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文章多为学术性的评论,但其文字中亦常包含了某些审美的、诗意的东西。可惜他只能以逻辑思考的方式去表达审美、诗意的东西,而无法像诗人那样,使表达本身亦成为一种审美的景观。
虽然不应苛求李劼语言的文学性,因为他本是思想家,但有时还是不免要为他感到遗憾:他的文字实在与他的才智不匹配。李劼的文字接近口语,有一种速度感,很畅快,但不漂亮。如果他也能将聪明的话说得漂漂亮亮,那不得了,鲁迅在他面前也要黯然失色。其实就思想之深度高度而言,李劼远超鲁迅。
但话说回来,李劼本性中毕竟有一份诗心在,所以他的文字有时也能在不经意中呈现出诗的意境,例如“生命在品茗者静静地品味一杯清茶的当口,变成了一缕淡淡的茶香。”此句既有一些奥修的感觉,又有一些木心那种诗与思一体的意味。
又如“躺在中央公园的草地上,是我最快乐的时刻。有一次,我坐在一棵树下,听着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一遍,又一遍。整个大草坪上,就我一个人。天在下雨,我内心深处在流泪。我感觉到一种人们通常说的解放。人好像消失了,融入了雨中,草丛中,空气里。那感觉是空灵的,没任何言词可以表达。”这是他某个访谈中的一段话,说得真是很有诗意。这种感觉我好像也体验过,只是更轻更浅一些,或可形容为宁静的迷醉,仿佛灵魂融入了万物,与天地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