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求心,当下即是》(摘录)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20:44 被阅读5次

什么叫“当下就是”?一说,就马上去体察。我们这儿一说,他当下即是,一说就是。

所以同学们要记住这一句话,不是以心求道,而是“以道求心”!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是以心求道,你的心是凡心,拿你的精神状态去求道,怎么能求得道呢?你和道格格不入,道是你想的道,而你不是那个道。

应该是以道求心,你首先要从理论上明了那个道是什么样子,认准了,然后用那个道安在你心里边来:我就是这个样子!这样才行。

一个演员要进入角色,如他演包青天,若他想:我要演包公忠直不阿,该怎么怎么演。这样演就演不好,因他想达到包青天的样子。应该是对包青天进行全面了解,然后一演,我就是包青天,包青天做事应该怎么怎么做。这就是以道求心。

好演员会入角色,给他一讲这个问题,“哎呀,是这么回事情啊,拿这个指导我们搞艺术多好。”本来艺术也是整体思维的,和修行有连带关系。我们不是演员,若当演员也会演。想角色是什么境界,然后你自己就是那个境界。要想学那个境界,你就学不到了,它是它你是你,想往那儿学,不行。

当然这里边有个“见得真”的 问题,真理要看得真,要不然成了狂了。随便说谁我就是谁,你没把自己放到那个境界上去,那也是不对的。你要是见的不真,那还是以心求道,当然这样求不会出问题。你若见不得真而以道求心,那称为狂。

以道求心要有个见得真在里边。想你真是它了,那功夫一下就有了。要做到心平气和,我这就是心平气和;要达到高层情趣,我这就是高情趣。一想我就是,当下即是,就这个道理,马上拿那个高境界来处理问题,我就是它。“我怎么到它那儿?”一 想这个那就坏了。一想心平气和,我现在就是,我处理问题就很坦然。时时刻刻都是这样的,时时刻刻我就是,这就行了。

我就是,这就是以道求心。这样来解决问题,每一层的修养都这么去做是最高级的。情绪的修养要中和,我就是中和,马上就中和,处理问题、说话没不中和的地方。安详,我现在就安详,马上就安详处理问题。

过去练功夫,一说开悟,“当下即是”。别的大家可能还有点体会,对开悟、当下即是还不好体会。但你要开悟,那就需要从理上过得了关。当然这里边还有个意志力的问题,你说放下即是,有时一下放不下,平常得练。

要时时刻刻想我们得努力去做才行。“我就是高水平的样子,我现在就是。”要拿出这样的身心状态来。

什么叫高层次?什么叫低层次?本来没有高、低之分,是我们意识里把它分了。高层次就是低层次,低层次就是高级层次,意识里边真要能定下来,一下就是高层次。明白道理后,“我就是行,我就是能解决问题”。怎么才能解决问题?根本不要管过程,脑子一想。“好了,没有问题了”,就好了,就解决了。这个方法在有的人身上不知不觉在起作用。

现在要往里反映,心里发而不发,不发还要发;发的一刹那直接体会,一下就体会里边,这就是过去佛家所说的“当下即是”,一说就是里边。赶紧体会里边。那一刹那本身就是体会,要发命令本身就是体会,这是最难的。真会这么做了,一发就到里面去了。如果一旦体会到了心的那种活动状态,真正感觉到里边了。这就是过去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也叫“顿悟”,就是一下子知道了心体是什么样了。

不能离开识神找元神,过去说骑驴觅驴,就错了。佛学讲,当下就是,放下就是,一放下,就是元神。

“我找”,一找就不对了,到哪找去?“我不找”,也还是后天意识心的作用。找不行,不找也不行;一找又不对,不找又永远找不着。所以要用察照,一说要找,不出找的概念,马上找进去,“找”一动立刻变成行动一下进去,那个找本身就是。

脑中一想要找,不动弹、不转念,当下就是。这就是佛家说的明心见性。一动就是,那才行呢!以前讲过船子和尚打药山徒弟,药山刚说要说话,“啪”一杆打到河里边去了,他刚露出水刚要说,又被按下水去。因为一说出来就错了,又要说又被按入水中,要说不能说的时候,“噢,里边那个东西”,自我找着了。自我就是明心见性那个性。

......

什么时候你把你忘了,你脑子里只有理和法了,那就进入角色了,生命就起变化了。

一开始做不到,因为这个方法你还不熟,只有在熟练的基础上,理熟练,方法熟练,才能把理法忘掉--“得鱼忘筌”(捉住鱼了,捉鱼的那个东西就不要了)。

我就是那个法,法就是我,这么去练才能收到效果。如果你还是有个所练的法,有个能练的你,你和法都是两张皮,生命活动仍不会起变化。你要会这么反复想反复琢磨,琢磨……什么时候一琢磨对了,一结合了就行了。懂了这个道理,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相关文章

  • 《以道求心,当下即是》(摘录)

    什么叫“当下就是”?一说,就马上去体察。我们这儿一说,他当下即是,一说就是。 所以同学们要记住这一句话,不是以心求...

  • “解脱”新解

    心无挂碍,心无缠缚,即是解脱。 一心投入,专心做事,即是解脱。 敢做敢为,勇以承担,即是解脱。 永恒真理,当下彻悟...

  • 心即理,法外无心,心外无法

    心之本体即是道,道之所谓便是仁。 以仁事亲,以仁事孝则谓知心。 无有心即心,道是道。修心以持道,然道则通。 心即天...

  •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班第24期宋真真,坚持分享第51天(2020

    古人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凡夫心尽,当下是佛,不用向外持求。向外持求,即是外道。心外一无所得,自心是佛 凡夫...

  • 智者求心不求境

    【每日一句】 愚人求境,不求心, 智者求心,不求境。 入目的,即是风景, 原谅的,即是宽容, 退让的,即是慈悲, ...

  • 来此作甚?

    天津大悲院有三块匾:从左到右分给是:“心即是佛”、“来此作甚”、“莫向外求”。 “心即是佛”告诉我们,求佛就是求己...

  • 当下即是,无需外求

    这几天正在喜马拉雅上听卡巴金的《正念》,虽说这本书好像很有名,对于修习禅的人来说,是一本相当有助益的书。但我却从来...

  • 道即是心

    道这个东西,不是硬塞到心里去的,而是由心里长出来的,硬塞进去的,你会变成一个只会讲道理的机器,心里长出来的才会变成...

  • 道即是心

    周末看小说,偶有所得,其中有个道家师姐,下山世俗红尘历练。 先去了皇宫,世上最权势人心最微妙的地方,看到很多,始终...

  • 李仲轩老师语录

    肠道即是道,蠕动,如如不动也。 心就是当下,它知道过去未来的一切,了了分明。 胃空间也,脾即是皮,肝是力量,肺流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道求心,当下即是》(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rr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