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想法随笔散文
樊锦诗走过的那段艰难岁月

樊锦诗走过的那段艰难岁月

作者: 洋木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7-11 15:24 被阅读0次

生孩子前一天还在摘棉花,产房无一人陪伴,孩子一件衣服也没有,也许你会想,这怎么可能,而它真实地发生在“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身上。

那是1968年,樊锦诗和老公两地分居,她在敦煌,老公在武汉,快分娩时,樊锦诗和老公决定在武汉生孩子,樊锦诗体质不好,敦煌的条件不如武汉,到武汉家人也好照顾。

樊锦诗向革委会主任请假,遭到拒绝,说生个孩子,在哪不是生,非得去武汉?请假不成,又接到参加秋收的任务,对一个快生产的女人是多么残忍!

樊锦诗还是去秋收了,主要任务是摘棉花,弯腰釆摘,对一个孕妇来说何其困难,一天下来,她见红的,被同事送到医院,一个护士看她一个人情绪低落,陪了她一晚。

第二天,她生产了,尴尬的事情来了,孩子没衣服可穿,医生责备她这个妈妈不尽责,其实谁能懂她的苦,因为打算在武汉生,所有的东西都在武汉家里,孩子的衣服,大人的吃食、用品,而此时她的家人都不知她已生了孩子。

没办法,她用自己穿的“棉猴”当衣服裹着孩子赤裸的身体,护士帮忙给她老公发了加急电报,等她老公从武汉赶到敦煌时,孩子已出生好几天,她在见到老公的那一刻放声大哭。

她老公陪了十多天,单位让回去上班,留下了樊锦诗一人照看孩子,那时离出月子还有十几天,她独自带着孩子,一直到她产假结束。

该上班了,没人带孩子怎么办?她把孩子捆在襁褓中,独自留在家中,一直到孩子7个多月,为了安全才送回河北大姑姐家。

樊锦诗的两个孩子都是在这种颠沛流离中长大,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樊锦诗对自己曾经受过的苦也许忘记,但她对孩子们的愧疚却相伴终身。

虽然樊锦诗也曾想离开敦煌,但为了保护莫高窟,她最终扎根大漠五十余载,除了自己对工作的热爱,也离不开她老公的支持与奉献,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传颂。

相关文章

  • 樊锦诗走过的那段艰难岁月

    生孩子前一天还在摘棉花,产房无一人陪伴,孩子一件衣服也没有,也许你会想,这怎么可能,而它真实地发生在“敦煌的女儿”...

  • 那段艰难的岁月

    太久没有好好的和家人在一起了,有点想家了!或许家是心灵的港湾吧,不管人在哪里心都永远想着家乡! 这几天整个人都浮躁...

  • 那段艰难的岁月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四十天,1433字,累计53993字。 父亲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年代,我们的国家...

  • 往里走安顿下来

    最近再次看了樊锦诗的敦煌研究院故事 樊锦诗:用一生来守护美好 1963年,24岁的樊锦诗先生从北大毕业到敦煌工作。...

  • 遗憾不憾(六)

    那些陪我走过艰难岁月的人 在李若晴如履薄冰的高中岁月里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在李若晴那段艰难的高中岁月里扮演了非常重...

  • 走过艰难岁月

    夜已深,眼前的课件幻化成一张张旋转的大牌,在脑海里飞舞。语文课、科学课、安全教育课,我一样样地制作着课件,疲惫袭来...

  • 《我心归处是敦煌》阅后随笔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这本书既是樊锦诗的个人传记,更是近代以来几代敦煌人发现敦煌、守护敦煌、光大敦煌、传承敦煌...

  • 【小型笔记本】2016初冬

    2016.11.18—11.20 怀念那段艰难而又温暖的岁月(笑)

  • 那些生逢灿烂的日子

    用来纪念高中那段青葱岁月,以及陪伴我走过那段岁月的人们。 ——题记 01...

  • 祖国和我们(5)

    敦煌研究院的旗手是赵声良院长,精神榜样是樊锦诗先生,樊锦诗先生是上海人,1938年出生在北京,成长于上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樊锦诗走过的那段艰难岁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vk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