人内心深层的需要与欲求吧。“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停不下来,所以想停下,放不下来,所以想放下。极力去找寻另一种平衡。即使,围城之外,景色依然,年轻不再,过往不同,人生却一般。这是人共同的困境。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红楼梦》讲的是人生的解脱。这里没有“不可为而为之”的牺牲与悲壮,讲的皆是人如何从情天欲海的茫茫中“好了”与“善终”,如何在不可承受之重的种种附赘中,停止沉迷,而寻求一丝淡然与清净。王国维先生用佛家的“色空观”将其概括,色即物相物欲,空即通达,或者说一种懂得,看穿。

    这不是某个剧中人物的固有,是人人皆有的悲喜与无可奈何。读《红楼梦》,跟着历经怀金悼玉的回转,然后万古神伤的人们,不也是像是历经了一回人生,却依然难以挣脱,依然无解吗!

    02

    《红楼梦》30年再聚首的演出中,欧阳奋强含着泪,朗读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的,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10年后,再重逢,多半是未完成的告别了。贾瑞的饰演者,因酗酒而亡,板儿的扮演者因车祸遂去,“贾赦”,“贾母”也都已经离开人世。时光将他们永远留在荧幕,留在角色,略去现实中的故事。

    没有人会永远等在远处。每一次的见面,都是一次重视或告别,在彼此眼中,照见时光冷暖,生命无常;告别着不老的剧情和远去的旧时自己。

    在邓婕的采访中,她说,自己确实无法在超越“王熙凤”这一个角色,欧阳奋强也感叹,一生的“幸运”都在《红楼梦》了。朋友忍不住联想到到电影《霸王别姬》里与虞姬合二为一的程蝶衣。这些演员们,真的是入戏太深吗!于红楼于人生的大剧。

    人生从来不非此即彼。我们读者,也可能一入红楼,便难再“醒”,谁能完全活在冰冷的现实里呢。撇开剧情,有梦不觉人生寒,我们也不过如此。放下那些对“名”的期待,他们不过是万千寻常人中一个。虚虚实实,悲喜交集,期望着,失落着,得到着,也失去着。这不会因为一部著作,便有所不同。

    现实里,荧幕前的光鲜亮丽和功成名就只是幸运的少数,这是人生的常态。只因《红楼梦》太瞩目,我们也才会把他们的“遗憾”放大,不得不与这部剧里的人物悲喜联系在一起。如果他们不曾因红楼而闪耀过,那么他们所经所历,不过是平常的失意情节,不如我们想得那么传奇。

    他们把我们寻常之人的离合悲欢,再真实不过的人生本象展现在大众视野里。只是,我们是更愿意转另一面,看到灼灼幸福的光华,那期望中生活的样子,才会唏嘘不已。

    不过,此生因《红楼梦》而被点亮过,他们中大多数认为是一种幸运了。至少,一段岁月被见证过,于时光中不朽。一曲红楼不散,相识相知尽离欢。

    红尘种种,包括想成就而未能全的,最后都会凝萃成生命的感动吧。梦里梦外,起起落落,已不在介怀,只感念岁月和终于抵达的自己。

    夜深人静,我时常翻阅这本《红楼梦》,划过时光的字字句句,照见自己年月过往的一页温热,如红楼梦中人一般。也许得不到终极答案,亦不知悲剧纠缠根源,窥探不到关于未来的蛛丝马迹,更或者还是一场黯然神伤空茫茫的浩叹。只是,我不再去想,看书的意义,迷恋的危险,那一刻的获得和见证,牵动起年少梦的回顾和重新解读,就是拥有。

    放下,彻悟,太远!“但是有情皆满愿望,更从何处著思量”。所以寻解的一路,人人独自跋涉,亦人人皆可为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30年|但是有情皆满愿望,更从何处著思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mp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