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这个数字对于曹雪芹想必别有一番深意,十二金钗恰好是十二人,买戏子也恰好是买了十二个。前面提到龄官画蔷,龄官,就是十二个戏子中的一个。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曹公不吝笔力用了半回的篇幅又刻画了龄官。正巧这日宝玉玩的烦闷,又看了两遍《牡丹亭》,遂至梨香院找龄官唱“袅晴丝”(其中有一句唱词“可知我一声爱好是天然”,见前文《一生爱好是天然》),“龄官见宝玉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说自己嗓子哑了,唱不了。宝玉才认出龄官正是当日在蔷薇花下画蔷的女孩,从未被女孩冷落的宝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准备离开,其他女孩子让宝玉稍等片刻等贾蔷。
贾蔷从外头回来,花了一两八钱的银子给龄官买了个会作戏的雀儿哄她高兴,不成想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儿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说的贾蔷忙起身立誓,放生了雀儿,拆了笼子才罢。贾蔷要请大夫给龄官看病,龄官又不忍他大毒太阳去请大夫去。
这边龄官和贾蔷一个赌气一个忙着赔不是,那边宝玉看的已经痴了,方才领会画蔷深意。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从宝黛初见开始,贯穿二人感情线的就是黛玉赌气,宝玉赔不是,继而和好如初,循环往复。
龄官和黛玉身上有诸多共同点:都是姑苏人,年少离家,一个被贾家买来学戏,一个因父母早亡寄居贾家;都极为聪慧,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天赋;都对爱的人保有真情;也都羸弱多病。如此多的共通点,作者的安排一定不是偶然,很多人喜欢将晴雯类比黛玉,袭人类比宝钗,我看龄官和黛玉身世和性情方面确实是更像一些的。
可惜的是,《红楼梦》前八十回并无对龄官结局明示,第五十八回因老太妃过世,王夫人想着发配了十二个学戏的,让家人来领走,不成想十二个人里面有八个人都不愿意走,分别派到了众人房中,有:文官、芳官、蕊官、藕官、葵官、豆官、艾官、茄官,独独不见龄官。后二十二回便再无龄官出现,贾蔷也不知踪影。
贾蔷其人,在书中有过一段描述,称他“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耳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甚至有红学家分析贾蔷和贾蓉都是焦大口中“玩小叔子的玩小叔子”中的小叔子,和王熙凤有一腿。贾蔷品性如此,很难讲对龄官的呵护和宠爱不是一时兴起,玩厌了,倦了,就撇开了。
至于龄官最终的结局,既然五十八回并未有所交代,不妨一猜。一种可能,龄官这个“好好的人”回姑苏自己家里去了,私以为这种可能性极小,如果不是家贫或是有难言之隐,好好的人家会将孩子卖去唱戏吗?所以就算龄官回姑苏,有这样的家庭也很难得善终吧,薄情如斯,卖了一次,再卖一次又如何呢?另一种可能,龄官跟了贾蔷,《书剑恩仇录》中乾隆送给陈家洛的佩玉上有“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的字,龄官自尊、敏感又深情,他日贾蔷恋上他人或继续行那“赏花玩柳”的勾当,依着龄官的个性,即便不如尤三姐那样为情自刎,也是终日以泪洗面,病痛缠身,一命呜呼吧。
黛玉和龄官,如此相像的两个人,纵然一个是小姐,一个是伶人,命运的曲线一旦和注定的那人纠葛,终究是逃不了悲剧收场。
真是应了那八个字“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