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重读论语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泰而不骄一一读论语子路篇(13)

泰而不骄一一读论语子路篇(13)

作者: 秀玉初成实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15:17 被阅读7次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是两种心态。君子的心态安然而平和。小人反是。心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日的修炼之功。这是人品的重要指标之一。还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刚毅木讷近仁。刚强果断质朴寡言,这几种品德近于仁德。

    孔子还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些都是颇具见识和眼光的君子修养。近者悦,远者来,是政治追求的直接效果。这一些的实现都需要为政者首先身体力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至夷狄不可弃也。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里强调为政者修养的重要性不是徒口空言的。是身心行合一的。

    孔子在本章还论述了什么是正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矣,直在其中矣。这是基于,父子天性之真诚。

    关于为政,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见“正名”之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恒德之崇也。

    本章还记录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个人请教怎样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请教怎样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尚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从这一段观察,我们可知孔子学问的定义域所在,核心内容所在。学问也分好多类别。形而上的,形而下的。而孔子是身心灵一体,从格物致知到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的学问。而为政,改造社会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乃是人道之大也。

    诗云。不稼不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信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泰而不骄一一读论语子路篇(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ao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