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妈有时会和我说,谁谁家的孩子期末考试第一名,很厉害,带着羡艳的口气,拿期许的眼光望着我。
过了段时间,爸妈又来告诉我,谁谁家的孩子钢琴大赛获得了什么奖项,很厉害,向我传导着获得奖项的无形压力。
在大学前,厉害这个词,几乎就等于实力,其包含的内容,无非是我们眼界之所及:学习成绩或者什么比赛的名次。
那时,实力和个人的努力具有强相关性。
上了大学之后,从五线城市走了出来,渐渐听到人们用"厉害"来形容其他东西。
帅气的男孩子在球场上扣篮,美丽的女生在舞台上光彩照人,似乎,自身的颜值、自信飞扬、张扬个性的人,也会被人们夸作"厉害"。
当然,以学习成绩打天下的学霸们,那时依然是不让人须眉的。
我作为普通学生的一员,自然是认为成绩和才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把自己的时间排满,也争取做自信的、有魅力的"学霸"。
再后来,读了研。
对科研不感兴趣的人们,对成绩看淡了许多。
而科研发烧友们,每隔一段时间就甩出一篇高质量论文。
科研能力强,用"厉害"依然可以形容。
我作为眼睛只瞄准拿文凭的"有局限的"认知者,那时认为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等,需要锤炼。
举办了许多活动,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快乐,身边逐渐出现了用"厉害"来形容我的声音。
同时,还有一种"厉害"也出现了,形容的是家里是做什么的、父母是什么的这类学生。
"二代"们逐渐浮出水面,这是在本科四年不曾见过的。
我承认我有一丝羡慕,也有一丝酸柠檬的心理,然而我依然选择不屑于他们的"厉害",依然执着地认为,成绩好、能力强、才艺高,才是真正的真才实学。
开始搬砖后,"厉害"指向的对象,似乎又有了些变化。
出现了一些阿谀且执着的人、出现了一些油滑而晋升顺利的人。
人们竟然,也用"厉害"来形容他们。
很小的时候,我曾将父母口中的"厉害",作为自己唯一努力的方向。
曾经不遗余力,曾经坚定前行。
后来的所见所闻和体验,让我不解、困惑,甚至动摇,促使我思考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环境中对"厉害"的认知,以及到底什么才是永恒的正面强大实力的代名词。
我渐渐懂得了,正如考试有规矩,游戏有规则,社会中、职场里,也有适用的游戏规则。
我玩过简单的卡丁车游戏,有纯竞速模式,也有道具模式。
那时的我,最讨厌道具模式,最讨厌被别的玩家放一个迷雾蛋套住,非要等上5秒才能继续往前开。
那时的我还小,而小时的自然的选择和喜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
也许在古代,我就是那个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人。
但社会的设定,看来,是竞速和道具并行的。
竞速,取决于玩家的直接操作,取决于车子跑的有多快、反应多灵敏以及键盘操作的熟练程度。
通过练习,通过时间的投入,自身实力可以变强。
而单纯练技能,或许只是单机游戏中才会有的模式。
加上了道具模式的游戏,规则像及了社会。
充了钱的玩家,道具一大堆。
他们可以一键加速,也可以一键给他人使绊子,甚至可以因为会员等级的不同,直接进入到VIP玩家区域。
我意识到了这些,态度也从不屑,转化为正视,从正视,转化为接纳。
即使心中依然走些忿忿不平,但"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让我只能自己处理所有不切实际的认知和幻想产生的情绪。
我意识到自己没有道具,像我这样孑然一身的人,该如何把人生这场游戏打好。
回到最初,大道至简。
没有道具,就用不断的锤炼,把技能练上去。
常常技能厉害的玩家,系统也会给到奖励。
那就慢慢积累,用奖励去兑换道具,逐步升级自己的综合能力。
"厉害"这词,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
或许是选错了路子,或许是选错了环境,又或许,就是自己不够努力。
既然不愿意当一个低端玩家,那就继续升级。
中间空档的时间,是认知升级的必经之路。
好在,我终于认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