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要回家了,又要到了团聚的时刻,这时候,亲朋好友、三姑六婆齐聚一堂,一年一度,那些经典的问题就要出现了……
灵魂的拷问……说到工作的话,互联网行业常见工种中,最难回答“做什么工作”这个答案的可能还属各类设计师——程序猿职业出现的时间较长,知名度最高,一说出来大家就能脑补成天对着电脑敲代码的理工男形象;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各类段子的福,产品这个职务现在也在变得广为人知,而且占了名字的优势,三姑六婆们可以不求甚解立即接话:哦,经理啊,混得不错嘛……不管产品狗是不是心里有苦说不出;运营职务也占了名字的便利,一看即能大概了解工作内容。
但是设计狮们的头衔:UI、UE、UX、用研、交互+设计师,实在是不好懂也不好解释。好好解释吧,总得掺杂一点对整个公司运作流程的解说,换来对面不明觉厉的眼神。有时直接放弃挣扎,斩钉截铁回答道:“就是美工”,对面倒是能恍然大悟表示“这个我知道!”,但这么说着自己又难免觉得有点不甘心,实在是很纠结。
回过头来想,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如何简明的介绍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最好懂的解释方法是使用近义词,那,我们和什么职业的内容和意义最为相似呢?仔细思考之下,我得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答案。
翻译。
和设计师工作内容和意义最为相似的,是翻译。
设计与翻译有许多很有意思的相似点:
首先最核心的是,这两份工作的逻辑极其相似:都是在理解既成文本/产品逻辑的前提下,考虑接受者的思维和理解,力求将原文/原理念最好的表达出来,表达的优劣由读者/用户的亲身体验来证明。
其次,这两份工作都有其相同的微妙之处:需要感性理解却并不能肆意挥洒,需要理性认知却并不能一板一眼,这个度需要自己把握、时时谨记,然后把成果递出来任凭评价。而且,都很难说有什么最优解,只能精益求精,推陈出新,力求做的更好。
第三,可评价性也很相似:即使是略翻了几页的读者或只用了几分钟的用户都能明显的感知劳动产出物的优劣。做的差的话,会让人觉得困难且困惑;做的一般的话,读者/用户能勉强顺利完成阅读/操作,但不太能感觉到背后设计工作的存在;做的很棒的话,会给读者/用户留下非常好的体验和深刻的印象。
在我看来,设计师工作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翻译”,把传达方的产品思路逻辑翻译成接受方的操作逻辑、页面逻辑。
用英译中做为思路去理解这个翻译过程会有点混乱,我们做的事情,更像是,作为一个中国编辑,要把俄国书籍翻译成法语(随手举例无所指)。为了良好的翻译效果,我们要做的是:在对传达方交付的东西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之后,去尽可能的了解接收方,考虑各种约束和限制,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取舍,为他们做出最适合最易懂的东西。
我们不是“俄国人”,不是传达方。在设计师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之前,首先要对项目本身有全面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撇开最基础的这些不顾,那设计结果只会是空中楼阁,设计并不是艺术,不是任凭个人信手挥洒的领域。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它产生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如何?它的基本构思是怎样的?它解决了什么人的问题?它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依靠怎样的方案解决?这个方案可复制性如何?竞争对手解决思路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了解,是整个团队做好产品的基础,也是构思设计方案的大前提。
我们不是“法国人”,不是接受方。对用户一定要有明确的界定和了解,不能臆测或代入,也不能试图去取悦所有人。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他们在遇到这个问题时以往是怎样应对的呢?……这些问题在概念设计之前就必须仔细调研,种种数据和答案拧在一起,把混沌模糊的用户形象具象化为用户角色,让我们回避了“一千个设计师心目中有一千个用户形象”的问题,从而让整个团队能更加清晰的进行方案设计——这是设计师的第一个工作内容。
我们按自己对“法国人”的理解进行了“翻译”,那“法国人”真的就能理解和喜欢它吗?“完成设计”是最重要的具体“翻译”过程,这个过程之后,就有产出物啦!但是就此就结束了吗?没有的。译出的文稿,还是需要修改润色的,设计亦然。即使针对同一个产品流程进行设计,不同的设计师基于自己对用户角色的理解,再加上经验、思路、眼界等等不同,能产出无数种各有千秋的方案,这些方案之中,多多少少还是会带着一些设计师的烙印。设计是没有标准答案和满分答案的,不同时代不同人给不同设计的评分也会不一样,那怎样评判成果呢?这个时候,我们的评委是利用用户角色瞄准的典型用户。这个时候,他们是老师,通过具体操作过程和访谈,他们讲述着他们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一作品,告诉我们设计成果的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和润色,在我们完成修改之后,又需要将作品递交给老师进行检验和审核。即使在“定稿”之后,设计成果已经被实现且发布之后,我们也需要时时通过各种用户数据和操作行为,查看“老师们”是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作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优化体验过程,提升“老师们”的评分——这可以说是第二个工作内容了。
撇开琐碎而具体的流程,不谈日常生活的细节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设计师们只做了这两件事,也只需要做好这两件事:一是用户研究,二是体验设计。
再倒回来谈谈翻译,聊起它的话,避不开的一个点是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指传达意思要准确,不隐曲不矫饰;达,指不拘泥于既定形式,但求流畅易懂;雅指注重细节,追求整体的雅致。
这也是设计的难点,也应是设计的追求和意义:)
网友评论