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觉转移的疗效。
1.建构论中的现实的定义?
社会建构论深信,“现实是一种发明,不是一种发现。”
人们对于世界都有一套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是以个人社会文化为基础的,是相当多元且复杂的。人们会依据自己对于世界的知识作出选择,进而创造自己的现实。
这就意味着你眼中的现实与他人眼中的现实并非相同。现实是在社会关系及个人信念的基础上被创造与建构出来的。
既然现实是被创造与建构出来,也就没有对错与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只有放下自己的现实,进入他人的现实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到对方。咨询师带着好奇心去与来访者沟通,去探索对方建构的现实世界。
咨询师应具备的素养,好奇心、探索欲、同理心、悲悯心、放下评判、放下自我,进入来访者的世界,和来访者建立合作关系,发现来访者身上的资源和优势,这些资源和优势可能是来访者自身遗忘了的。
2.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指个人通过想法、感觉、行动与经验,形成对自我、生活、生命的觉察。
根据建构论的观点,咨询师不再是一个有权力的旁观者专家或指导者等角色,而是一位参与者,是与来访者一起寻找可使用的解决方法的人,也是和来访者共同合作建构现实的人。
3.什么是知觉转移?如何做知觉转移?
社会建构论认为,咨询师应重视来访者的个人经验及主观知觉,将自己位于一种不预设、不知道的未知,采取一种和来访者合作对话的形态。
借有对话过程去引导、澄清、了解来访者对问题及其解决之道赋予的意义,同时帮助来访者转换其现实,从而产生知觉转移的治疗效果。
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空杯的心态,不预设结论,通过对话反复确认来访者的现实,通过对话的方式,帮助来访者重新构建新的现实,由以前来访者聚焦负面的聚焦问题的倾向,转变为聚焦正面的聚焦资源的倾向。
关注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通过对话松动来访者负面信念,帮助来访者看到更多的面向。凡事都有利弊,总可以在任何事情上找到意义,一旦找到了意义,来访者就能接纳这件事情,接纳就可以往前走了。因为不接纳,所以来访者会被卡在这件事上。
这么多年我一直被卡在自己的身世上, 当我真正的接纳了这件事情,看到的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我就不再聚焦在这件事上了,就能朝前走成长自己了。
咨询师以合作的姿态,邀请来访者一同寻找好的,有资源的,有用的例外,进入我们目标以建构其所要解决之道,并让来访者在知觉转移的历程中,发现“问题不再是个问题”。
如何做知觉转移?这是需要练习的,只知道原理还不够!多看一些咨询笔录和录像。
三、基于共同理解的焦点解决谈话是核心治疗工具。
1.什么是共同理解?
咨询对话的“共同理解基础”,如同建筑的地基。指的是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治疗性对话中,每一时刻的内容都是在双方的交流中一起建构的,并且为双方所拥有的共识。
咨询师应尽量保留来访者的表达与用词,随时与来访者确认自己所理解的内容是否符合来访者知觉的原因。也是咨询师重视会谈脉络经营的理由。
当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咨询对话中不断积累、不断修正共同理解基础时,咨询对话也将更具有脉络性,也会对咨询师发展后续的咨询对话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咨询师要向来访者不停的确认,自己对来访者语言的解构是否准确。
这就涉及到语言逻辑学,来访者的语言被咨询师解构。准确表达并反馈给来访者。这个过程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当来访者否认咨询师的确认,咨询师要再次确认,直到双方达成一致的共识。这表明咨询师完全理解了来访者的语言。这要看另外一本关于语言逻辑学的书籍。
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重要信念去建构其主观世界,而这些重要信念,通过“故事叙述”以及“人际对话”过程,而显现其存在来访者的语言表述历程,正是来访者参与咨询的一种方式,催化来访者开展语言表达本身,就是帮助来访者重新拾回对其世界意义、假设观点等个人知识建构的一种权力的彰显。
咨询师倾听来访者,确认来访者的语言表述,以致双方达成共识。咨询师不能预设来访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能自认为理解到了来访者的意思,必须经来访者确认才可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前提是咨询师要理解语言运作的规律。
2.咨询师必备的核心能力——对话
对话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工具,如果说语言的运作以及如何精准使用语言是焦点解决治疗重要的基础元素,那么咨询对话就是治疗历程的必备核心。
双方是在对话,还是各自自说自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各说各的,所以沟通不畅,找不到灵魂对话的感觉。
在与好友丽对话时,我们有共同理解的基础,找到了通过对话扩大共识的感觉,聊的非常默契和开心。
对话是共同建构的,是指沟通中说话者与倾听者相互合作,以产生共同信息的历程。对话中这些共同信息将会带来社会互动与意义结构的转移与改变。
对话中发生这样的转移与改变,咨询师需要善用沟通语言中的转化性与延伸性。
什么是沟通语言中的转化性与延伸性呢?这需要学习语言逻辑学,通过语义转换,来实现来访者语言的改变。
3.如何建构解决之道?
帮助来访者细化,并表达出他自己所认为的解决之道,包含所欲的结果,前进的节奏,具体的行动等。
焦点解决把“语言——谈话”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发展出以正面、希望、未来为导向的解决式谈话。
在符合来访者特定生活时空维度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框架之中,去发现确认、扩大与转移来访者的各项知觉,使得来访者的负向思维习惯能转换至解决导向的思维,从而帮助来访者对问题产生新的诠释,改变旧有的行为形成新的解决方案与行为模式。
语言可以塑造人,改变来访者的语言习惯,重塑来访者的语言模式,使得来访者的思维习惯发生变化,有聚焦负面的,转变为聚焦正向的,有对自我不接纳的,转变为对自我接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