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控力school同学会(无输出,白读书)
29/70 盲目追求量从而陷入快读的学习误区

29/70 盲目追求量从而陷入快读的学习误区

作者: 先胜而后战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1:07 被阅读0次

昨天读完第一章,今天上午又拿起这本书,本来还有许多工作,但是看完第一章节因为不得不停止因为时间太晚,潜意识里一直想完成后续章节的那种感觉,让自己确实无法全心工作。

目前对书里提出的关于不要盲目追求快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这确实是我近期参加读书营以来开始出现的一种偏离轨道的错误方式。很多书一两个小时可以完成,形成所谓书本框架,与已有书籍有些关联性思考,在实际行动中也自认为有所提升。但是,在看到《影响力》、《好好学习》《和时间做朋友》《金字塔原理》这几本书的时候,确实觉得,没法快。里面的很多理论、深层含义与其他已有知识如何融合、在生活中如何应用上没办法快速完成,即便是读过程中,也会读到后面再翻回去重新看一些论述,因为在读下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疑惑,翻回去会发现原有的理解是错误的或者忽略的。从而,一本书反反复复来回翻看,进展非常之慢。

之前写的一篇简书,我认为是自己对新领域知识的不理解导致的慢,也有自责,这么慢读一本书,怎么可能进步,怎么保证大批量读书,甚至对案头的几十本书(没看的十多本)开始感到焦虑。在成甲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要快,一些临界知识点(我认为是从众多行为中抽象出来,可以广泛灵活应用的“普世概念',那些左右我们的行为而不自知的理论,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到各个领域让我们有豁然开朗之感的知识)绝对需要慢慢学习。这种关键性环节没有打通,那么快读的很多书都是流于形式、自我安慰麻醉的一种应激反应(我觉得更多是面对海量信息,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追上信息膨胀的步伐,是一种被动的、被牵制的行为方式。可叹的是,这种对知识量的“占有欲”曾经接触过的“虚荣心理”让大家乐此不疲,还在拼命的比拼速度)。

这里也要感慨下思维导图的用法误区,分析文章框架可以帮助自己理解作者的文章排布,也能根据提纲或者目录列出文章的章节内容,再摘出一两句自己有感悟的话。这种做法确实能让自己读书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是,这只适合快餐书籍。本身已经有了这方面知识点的基本体系,再读不过是锻炼速度。经典的底层理论还是要有其他方式来协助自己讲底层理论融会贯通,可惜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吸收架构体系或方式。这个盲点不知道该怎么弥补。思维导图可能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思维导图的关联性上、架构分析上侧重点需要调整。

另外,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学习,终归将归于基础理论(现在我的认知是心理学,未来随着读书的深入可能是哲学)。本来读书和参加读写营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安排时间,最终却发现解决问题的本质是需要看一些心理学书籍,从底层认知改变开始影响自己的行为方式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9/70 盲目追求量从而陷入快读的学习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fj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